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福利部在〈長期照顧⼗年計畫 2.0〉報告中的統計資料:我國在 2026 年左右會進入「超高齡社會」,屆時平均每五個⼈之中就有一位是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預估會有472.5 萬⼈);其中無法自主生活,需要他⼈照顧者將達到 62 萬多⼈(每十位樂齡族就有 1.3 位需要他⼈照顧才能正常生活),這 62 萬多年長者不但對家人造成身心與經濟的負擔,他/她⾃⼰的人生下半場也將失去⼤部分的自由與樂趣。
另一項 2019 年的統計數據也值得大家警醒:國人臨終前平均病痛「8.5 年」,年長女性更長達「9.4 年」。也就是說,我們身邊的部分樂齡族,一點都不快樂,他/她們人生最終的八到九年無法好好享受,只能被病痛折磨,甚⾄是不良於行,是在床上躺了好幾年後才過世的。
所以若只延長了年紀這個數字⽽失去了活動力,要靠別⼈才能過日子,甚至是只能坐輪椅或躺在床上,那真的是很悲苦。當然沒有人想要人生最後一程是這樣走的。
想長壽,多花點錢買保健品和找醫生的確會有幫助,但那無法保證你在變老的過程中維持健康和快樂;想要落實「樂齡」,想要增加自己或父母的「健康平均餘命」,就不能等退休或是健康已經亮起紅燈了才想再來保養,中壯年時期就應該要超前部署。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樂齡」,活到老、(快)樂到老。
「樂齡」意指年齡漸長的同時,也延長了快樂的人生。但如果病痛纏身,即使在現代醫療技術的幫助下,的確大家的壽命都延長了,卻不過同時也延長了痛苦,以及沒有生活品質的日子,這種日子誰都不想過。因此,如何增加「健康平均餘命」並落實「樂齡」,這應是現代人過了中年後就要特別關心的問題,我們也該協助父母開始注意。
方法說穿了其實很簡單,就是「訓練」。但凡事起頭難,對年長者來說尤其如此,所以要怎麼開始?該練什麼?該用什麼樣的心態去練?這就是本書和此次分享會有談論的主題。
■ 分享者|徐國峰(譯者、書系主編)
■ 主辦者|臉譜出版、KFCS
■ 各場次|花蓮、桃園、新⽵、台北、宜蘭(以下依時間順序排列)
■ 費 用|憑書免費入場(台北場除外:台北場須額外⽀付100 元,現場會提供一杯飲料,報名表中需事先點好想喝的飲料)
■ 宗 旨:推廣運動和閱讀,在校園以外的場域從事體育⼯作,讓更多⼈認識到訓練的美好。
■ 大 綱(每個場次會微調):
▷ 長壽,不一定有好的生活品質
▷ 如何保證 65 歲以後的生活品質?
▷ 何謂樂齡族。如何成為名副其實的樂齡族?
▷ 主動維持強健:治病是被動 vs. 訓練是主動
▷ 界義阻力訓練 vs. 重量訓練 vs. 力量訓練
▷ 如何開始?一開始先不求效果,從享動到想動
▷ 預防跌倒,需要肌力、活動度和平衡感訓練
▷ 預防失智,需要訓練
▷ 想動與「享」動
▷ 訓練實作(不一定要參與,欲參與者請帶「2 瓶」600 CC 礦泉水當作啞鈴)
■ 場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