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訓練是指一種鍛鍊方式,利用阻力讓肌肉產生肌肥大的效果,進而增加運動表現或改變體態,而近年來健身越來越流行,許多健身人士也漸漸開始使用穿戴式裝置來監控自我的訓練,希望達到最佳的訓練效果,目前常見的穿戴式裝置包含了智慧手錶、心率帶、肌電、肌肉氧合感測器和慣性感測器等等,而要運用這些穿戴裝置之前,必須先了解它們都可以監測哪些參數。
有哪些裝置?功用是什麼?
智慧手錶,內含PPG(光體積變化描記圖),可用於監控血流的變化,透過血流量來計算出心率,在訓練中可監控運動強度、訓練組數及恢復情況,透過這些數據也可進行訓練課表的修訂,已達最佳的訓練品質。
心率帶,可顯示ECG(心電圖),可測量心率等等,是評估心血管系統整體健康狀況的重要參數,對於健身的人,特別是患有心血管疾病,但仍想進行阻力運動的患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穿戴裝置,可用來監控突發的心臟衰竭問題。
肌電(EMG),可顯示sEMG(表面肌電圖),可顯示肌肉的活化程度及發力順序,可用於監測運動過程中的肌肉疲勞狀況,目前無線的sEMG也已經被研發出來,減少了活動空間和範圍的限制,對於研究人員及從業的健身教練者來說是一項非常有價值的工具。
肌肉氧合感測器,內含NIRS(近紅外光譜分析),是一種測量血液中含氧和脫氧血紅蛋白濃度的技術,進行阻力訓練時,在向心階段氧飽和度會增加,而在離心階段氧飽和度會減少,透過收集數據可評估訓練計畫的效果。
慣性感測器(IMU),是由加速度計、陀螺儀和磁力計組成,存在於大多數的穿戴裝置中,IMU中嵌入的加速度計可用於確定阻力訓練期間的運動模式和速度,常見應用是測量阻力設備或工具的移動速度,透過演算法可評估練習時是否有執行正確動作,而陀螺儀透過測量身體的旋轉,得到旋轉方向的數據,可用來修正錯誤的操作動作。
潛在危險與未來展望
將不同穿戴裝置搭配使用,有助於提供關於訓練期間的生理和生物力學參數,了解兩者之間的重要資訊及關聯,雖然在阻力訓練中使用穿戴裝置具有許多好處,但也存在需要解決的挑戰與限制,例如:需進一步的研究來驗證穿戴裝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以及如何將其標準化至阻力訓練方案中。最重要的是,在透過穿戴裝置收集大量數據時,應該如何做到保護隱私和網路安全問題,因此未來建議應該在穿戴裝置中安裝資料加密保護技術,倘若未來能將所有收集到的高品質數據存在資料庫中,並透過AI技術的輔助,則可能為阻力訓練產生新的見解,並提高訓練計畫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De Beukelaar, T. T., & Mantini, D. (2023). Monitoring resistance training in real time with wearable echnology: current applications and future directions. Bioengineering (Basel, Switzerland), 10(9), 1085. https://doi.org/10.3390/bioengineering10091085
內容來源:運動科學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