從挫折中收穫勇氣 傅淑萍謝謝跑步教會我的事

0
2685

在 110 年全國運動會馬拉松項目以 2 小時 50 分 21 秒拿下銀牌的傅淑萍,儘管以數秒之差稍遜謝千鶴,但她表示跑完之後很開心。賽前一週,她忖度疫情期間幾個月的訓練,長距離練不夠、週跑量七十公里,沒有強度訓練,坐骨神經痛依舊未減。她說,哪怕身體狀態上只有七十分,但只要能百分百發揮這七十分,跑一場不保留餘力的比賽就夠了。

照片來源:運動攝影斯
照片來源:運動攝影斯

身體狀態來自於過往歲月的訓練,訓練的累積帶來信心,但心理狀態則來自於自我對話與調整。唯有突破心理狀態,才能在有限的身體狀態下發揮百分百的能力。這樣的正面思維與能量深深地影響了臺北市重慶國中的學生張育禎、程琳與石久安等人。

在眾人眼中擁有強大心智的傅淑萍,她笑說心中有柔軟的一面,只是面對比賽要撐出一份態度:「要裝作強悍,裝到你真的強悍為止。」我們找到了傅老師,請她分享關於競技運動員的心理素質與生活態度。

跑步是信仰、熱愛還是你適合

「我很感謝跑步,」傅淑萍笑說:「因為跑步讓我有能力過生活,改變命運,還可以把跑步經驗傳授給學生們。」少了跑步這一塊,她的人生會截然不同。

首先表示:「跑步是你的熱愛還是你適合 (競技)?」如果只是熱愛,但身體素質與訓練沒有到達競技選手的水準,你有權利享受沒有壓力的跑步,或是為健康而跑。最重要的是,你應該跟自己比較,而不是拿自己跟其他人比較。

一個選手經歷三、四個月的訓練,再苦再累都要承擔下來,如果投入競賽後沒有得到成績,那種壓力真的一時間內很難接受。如果你是個熱愛跑步的人,你應該跟自己比較。而如果你是個適合 (競技) 的跑者,面對挫敗則要找到問題點。

找問題,但不要放大問題

「跑不出成績會有原因,」傅淑萍說道:「跑者要去找到問題點。」她表示自己在全運會馬拉松賽前,對自己缺乏肌耐力、長期的坐骨神經問題了然於心。「有問題才會有原因,知道原因後找方法。」她說。

為了兼顧學生與維持訓練,傅淑萍的訓練地點幾乎都在重慶國中田徑場第六道以及學校走廊,甚至在此跑過半馬以上的距離。「訓練不夠還是生活模式不合?」她說道:「你能不能調整自己的生活模式,讓生活配合訓練?」在受侷限的場地與日常生活探索最大的可能。另外,除了訓練與生活的搭配外,更重要的是不要讓得失心吞噬自己。

以自己為例,每回投入賽事都會有得失心,但要能發揮最好的自己:「競技比賽都會有輸贏,這很正常,但是比賽後不要當下檢討自己,不要放大情緒。」她笑說自己賽後最大的消遣就是去看電影,等到整個人獨處鬆懈下來,才會認真去檢討過程。

穩定的生活伴隨穩定的訓練

「生活都穩定了,你再去跑步。」傅淑萍說道,她所談的生活穩定有兩者:一是確保有穩定的收入、與家人們維持良好的關係,這有助於讓跑者 (你自己) 安心。另一則是確保生活節奏、飲食以及恢復都能穩定、維持一貫性,配合跑者的需求。練多不如練得巧,有一餐沒一餐的訓練會使訓練打折、沒效果。

看過許多跑者不同的故事,傅淑萍表示:「有能力的人才能做自己。」沒有能力的人只能接受人事物的安排。有能力的人有更多的選擇權,有所選擇意味著自由,擁有自由才能做自己。除了確保穩定生活之外,保持思惟上的單純也很重要:「單純很重要,不要讓其他人的聲音跟雜務影響你。」在這個時候你應該放大並聆聽內在聲音:「人最重要的事情,是面對自己。」全心全意地傾入身心在一個目標上,像植物一樣只靠太陽、水源跟土壤,其他的先暫時放棄掉。

傅老師說,不要被挫折打敗,要從挫折中學習並找尋成就感。「一次挫折兩次挫折,再多幾次挫折,」她說道:「找不到成就感,很快你就會淡出,然後離開跑步。」成就感的來源不是名利,而是你更懂得怎麼掌握訓練、找到更讓你進步的經驗。

最後,她為運動員們的『盡力而為』下了定義:「運動員能做的,就是把目前狀態的自己發揮到最好。」傅淑萍表示,她不會以成功和失敗來定義運動員:「比賽不如預期,不能說是失敗,可以說是結果和經歷。」真正的失敗,是遇到困境就放棄,是那些不努力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及舞台,只要設定目標,盡力達成,或許目標沒達成,但是學習到的經驗是無價的。

【延伸閱讀】

我們該如何評價 110 年新北市全運會馬拉松

疫情穩後才回歸訓練 抽筋不斷的 110 年全運會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