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志凌雲英雄歸鄉 專訪前臺北市政府體育局長李再立

0
1886

狄更斯《雙城記》開頭「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對 2018 年接任臺北市政府體育局局長的李再立來說尤其如此。沒有 2017 年臺北世大運的光輝庇佑,上任兩年後又逢新冠疫情。但他不只是臺北市體育處升格體育局,唯一做滿四年任期的局長,在任期間許多體育政策蔚為創舉,積極參與各地運動、活動,親自趕往每一個行程,被許多人讚譽為最接地氣的體育局局長。

如果前局長鄭芳梵連結的是 2017 年臺北世大運,那麼耕耘長達近五年的李再立會是甚麼?他自承:「我期望未來大家想到李再立,想到的會是運動平權。」讓每個人都能從運動獲得健康,找到適合的運動,是他擔任局長的重中之重。

「擔任局長之後,我找人事事主任,請他們規劃在局內開辦運動社團,網球社、羽球社、籃球社都可以,營運經費由我這邊出。目的是鼓勵大家多運動。從我進入體育局到卸任,一共開了十三個社團。」談起這不為外界所知的小故事,李再立露出笑容說:「運動除了身心健康,同仁也可以體會運動員想甚麼、或是需要甚麼。」

會這麼想,因為來自澎湖的李再立,本身就是個涉獵多項運動的運動員。他笑說:「讓我臭屁一下,我是民國 77 年大學體育組考試的榜首。」

照片來源:李再立臉書
照片來源:李再立臉書

為運動界多施一分力

出身澎湖的李再立,年輕時就投身各項運動。「我一直很喜歡運動,所以有機會就會嘗試。」他笑說:「以前練過十項全能,應該很難想像我會跳撐竿跳。」

翻出個人簡歷:打過排球、籃球,就讀師範大學時是登山社社長,曾擔任世界拔河錦標賽副裁判長…等等。在東華大學擔任體育室主任,在國立體育大學擔任教授及主任秘書。特別是在東華大學承辦 2001 年全國大專運動會,在他極力推動下,首次將鐵人三項納入全大運項目當中。

照片來源:李再立臉書
照片來源:李再立臉書

親身體驗、親自參與,才能知道困難在哪裡、才能理解他們的需求。每個月固定與運動中心執行長開會,勤跑各地基層訓練站。李再立骨子裡有一份運動員精神,親力親為,理解第一線的狀況。即便成為教師、成為北市體育局局長,仍把推廣運動、為運動員謀福利記掛在心。

「我自己很清楚,如果運動員沒飯吃,那以後誰還要當運動員?」他說道。

後來的施政中,為基層運動員提出三支箭:優化基層競技運動選手訓練站、增加運動科學及防護站,以及基層選手訓練補助金,並為績優選手銜接職涯、就業輔導。為了在第一線親自參與,過去五年來勤跑臺北市各項活動。

臺北市一年會有五百多場活動、運動賽事與體育局有關,體育活動多半在周末六日舉辦。五百多場活動裡,體育局能提供的幫助、經費有限,於是,李再立溝通活動主辦說:「如果需要我站台、致詞或去走一趟,需要我幫忙曝光的。你就告訴我,我排時間過去。」平均周末兩天,他要親自趕赴七、八個活動。

「時間軋不過來的時候,會請副局長蔡培林幫忙跑一些行程。」李再立說道:「我是借調過來的政務官,這樣跑幾年還熬得過去。其他同仁是要做三四十年的公務員,不能讓他們沒有家庭生活。」任上近五年的光陰歲月,假日行程滿檔幾乎全年無休。

你想做甚麼就做甚麼

2018 年是柯文哲市長執政任期的最後一年,李再立上任後,在僅有 11 個月的任期內大力進行組織文化與制度的改造,以『服務、創新、透明、當責』為核心推動體育局的發展。同年適逢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大夥都不確定柯文哲市長是否能連任,而李再立沒去想這件事,只是盡力做好局內的事。

照片來源:李再立臉書
照片來源:李再立臉書

2018 年 11 月 24 日,柯文哲連任臺北市長,展開第二個四年任期。李再立回憶道,柯市長在選後首次市政會議後,找來他單獨聊一聊。

「我們邊走邊聊,柯市長要我跟他一起下樓。」他說道:「柯市長說,我選上了,那你就繼續留下來幫我。我是柯P,你是李P,體育我不懂,這是你的專業。你想要做甚麼就做甚麼,我會支持你。」

「柯市長對我說,有一天我們都會離開市府,我會回台大,你會回體大。四年後你回到學校,你要跟學生們講甚麼。學生問你都做了甚麼的時候,你可不可以跟學生說你做了哪些事,說你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李再立說道:「因為那次的對話感動了我,所以我決定留下來。」

從多元共融走向運動平權

要打造具有運動風氣的臺北,首先要找到屬於臺北的特色。臺北市是一個結合不同族群、跨文化的城市,歷經不同政權治理、世代交替及移民遷徙。於是李再立的政策是打造一個多元共融的運動城市,並朝向五大運動平權前進 (五大運動平權包含:年齡、身心、性別、族群及空間平權) 。

李再立上任之後,看到辦公室旁男廁裏頭有一淋浴間,詢問才知道是前局長喜歡運動,方便盥洗。他隨即問同仁:「那女廁那邊有沒有?」「沒有。」「男廁有,女廁也應該要有,這樣女同事也方便。」他沒想到,新增女廁淋浴間遭到爆料,說他動用公帑『寵妻』。

「還滿無奈的,因為我老婆在花蓮工作,很久才回臺北一次。」他笑說:「不過,增設女性淋浴間很重要,男廁有的女廁也要有,這就是性別平權。」

五大運動平權是有其方向與指引,不只有作法,也必須聆聽民意、深入民心才能落實平權。

「要朝共融的方向走,要考慮環境、競技、全民及產業等主軸。」他說道:「空間平權,譬如臺北田徑場不只可以跑步,也可以用來踢足球。羽球跟匹克球的場地很相近,所以我們就多花一道工,讓羽球跟匹克球都能共用同一個場地。如果投入匹克球的人夠多,我們再來考慮新增場地。」臺北市的腹地有限,很難找到一個夠大的場地去蓋足球館、或是運動館之類的,退而求其次的選項是優化現有的場域,讓各項運動能並存共融。

照片來源:李再立臉書
照片來源:李再立臉書

在推動全民參與的過程中,也特別考慮『老弱婦孺新』五個族群,新是指來到台灣的新住民、移工。

「持續推動樂齡運動與前瞻中心、身心障礙運動 (2019年首度開辦身心障礙者巡迴運動指導團)。針對婦幼,運動中心也提供專門的托育服務,這一般人可能不知道。只要你打電話給運動中心,說你會帶小朋友過去運動,要申請托育服務,會有人幫你照顧小朋友,你就會有自己的運動時間。」李再立接著說:「對於兒童,我們也舉辦兒童街道遊戲、兒童棒球體驗營,讓小朋友從玩樂中體驗運動樂趣。而對於新住民、移工,我們舉辦過籐球活動、足球夏令營等等。只可惜後來因為疫情,很多原本規劃好的計劃只能停辦。」

照片來源:李再立臉書
照片來源:李再立臉書

李再立拿出一本總共 32 頁 A4 紙大小的臺北市體育政策文件,這是臺灣體育運動政策論壇的講座資料,洋洋灑灑寫著這些年來的施政紀錄與成果。

「很多人帶著理想上任體育局局長的位置,但可能幾個月、一年就離開了。事情只做了個開頭,沒能往下走,體育局同仁也無所適從。」他說道:「我擔任局長的時候,就告訴同仁說,我會努力做一個長任期的局長,把該做的事情做好,希望大家一起努力。」眾志成城的體育局,成就了許多理想大事。如果沒有疫情導致兩年的空窗,這 32 頁的體育政策報告,會增加更多頁數。

照片來源:李再立臉書
照片來源:李再立臉書

這些年來,在臺北市政府體育局的努力下,打造了數個城市運動品牌以及活動。在基隆河水域擴大舉辦滑水、獨木舟及 SUP 、輕艇、划船與龍舟等水域活動。與球隊冠名:臺北富邦勇士籃球隊、臺北熊讚電競隊,其中臺北熊讚女子足球隊、臺北鯨華女子排球隊及臺北臺產熊讚女子壘球隊,更是產官學三方的合作。

五年任內,重新塑造臺北馬拉松品牌,讓輪椅組踏上臺北馬拉松。大力推動臺北國際龍舟錦標賽,開辦臺北市女子棒球聯賽、亞洲同志運動會等等,大破大立,營造運動臺北,煥然一新。

陰錯陽差成為跑者

年輕時儘管投身許多運動,打過籃球與排球,擔任師大第二十七屆登山社社長,但李再立自承沒想過要跑長跑、甚至是跑馬拉松。

照片來源:李再立臉書
照片來源:李再立臉書

「會開始跑路跑是有點陰錯陽差,」李再立笑說:「你看我的身材也知道我不是路跑者。是當局長之後,會去比賽會場鳴槍、致詞,鳴槍完了就回家,好像有點浪費。所以就乾脆留下來跟大家一塊跑步。」

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一跑就不能停下來:「後來路跑協會跟很多體育團體都知道我會跑步,就要我下場一塊去跑。致詞鳴槍完,然後下場去跑一跑,好像也不錯,一兼二顧。可是我是體育局局長,路跑成績不能太難看,所以多少都要練一下。」

日前參賽金門馬拉松,他以個人成績 1 小時 51 分 42 秒完成半程馬拉松,在 2,796 名選手中排第 282 名,表現不俗。而在 2022 年年末,擔任視障選手周志柔的陪跑者,在臺北馬拉松以 4 小時 56 分 18 秒完賽。

照片來源:李再立臉書
照片來源:李再立臉書

沒想到一路跑下來,後來受訓成為視障跑者陪跑員,參與了『盲人環台為公益而跑活動』,在 2022 年 12 月 24 日到 2023 年 1 月 08 日 的十六天環台行程裡,陪同團隊跑了十一天。

開跑的第一天 12 月 24 日,是體育局長任期的最後一天公開行程。在他十一天的環台路跑裡,每天天氣都不錯,過程中也結識了不少視障朋友與『奇人異士』,他在十一天裡完成了九場馬拉松,同時幫助弱勢團體為愛募年菜。

「我差點被推坑去跑關山九連馬,還有人叫我去跑 24 小時超馬。」他說。因著燦爛笑容、待人接物沒有架子,深受跑者們認同支持。

李再立老師的下一場

從東華大學、體育大學老師成為臺北市政府體育局局長,李再立秉持言而有信、當責,以及在能力範圍內,能做的就全力去做的信念,無論是週末跑行程、環台路跑活動,甚至是踏上第一線為基層、為選手努力。在他的身上看見『不忘初衷』的精神。而這些想法與信念都來自於他的成長過程。

「比起其他人,我算是很幸運。大學時就讀台灣師範大學,是公費生。畢業之後就有教職。後來出國攻讀博士,也是教育部公費留學獎學金。人要懂得感恩。所以國家社會需要我,當然是義不容辭。」他說道:「在外國讀書回來,帶回來的不應該只有學位,帶回來的應該是『價值』。回國之後,我希望能施展抱負。在體育這一塊,我有自己的理想。」

李再立引述了 2003 年天下生活出版、資深新聞記者王梅著述《幸福體育課,會玩又會讀書》,書中談到當年在東華大學的體育課程,諸多創意創舉,那些都是他的理想實踐。而從大學教師成為市府體育局長,一路走來,他始終懷有理想,希冀為國家社會做出創舉、幫助體育界發展壯大。

照片來源:李再立臉書
照片來源:李再立臉書

五年任期已畢,對柯文哲前市長、以及體育局同仁只有感謝再感謝。卸任之後,李再立回返國立體育大學當老師,眾人的稱呼從『局長』改回『老師』。

對他來說,在大學執教多年,對『老師』的稱呼感到親切也輕鬆。不是只有在政府單位內,才能對體育界有貢獻,只要有意願、能力,有理想,就能為體育界多付出一份心。

卸任之後,有時間跟太太去爬山,為年輕學子備課。被問到是否會再接受政治任命,為體育單位努力。李再立笑說:「我一直都是這樣想,如果國家社會需要,我能力範圍內可以的,會盡力去做。」

在國立體育大學教授研究室裏,擺了一台自行車,再不久後要前往台東參加鐵人賽。白襯衫的李再立老師,外頭套一件背心外套。過去的五年裡,李老師做了很多事,卸任一如英雄歸鄉。唯一不變的,仍是他和煦的笑容,以及對體育界的一份心意。

在未來,除了老師、主任、教授、裁判長以及局長的稱呼,是否還會增添新的稱呼呢?不知道。但我們都相信,在李再立老師授課的未來光景,會有很多故事與感動可以分享給學生們。

 

【延伸閱讀】
為鐵人三項運動扎根 回饋列車首站台東興隆國小
超越十年前的自己 陳彥博圓滿重返育空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