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馬拉松「七星大滿貫」數字背後的小故事

0
30
圖片來源:https://www.worldmarathonmajors.com/content-hub

今年,隨著雪梨馬拉松升格,世界馬拉松大滿貫(Abbott World Marathon Majors, AWMM)成員加一,也讓全球跑者開啟了嶄新的追星之旅;對跑者們來說,完成七星大滿貫意義非凡,正在追逐七星的跑者,不僅用雙腳跑出自己的故事,也用數據寫出台灣跑者的輪廓。

大滿貫 – 10名女跑者資料,數據來自官網。
大滿貫 – 45名男跑者資料,數據來自官網。

亞培官網上登錄了國籍台灣的跑者,有 55 位跑者在今年的雪梨馬集到七星大滿貫,其中包括 10 位女性跑者 / 45 位男性跑者備註:資料以 2025 年參加雪梨馬拉松跑者為基準,本文僅針對截稿前官網登錄之 55 位七星者進行分析;截稿後官網仍陸續更新大滿貫跑者名單,目前台灣計有70位以上大滿貫跑者)。那麼,從數據裡可以看出哪些有趣的樣貌?相信大家跟我們一樣好奇:集滿七星究竟花了多少年?大家摘星的起點選擇?男女之間的差異又在哪裡?

圖片來源:ABBOTT WORLD MARATHON MAJORS

大滿貫跑者們的旅程長度

要完成大滿貫,絕對講求天時地利人和,跑者們的完賽耗時差異頗大,最短 3 年,最多則長達 13 年;安排較長年限完成的跑者,輪廓較傾向為生活及訓練併行者,觀察到,最早從 2013 年開始旅程的跑者,一年不超過兩場七星賽事,以逐年累積方式完成;而規劃在三年內完成的跑者執行力極高,最多在同一年就完成四場。

  • 女性跑者:
    平均旅程為 8 年,最短 7 年完成,最多為耗時 10 年;與男性跑者不同之處在於,女性跑者的追星之旅不在追求速成。
  • 男性跑者:
    平均旅程為 8.6 年,最短 3 年完成,而最多耗時長達 13 年。疫情後才開始追星,僅花了 3-4 年即完成的跑者多達五位,同一年可摘下四場之多!

最多跑者參賽的年份 

追星跨度從 2013 年直至 2025 年止,這 55 位跑者最頻繁參賽的年度又是什麼時候呢?

  1. 2019 年:55 人共計參加了 73 場馬拉松,其中有一位女跑者一年就跑了五場!
  2. 2025 年:這一年,這55 位跑者共跑了 68 場馬拉松。
  3. 2023 年:共完成了 59 場馬拉松,最多的一位在這年完成三場。

從曲線上來看,疫情的2020-2021年是分水嶺,2022年~2025年的七大馬參賽場次由 2022 年的 17 場到 2025年的 68 場,也看得出追求大滿貫的熱度在疫後三年熱度上升不少!

平均多快完成一場馬拉松?

這七大馬大家的平均完賽時間又是多少呢?

  • 東 京:男子 4:13:24,女子 4:50:01
  • 波士頓:男子 4:14:08,女子 4:59:22
  • 倫 敦:男子 4:14:37,女子 5:02:18
  • 雪 梨:男子 4:30:32,女子 5:07:01
  • 柏 林:男子 4:17:37,女子 5:09:47
  • 芝加哥:男子 4:20:24,女子 5:07:39
  • 紐 約:男子 4:20:50,女子 5:01:42

其中東京、波士頓及倫敦,是男女配速平均最快的前三場賽事,男子平均完賽時間落在 4 小時 15 分左右,而女子在 5 小時上下,跟賽道條件相對較佳亦有關係;其次則為柏林、芝加哥及紐約,男子與女子在這三場的成績中等,可能也反映了賽道的起伏及挑戰性;最有趣的是新星的雪梨馬,男子平均完賽時間高過其他六場、而女子則是在柏林馬的成績相對最慢。

然而影響平均完賽時間的,不僅止是賽道難度,也跟天氣很有關係,所以想挑戰個人最佳PB,東京應該是目前榜上首選,其次則為波士頓。

這55名七星跑者中,誰跑最快?

而誰又是七星大滿貫賽事中,平均完賽速度的男女跑者呢?

  • 男子為 Chihchieh Lin(林志傑),平均完成時間約為 2:50:46
  • 女子則是 Fuchin Yang(楊馥菁) ,平均完賽時間約為 3:27:33

大夥兒的追星起點

大家是從哪一站開始追起大滿貫賽事的呢?

  • 最受歡迎的起點:女子組東京及柏林平分秋色,各有 3 位、而男子組有 21 位跑者選擇東京馬作為起點。
  • 次受歡迎的起點:女子組為倫敦及芝加哥,各 2 位、男子組則是柏林馬,計有 9 位!

從起點的選擇,可以看出大家的策略及思維,以最鄰近的東京馬為第一考量,其次就是易破 PB 的賽道也頗受歡迎,而難度大魔王的紐約及波士頓則被安排在較後面的排序完成。

最後總結

由於官方數據沒有提供跑者年齡,數據上花了幾年完成及配速之間沒有太明顯的關聯,因為有部份跑者花了十年以上完成,但平均配速破四、也有人以完賽為目標;而花較少時間收集到七星的跑者,也有3個半小時內的好成績,顯示可能是在賽前進行過高效的訓練;有人享受慢慢摘星的過程,有人希望高效完成,大滿貫對每個跑者的意義不同,而你的目標又是什麼呢?

 

 

資料來源:ABBOTT WORLD MARATHON MAJORS
圖片來源:worldmarathonmajors

【延伸閱讀】

決戰終點線 最大攝氧量與跑者最快速度的重要性
以腳代手逆游而上 林育夙以順抗逆推動運動平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