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19 日,位台灣北海岸一處,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正如火如荼地上演。而同時在南韓首爾,台灣馬拉松好手「長跑甜心」張芷瑄也奔馳在首爾市區,最終,她以 2 小時 43 分 32 秒成績跨過終點,不只一舉刷新個人最佳成績,也締造台灣女子選手在南韓所跑出的最速成績,也是台灣馬拉松最速紀錄第五位。
「開賽之前,我就確定可以破 PB (個人最佳)了,只是沒預料到能破多少。」芷瑄淺淺笑說:「我一開始的想法是有破就好。」即便已確認能突破個人最佳成績,在最後幾公里仍拚盡全力前進,絲毫不敢鬆懈下來。首爾馬一舉刷新了 2019 年東京馬拉松的 2 小時 46 分 33 秒成績。回憶過往的這幾年,歷經低潮、運動傷害、身體不適、恢復不佳等狀況,一千多個日子沒有白費,化身成為進步三分鐘的墊腳石。
我不會永遠都是輸家
2019 年在東京馬拉松跑出 2 小時 46 分 36 秒成績創下最佳成績後,為求再次突破,芷瑄背上行囊前往中國雲南高原加入團隊訓練。在大學生涯時期,為了跑好馬拉松,芷瑄的月跑量會上看五百餘公里,而前往雲南高原團體訓練更是硬把跑量加到七百多公里。
長達四個月的海外培訓,回台之後備戰年度全運會。但訓練過量也讓芷瑄吃盡苦頭:「跑起來感覺神經傳導有障礙,小腿不由自主亂甩、每一次的落地都會軟腿,回來之後連慢跑都跑不起來。」
當時離 108 年桃園全國運動會僅剩不到一個月,教練秉豐花了不少時間,才將芷瑄的狀態稍微調整回來,但最終這顆未爆彈依舊為芷瑄埋下遺憾──這是她第一場 DNF 的馬拉松賽事 (Did Not Finish 未完賽)──跨過 21 公里之後,肌肉神經傳導的狀況再次襲來,無法控制跑步動作,只能決定在 27 公里處棄賽;秉豐後來給她一個獨處的時光,她想著過去幾個月花了很多心血與時間在中國受訓,沒想到換來的是這樣的結果。於是芷瑄放聲大哭,死命的哭。
「秉豐等我哭完了、冷靜下來才對我說:沒有永遠的贏家,也不會有永遠的輸家!有哪一位跑者沒有挫敗過?」芷瑄說道,儘管是 2019 年往事,時至今日仍繫掛於心。也是從那一天開始,走上了漫長的道路。
突破個人最佳只差一秒
成績不理想的全運會、亞錦賽,讓芷瑄陷入低潮,儘管身體狀況逐漸恢復過來,但參賽信心仍然不足。
「我是很容易想太多的人,如果告訴我目標成績要跑多少,我就會陷在成績數字上,然後一沒有到預定的配速,我心底就會受到影響。」芷瑄說道,也是如此,秉豐給她的指示是:專注在配速上,專注當下,一公里一公里跑穩就好。
跨到了 2020 年,芷瑄的首場挑戰是渣打臺北公益馬拉松半程賽,比賽過程中她不斷提醒自己把動作做好、相信自己,成果終有回報,她以 1 小時 20 分 33 秒在半程項目獲得女子組優勝。
睽違三年多,自 2017 年仙台半程馬拉松之後,這是她首度跨入 80 分鐘,也將低潮的她喚醒過來。然而,隨即迎來的不是下一場比賽,而是讓全世界幾近停擺的新冠疫情,而原本預定的 2020 年首爾馬拉松也公告取消。
「從疫情到解封的這兩年,有幾次都練得不錯,只是沒有比賽可以跑。」芷瑄的教練兼男友陳秉豐說道:「要跑好一場馬拉松,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對芷瑄來說,她只是差一場比賽。」
諸多比賽一一取消或延期,幸運的是,隨疫情漸緩,舉辦於臺北市的臺北馬拉松依舊能順利開賽。這也是身為臺北市人的芷瑄,每年必定投入參與的盛事。在 2021 年臺北馬拉松,芷瑄跑出了 2 小時 46 分 37 秒,只差一秒就突破東京馬所創下的最佳成績。
「很多人恭喜我,能在台灣跑出這成績已經很快了!」她說,上一回跑出 2 小時 46 分成績是在兩年前的東京馬,這一回在臺北馬也能跑出同樣水準。儘管留下微小的遺憾,卻也意味芷瑄的體能與訓練逐漸回到巔峰。
努力不會白費
2021 年到 2023 年,是芷瑄大鳴大放的時機。秉豐授術有道,一改過去芷瑄以跑量堆疊的訓練方法,改為質量並重、低總量講究高恢復,以單次跑量較高的課表安排芷瑄的訓練,從過去動輒五百多公里的月跑量,下修到兩百多公里即便是巔峰期也僅有三百五十多公里的月跑量。
「我一開始很擔心,跑量這麼少要怎麼跑馬拉松。」她笑說,「但秉豐的訓練課表很扎實,要求配速精準,為了要跑長距離,會找學長或學弟一塊陪跑。但動輒就是三十幾公里的長距離,後來大家收到假日約跑的訊息都說先不要。」為了幫助芷瑄完成課表,擔任教練、負責開課表的秉豐只能跳下場陪芷瑄完成訓練。
在中國、日本以及非洲參與訓練交流的秉豐,結合自身的跑步、訓練經驗,構築了訓練教育系統開設『相信跑步訓練營』。這套系統不只適用於一般市民跑者,也對馬拉松競技選手相當適合。
2022 年夏季在阿里山高海拔訓練,下山第一場賽事 Garmin Run 就跑出1:19:19僅差個人PB 13秒成績,10月經歷確診恢復後,2022年臺北馬拉松張芷瑄以 2 小時 48 分 14 秒拿下國內女子組第二位,隨後的 2 月份金門馬拉松半程 (01:21:22)、以及 3 月 5 日臺南古都國際半程馬拉松 (01:19:35),芷瑄都是首次奪下女子組優勝,特別是在古都更是跑進 79 分,也讓兩週後的首爾馬拉松更有信心。
我會努力做的更棒
「比賽前一週的狀況很多,喉嚨痛、牙齦痛還頭痛,前幾天還落枕,很讓人擔心。」芷瑄說:「比賽前一晚大概太吵了,失眠翻來翻去睡不著,也把秉豐吵醒,他幫我用熱水沖一下腳,一起吃宵夜。吃完又睡一下。」
2023 的首爾馬拉松對芷瑄相當重要,過去數個月都是為了這一場而準備,一度在長距離訓練時,隱約感受實力有所增長。跨過了日本千葉馬拉松、臺北馬拉松、金門馬拉松以及臺南古都國際半程馬拉松,面對首爾絕不會掉以輕心。
「我本來是想跑 2 小時 45 分,想說有破就好。」她說道:「如果來到這裡沒破,就真的是白來了。」
「起跑之後,速度都維持在極限的速度,跑到半馬覺得還可以,跑到 25 公里都是維持在 3 分 50 秒左右。到 28 公里的時候,感覺有點累,也擔心側腹痛上來就完蛋了。」
芷瑄表示, 4 分速是掉速的極限,再掉就破不了成績。秉豐則提出補充,芷瑄在前半馬跑出了高標 80 分鐘,而後半馬預估是 82 分鐘,加上 35 公里撞牆的側腹痛,所以跑在 2 小時 43 分 (163分) 算是合理。
「跑到 25 公里後掉到 3 分 55 秒,最痛苦是 35 公里側腹痛的時候,配速掉到 4 分整。我已經精神恍惚,漸漸的前大腿隱約要抽筋,還好有秉豐在,如果只有我一個人,我很難撐下去。」芷瑄說。來到最後 4 公里的撞牆期,連擺手都會感覺痛。為了幫助芷瑄分心,秉豐在後半程大吼大叫刺激她清醒、分泌腎上腺素。
秉豐教練表示,練跑就是在練心。在賽前,沒有給芷瑄一個目標成績,只要她按照既定的配速前進,再隨實際狀況調整。歷經兩小時多的奔跑,芷瑄跨過大會終點,大會鐘顯示 2 小時 43 分 32 秒。她突破了 2019 年的個人最佳成績,將之推進三分鐘,久違的比賽與未熄滅的鬥志,正如秉豐說的:芷瑄只是差一場比賽。
只能用微笑回覆大家
然而,首爾主辦單位幾乎讓破個人最佳紀錄的喜悅熄滅。打破紀錄的芷瑄,最後只取得一紙寫著大會成績的證書,連名次紀錄、完賽獎牌都沒有。
「一開始報名菁英組,主辦單位在賽前回覆說女生沒有菁英組,只有男生才有分菁英組。結果起跑前,很多韓國女跑者是菁英選手身分。反觀中國、香港的跑者跟芷瑄一樣是非菁英的一般組身分。」秉豐說道:「完賽之後,主辦單位說一般組選手不能跟菁英選手比,只頒獎給前幾名韓國選手。而原本第二名的中國女選手,她的成績也不見了。」
兩人爭的不是上台領獎,而是名次是否公平與成績認可這件事,經過兩個多小時的無效溝通,最終只能選擇放棄。「我跟芷瑄在外面坐著散心,最後只能告訴自已, 2 小時 43 分只會是過程,未來肯定會跨過去。現在擔心的是,首爾馬拉松不將女性選手成績上傳世界田徑總會,那麼芷瑄的成績就不會獲得認可。」截至 3 月 28 日,查詢IAAF首爾馬拉松女子選手等資料,仍查不著芷瑄的成績。
在 2019 東京馬拉松之後,芷瑄把目標擺在跑進 2 小時 45 分,而歷經數年歲月的首爾馬拉松,終於一舉突破了這項成績,下一站,她計畫進入 2 小時 40 分的領域,盡力讓自己離世界更近,把眼光與目標放遠。
「獎金與媒體曝光在某些比賽很重要,但這些年,成績是我們最想努力的目標。」秉豐說:「台灣跑者的成績離世界有段距離,所以評估現實面,在國內拿牌拿名次比較實際。但只要台灣選手整體成績慢慢往前推進,我們離世界就會更近一點。」
無論是中國或日本,都有針對馬拉松選手提出獎勵機制,鼓勵選手勇於挑戰紀錄,秉豐說道,因為他們知道已經離世界很近了。當台灣選手成績逐漸提升起來,隨世界的馬拉松浪潮前進,台灣肯定也會一步步接近世界。
在推進自我極限與試圖接近世界的道路,艱難且漫長,卻是秉豐、芷瑄未曾放棄的夢想。儘管歷經運動傷害、心理低潮以及各種狀況,但芷瑄在秉豐、家人以及親朋好友、贊助商、臉書粉絲頁上的粉絲們鼓勵,及相信跑步訓練營的學員的力挺,她提醒自己,走上跑者這條路,無論再苦再累,都要用微笑回覆大家。
照片來源:張芷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