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舉辦這登高賽事已經要回溯到2020年,睽違了5年後再度舉辦,近年來越野跑風氣逐漸蓬勃發展,登高這項讓人又虐又愛的項目暨八仙山登高賽後,又再次受到重視,今年聽說齊聚了200人以上來參加這項爆心跳的短距離賽事,本次的菁英選手名單非常豪華,幾乎齊聚了國內男子、女子爬坡好手、田徑、三鐵和斯巴達等各專項好手。
國內菁英選手名單 (以下以分數做排序和分級)
男子選手 (ITRA PI值) | 女子選手 (ITRA PI值) | |
Tier 1 | 江晏慶 752 | 董孟芸 597 |
張致遠 727 | ||
李智群 704 | ||
Tier 2 | 江羽健 699 | 高琬雲 569 |
周青 696 | 曾晴 564 | |
簡弘竣 688 | 王南評 564 | |
蔡榮峻 680 | ||
Tier 3 | 吳智凱 678 | |
曾廷瑋 648 | ||
吳宇穆 623 | ||
Tier
Unknown |
李奇儒
田徑中長距離 2025 10k 29:47.77 (unofficial) |
何孟秋
斯巴達障礙賽運動員 |
張團畯
鐵人三項 2024 226超鐵 8:18:20 (台灣最佳) |
||
謝昇諺
三鐵國手、超級鐵人以及 FXT極限鐵人好手 |
*(ITRA PI值為國際越野跑協會 International Trail Running Association, ITRA提出用來評估戰力的數值,滿分為1000分)
當然還有許許多多深藏不露的市民跑者,歡迎各位跑者、登山愛好者以及越野跑者來現場觀賞、全力給予選手們拍打跟餵食呦(誤)
而主辦單位中華民國越野跑協會(TTRA)也在近期公布了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外看點選手,日本的頂尖越野跑選手,以PI 910穩居日本第一,曾在2022年以9:55:41完成四進富士山金氏世界紀錄的上田瑠偉 RUY UEDA。聽說,為了積極備戰下周的日本富士山登山競走而前來台灣一遊,這應該也是有史以來登陸台灣本土ITRA PI最高的男人。
筆者為了響應中華民國越野跑協會粉專舉辦的預測活動-上田瑠偉成績預測活動,也偷偷地計算了RUY可能的完賽時間,至於會不會破台灣的場地記錄呢?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目前台灣紀錄: 2019 郭俊谷 37:37
在分析之前,我們總要知道要算的是什麼東東吧?總之先來看看聖母山莊登高賽的路線
https://itra.run/Races/RaceDetails/104521
(以下分析數據和資訊來源為ITRA賽事簡介和賽事簡章)
距離 (km) | 爬升高度 | 下降高度 | 起始海拔 | 最高海拔 |
5.66 | 815m | 9m | 79m | 883m |
日期 (時間) | 女子選手 | 男子選手 | 比賽時限 | |
07 / 19 | 09 : 00 | 09 : 05 | 120分鐘 |
比賽路線:登山口0k-通天橋4k-耶穌像5.6k
筆者將以通天橋前後做分析
距離 (km) | 爬升 | 平均坡度 | EP | |
全賽段 | 5.66 | 815m | 14.40% | 13.81 |
前段-緩坡 | 3.82 | 371m | 9.71% | 7.53 |
後段-樓梯 | 1.84 | 444m | 24.13% | 6.28 |
*Effort Points, EP為耗力指數,用來衡量路線難度的指標,
EP的計算公式為路線距離(km)+路線爬升(m)/100
以菁英選手的角度是全程可跑更多時候是配速和體能分配的問題
以下為筆者不負責任亂預測
RUY UEDA | 通天橋前 | 通天橋後 | 比賽時間 | 平均EPH |
認真模式 | 18’04” | 16’09” | 34’13” | 24.22 |
節奏模式 | 19’14” | 17’11” | 36’25” | 22.75 |
友好模式 | 19’49” | 17’46” | 37’35” | 22.05 |
*Effort Points per Hour, EPH為從EP延伸出的速度指標
EPH的計算公式為EP / 經過時間 (h)
**數值預測基於上田桑在Strava的 ヘリポートバッチコイ賽事、Kanekake – Heliport和Attack Line的路段表現,要更新預測的趕快去更新。
而至於一般市民跑者呢,筆者身兼教練,這邊有一些小小的建議,
- 配速一樣以通天橋區分成兩段,不論你熟不熟悉爬坡配速,手錶中有些好用的參數可以利用,通天橋前可以運用 坡度校正配速 Grade Adjust Pace, GAP或是稱 等強配速 Effort Pace進行,目標抓在5k-半馬配速,配速抓得越快代表後段爬樓梯會越辛苦喔。
- 那至於天梯的部分呢,不論您有無爬樓梯經驗,心率數據會是您的好夥伴,不要爆心率,保持住呼吸的節奏,忍耐一下肌肉的痠痛,很快就可以見到上帝了。進階的數據可以透過觀察VAM(垂直速度),這邊就要容許筆者賣個關子囉。
- 補給的部分,因為可能需要1-2小時上山,而且還要下山,所以務必要帶至少800-100cc的水上山以及足夠應付3小時左右運動的補給量,也別忘了補充電解質,這樣才能在確保身體健康之餘,享受快樂的山中歲月。
以上,預祝大家都能有個滿意的成績和越野體驗,這比賽呢,你可以不跑但一定要來看或是推薦朋友來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