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集的點將錄介紹順序為東卯起降女子組→東卯起降男子組→波津加登高女子組,壓軸是波津加登高男子組。
【東卯起降女子組】
東卯起降的女子組可以說是可能產出最年輕冠軍的組別,目前就讀清華大學運科系的嵐妮,具有田徑專長專項為3000障礙,個人最佳成績為2023全中運的11:29.04,位列女子3000障礙歷代27傑,去年年底的彩壁越野也以EPH 12.1的速度奪得8k組冠軍。
同為U23世代的還有目前就讀北市大陸上運動系的佩倫,因參與跨界野行的青年培訓計畫,開始涉獵越野賽事,具有田徑5000公尺(2023春季杯季軍20:01.05)和定向越野的專項的她,也在去年第一場越野賽-彩壁17k奪冠。同屬相同計畫的還有目前就讀北市大陸上運動系的秀婕,專項為800公尺,曾拿過112年春季盃800公尺公開女子組冠軍;目前就讀師大博士班的芷瑞,去年在BREAK100計畫中成功搶進全馬歷代百傑-位列79傑(3:08:17)、有著台灣「定向一姐」的封號且就讀北醫醫學系敏惠,除了去年拿下國內四站的定向越野國手選拔賽冠軍之外,並曾在2023年拿下印尼國際賽的女子冠軍,看完上述冉冉升起的新星,是否覺得未來野來野有希望了?
別著急,還有剛完成大阪馬拉松的Vita作為資深好手也應該努力衝擊一下前三名吧?還有,去年出賽四場,凸台率100%,拿下兩冠(AAE 50k和五指山)兩亞(金礦越野及鳳凰越野)的珮琪可也不是省油的燈呢。最後還有今年年初在大肚山越野拿下18k女總三的佳錡,會不會成為黑馬呢? 但也千萬別忘了隱藏大魔王-琬雲,究竟是Back to back還是諜對諜呢?戰況到底會怎麼樣演變,就讓我們繼續關注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負責任預測 <東卯起降組 距離14k 爬升 970m 女子組>
冠軍時間:1小時54分~1小時58分左右
前三名截止時間:2小時10分左右
關鍵路段:起跑1公里、路程牌4k過後、石瀑地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東卯起降男子組】
高波波和柏宇作為去年台北馬的好隊友,分別以2:52:37和2:53:08完賽,這次的競合關係非常可期,其中以僅跑了兩場賽事-士林和彩壁越野就空降進入前十榜單的波波尤為可期,是否能施展蠻不講理跑法,將這個東卯山來回的紀錄破百甚至是破95分呢? 柏宇去年在ITRA-1和2的賽事中,數場都能以非常穩定的600+完成賽事,肯定冀望這場能夠一舉站上頒獎台。
尹昊挾著去年年底龍虎鳳鳳組的冠軍氣勢(鳳組的距離跟爬升也跟東卯起降組相當),能否掀起一陣波瀾? 河吶山的LEO屬於低調的王者,參賽不多但每次都能讓人眼睛為之一亮,近期和訓練好夥伴位列歷代半馬95傑的偉誠(1:12:09 2024台北馬拉松)互相激盪,能否重演去年在金礦越野再度殺出一條血路。傑凱綽號JC,aka剛出爐新手奶爸,亦同場競逐頒獎台位置,擅長計算的他會不會到頭來把自己也算計進去了呢,筆者是不期不待不受傷害?Vincent作為薑是老的辣的代表人物,搬去台南後被迫轉型成極度平坦跟極度垂直兩個維度前進,每每留言都是跪來跪去的話語,是否也該是時候展現老將的氣勢了。
黑馬亦有著位列歷代半馬79傑的貝漢(1:11:33 2024台北馬拉松)、目前就讀北醫醫學系的昱文和許多資深前輩/好手如仁豪、吉雷米和桀銘等。最後,肯定要提到的是在ITRA上「僅」參加過一場賽事的「下坡之鬼」育輔,提前宣告:
千 萬 不 要 讓 我 在 下 坡 遇 到 各 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負責任預測 <東卯起降組 距離14k 爬升 970m 男子組>
冠軍時間:1小時34分~1小時38分左右
前三名截止時間:1小時42分左右
關鍵路段:起跑1公里、三角點前石瀑區、之字形下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後來到壓軸的登高賽,在介紹點將錄之前,要先談談賽制。
登高賽一般來說大多為同時出發,但本屆選拔賽因山徑狹窄等因素選擇採用定時放行出發(Rolling Start)的賽制,類似的有三鐵及一般自行車公路計時賽等;一般同時出發的比賽就是單純誰比較快(廢話),定時放行出發會因為選手和選手之間有時間差,所以結果完全是看誰跑出來的時間比較快,而不是純粹看誰最早到。
本屆選拔採用每30秒放行一人,講究的是如何調配好自己極限的速度策略,如何掌握讓自己到山頂上剛好脫力的訣竅並且極度考驗心理層面,先出發的相對有賽道清空的優勢,但也會可能會因為失去追擊的目標,而掉時間或是追求太快的配速讓一切從起步就亂了套,後出發的則具有追兵的優勢,因為只要每追回一位就是提升一個排名,但又沒辦法在賽程中計算彼此時間差,孰優孰劣實難定論,只待比賽分曉。
<30秒差距小教室> 參考Strava 稍來步道→波津加山的路段
扣除離群值的榜首文孝和榜眼懷傑,No.3-7名差距僅有1分58秒;女子前三名詣淳、雯琦和愛娟也僅相差1分14秒,相信選手進站爭的並不是單純只是排序而是誰先最快過完晶片時間。
【波津加登高 女子組】
女子組的部分,詣淳的PI領銜群雌,和晏慶同是台灣目前唯二進到Expert 4等級的選手,去年筆者印象深刻的是2024八仙登高賽1:42:48勇破賽道紀錄的奪得女子冠軍,更何況這成績可是男女總排第五名呢。此外,還有曾在2023八仙登高賽以2:07:59獲得第四名的鄭柔,去年參加101登高賽團體組也是以17:38達菁英標準的成績完成。去年在101登高賽團體組爬出18分台(達菁英資格)的愛娟,在非正式紀錄的Strava路段上僅落後給詣淳 1分14秒,只要能夠多逼自己一點肯定就有贏的機率。
除上述三位曾查到有相關登高賽紀錄,筱禎、翊帆、姵辰和慧琳會不會也殺出來爭奪頒獎台的位子呢?歡迎聚眾在波津加三角點觀看第一手資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負責任預測 <波津加登高 距離4.3k 爬升 1040m 女子組>
冠軍時間:1小時18分~1小時23分左右
前三名截止時間:1小時40分左右
關鍵路段:起跑下坡段、涼亭後下坡段、石瀑抓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波津加登高 男子組】
OS:終於來到最後一組了
PI對於登高賽組別來說,並不具有太直接的關鍵因素,但通常越野好手的爬坡能力肯定不能是弱項,除此之外本組的懷傑和Keven都有報名發爾衛,到底是Back to back還是諜對諜呢?本組年齡分布相對廣泛,聚集資深前輩、登高運動員、新生代和剛過U23的年輕小將。
說到年輕小將,同樣一樣也是跨界野行培育的選手-韶琦,目前就讀輔大長照系,據筆者所知在該Strava路段具有sub55分的實力(坡下冤魂+1),會是展現年輕無心臟的猛爆還是被Mentor教練說服打算穩配呢?弘竣作為新生代好手,近幾年的成績只要「順利」出賽非冠即亞,只有他自己可以擊敗他自己,從古堡越野、貓空夜野、 Formosa 18k到彩壁越野,大小比賽短距離的項目都有他急速的身影,在登高賽的部分 2023年的虎山登高賽也是輕鬆拿下總一狠甩總二一條街,但能否和身為登高運動員的鐵哥一較高下呢?筆者是很想親臨現場阿!
蘇信凱aka鐵猴子aka鐵哥aka不是在觀音山上就是在大樓樓梯裡,曾為上屆越野登高組國手,在2014-16拿下新光摩天大樓登高三連霸、2015台北101登高菁英組第三、2017澳洲雪梨塔菁英組第二、2016大阪阿倍野個人賽總冠軍以及2017VWC(Vertical World Championship)世界排名第六的佳績,近年也有在2023八仙登高賽拿下第三,更持續「健檢」地參加101登高的菁英組,雖說近期手背受到工傷所苦,但實力肯定是不容小覷。
談到資深前輩- 吳有家,曾在1987年作為越野和馬拉松雙國手的大前輩亦有參賽,個人全馬最佳紀錄2:27:46位列歷代馬拉松No.34傑(1987 台北馬拉松),曾在1990年的關島馬拉松奪得冠軍和從1993年懸掛至今的玉山FKT(Fastest Known Time)紀錄3小時02分(距離約21.8k,爬升1800m),近期也很常跟小岡在波津加蹲坑,到底資深大前輩能帶給新秀多大的壓力了,筆者相信大家也非常拭目以待。
除了上述四位,還有預計要背靠背(?)的懷傑和Keven,懷傑作為Strava榜上的第二名肯定要參加的吧?炯晟在去年年底的兩場賽事也都拿下不錯的成績,貓空夜野總三及彩壁總五、去年參與Xterra世錦賽的弘淯早已備戰多時,但近期受到諾羅所苦,且看恢復程度如何了,除此之外還有馬拉松好手宇穆前來踢館,具有半馬74分台和全馬2:35,馬拉松選手對於登高在不在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負責任預測 <波津加登高 距離4.3k 爬升 1040m 男子組>
冠軍時間:0小時57分~1小時00分左右
前三名截止時間:1小時03分左右
關鍵路段:起跑下坡段、涼亭後下坡段、石瀑抓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後的最後,筆者寫了這麼多,無非是有些奢望,期待賽道上的觀眾和群眾加油聲能越多越好,這樣越能激發出選手的潛能,試想你累到不行想休息一下的時候,突然旁邊鼓譟的群眾瘋狂對你一直喊著-跑起來,本來可能想放棄的念頭就又吞了回去,更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感受到接近三角點的前500公尺,賽道周遭人聲鼎沸宛如菜市場的場景,但務必要注意彼此安全和避免干擾選手,我們賽後戰報再見拉?
圖中所示數據為筆者人工查榜,僅針對各分組具有前幾名競爭潛力的,如果很不幸的沒有被筆者表列在其中的話,千萬不要氣餒,好好地在比賽中打臉我(拜託拜託,現場酸我視人不明也是可以),畢竟選拔賽奧義,就是在當下競爭出最強的選手。
*注1: 各選手PI值使用的數據是參考All Distance的欄位數值
*注2: PI數據更新到2025/02/20,因此之後的數據並未及時更新請多多包涵
*注3: 羅列其上的姓名和成績若非本人成績,實屬抱歉,因為ITRA的譯名真的很亂
*注4: 以下戰力長條圖的顏色參照ITRA Performance Index Level Chart各分組的標題名稱顏色盡可能參照主辦提供的顏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