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夏季!高溫訓練策略

0
69

近年來氣溫正在節節升高,夏季比賽對跑者也無可避免;然而根據國際運動生理學和表現期刊發表的研究顯示,近半數菁英選手在賽前未針對高溫進行適應訓練,故高溫訓練對跑者來說是必要的一環,然而若處理不當,可能會導致熱衰竭甚至中暑!

運動生理學家 克里斯托弗·明森博士(Christopher Minson, Ph.D.,) 指出,人類對炎熱的適應能力很強——歸因為我們具有通過身體大部分皮膚排汗的驚人能力。今天淺談跑者如何安全且有效地在高溫環境下訓練,提升表現的同時留意身體健康狀況,讓提升能力同時也能確保身體適應良好。

循序漸進適應高溫

適應高溫的過程稱為「熱適應」,美國國家運動醫學學會(NASM)建議,跑者可透過 10-14 天 的 熱適應訓練(Heat Acclimatization Training) 來提升耐熱能力,降低體溫過快升高的風險,讓身體學會更有效率地調節體溫與出汗。

執行方式

  • 前3~5天:減少 30-50% 訓練強度與距離,讓身體慢慢調整及適應。
  • 6~10天:逐漸恢復正常訓練量,但配速維持較低。
  • 11天後:可恢復完整訓練,並開始測試較高強度跑步。
  • 模擬比賽條件:在比賽時間相近的時段訓練,讓身體適應溫度與濕度。

補充水分與電解質

高溫容易致使出汗量增加,水分與電解質會在訓練過程中快速流失,進而影響運動表現甚至導致痙攣或熱衰竭!適時補充水份至關重要。

執行方式

  • 訓練前:提前 2 小時補充搭配電解質的500ml的水分。
  • 訓練中:每 15-20 分鐘補充 150-250ml 水或運動飲料。
  • 訓練後:補充與流失量相當的水分,可參考體重變化(每減少 1 公斤補回 1.5 公升水分)。
  • 觀察尿液顏色:淡黃色表示水分充足,若為深黃表示身體可能已脫水。

訓練服裝與防護措施

合適的運動裝備能幫助身體維持舒適體溫,降低中暑風險。

執行方式

  • 選擇透氣、排汗快速的服裝(如聚酯纖維材質)。
  • 淺色系X寬鬆的衣物有助於減少熱吸收與增加空氣流通。
  • 配戴帽子與太陽眼鏡,保護頭部及眼睛免受烈日直射。
  • 塗抹SPF30以上的防曬乳 SPF 30,並適時補充。

調整配速與監測身體狀況

高溫會提高心率與體感強度,強迫自己維持和平時一樣的配速,相當容易導致過度疲勞。

執行方式

  • 降低 10-20% 的配速,以感覺輕鬆的步調進行訓練。
  • 使用心率監測,避免心率過高(可控制在最大心率 75% 以下)。
  • 留意身體感受:若感到頭暈、反胃、渾身無力,應立即停止休息並補充水分。
  • 高溫天氣避免高強度間歇跑,可改為低強度長跑或交叉訓練。

選擇訓練時間與地點

減少高溫帶來的影響,選擇適當的環境與時段訓練,能降低身體負擔。

執行方式

  • 適合練習的時段:
    • 清晨(5:00 – 8:00 AM):氣溫較低,紫外線強度較弱,是理想的訓練時間。
      傍晚(5:00 – 7:30 PM):陽光較為和緩,但仍需留意地表熱氣殘留的影響。
  • 避免柏油路:柏油路吸熱能力強,在陽光曝曬下,地面溫度可高達 50-60°C
    建議選擇:公園、林道或操場 等陰涼場地進行訓練。
  • 增加室內交叉訓練(如游泳、飛輪),減少過熱風險。
  • 考慮間歇性降溫措施:如攜帶冷毛巾、噴水降溫。

寫在最後

高溫訓練是跑者都必須直面的挑戰,但透過調整——包括補水策略、服裝選擇、訓練時間調整,讓身體可以循序漸進地適應高溫,同時留意身體狀況,也可有效降低突發風險,並提升表現水準;適應高溫環境需要時間,過程中需逐步調整,切勿燥進,以確保在夏季比賽時仍能發揮最佳狀態!請記得,跑道永遠都在,但健康至上!

 

圖片來源:Pinterest

參考來源:CDC  Runners World

【延伸閱讀】

橘子岸到頂超級馬拉松 22位國內外頂尖跑者熱血挑戰山海圳

亞洲第一 陳彥博完成橫越617公里加拿大北極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