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我第一次去歐洲比賽,越野世錦賽的地點在西班牙與法國交界的庇里牛斯山脈。」張致遠談起這趟旅程,眼中閃著興奮、震撼的光芒。「我原本以為歐洲越野跑的賽道都像 UTMB 那樣,路線寬闊、可跑性高,結果一到現場完全不是那回事。那裡的山形像台灣中級山或百岳一樣陡峭、技術性高,很難。」
談起 9 月份於西班牙-坎弗蘭克庇里牛斯地區所舉辦的 2025 WMTRC 山徑越野世界錦標賽,這是他首次代表中華台北代表隊身份參賽。實際參賽之後,體悟到這不只是一場比賽,而是一段重新理解「競技精神」的旅程。
致遠在短距離越野 45K 組以國內選手第一,總排第 120 位回到終點,見識了全球越野跑者的浩瀚與強大;回程的機上咀嚼這些美好回憶,為此,他首先感謝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的支援與帶隊,一塊參賽的夥伴,以及簽約合作的凝聚運動顧問、 Garmin 品牌教練,並提供競賽裝備的 HOKA / Compressport / Fieldday(選貨店),以及補給資源 Race on / ga黃金甲 / Fav / 堅心等合作品牌。讓他可以毫無顧慮地上場競賽。
不商業不喧鬧,卻最真實的越野靈魂
第三屆山徑越野世界錦標賽舉辦於西班牙的偏鄉小鎮,沒有喧鬧的市集,也沒有大型市集,而是一片清幽的戶外場域。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這麼『不商業』的比賽,連住的地方附近什麼都沒有。」致遠笑著回憶,在冬季時那是一個偏遠的滑雪山莊,附近沒有超市、沒有交通,連纜車都沒開。「你每天醒來,只看到群山。沒有娛樂,也沒有花錢的地方,它純粹就是為了比賽而存在。」
在台灣,越野跑者為了追夢,所付出的代價並不小。越野跑運動儘管有世界錦標賽,但並不屬於亞奧運項目,政府部門並未提供正式補助,即使能組成中華台北代表隊,但出賽選手得自籌經費前往。期望在 2025 年正式成立運動部之後,希望能撥出更多的資源幫助挑戰世錦賽、非亞奧運項目的選手。
「協會雖然有辦選拔賽,但協會本身也沒有太多資源,選手只有補助一萬元。這趟旅程光是機票就好幾萬,加上住宿一晚上就要一百歐元,整趟下來大概十萬塊跑不掉。」致遠笑說:「真的就是割肉換血。雖然辛苦,但我們都清楚,這是為夢想買單。」
為競技而生,只有山與自我
不同於商業性的賽事,越野跑世錦賽大家都是有備而來,氣氛也相對嚴肅。「最多就是在大會會場看到知名選手,只是點頭打招呼。」但這樣的孤獨,反而讓他更專注。「那種氛圍不一樣,沒有商業活動,大家都是真的來『拼』的。」
今年國內共有 19 位男子、 14 位女子共 33 人參加四項賽程,包含登高組、經典起降組、短距離與長距離越野跑組,致遠則出賽短距離越野組。這是中華隊首次派出這麼多選手參賽,他們不只希望能為台灣跑出佳績,也希望能透過這次比賽,能在國內引發迴響,讓越野運動、戶外運動打破國人傳統的想像,有更多人參與其中。
- 登高組(8位)-劉懷傑、江晏慶、蘇信凱、黃泓淯、曾晴、鄭柔、黃詣淳、林愛娟
- 經典起降組(7位)-林柏宇、詹傑凱、曾詠鉦、李偉誠、吳佩倫、赫嵐妮、黃敏惠
- 短距離越野組(9位)-張致遠、江羽健、張岱偉、郭泓毅、吳智凱、高琬雲、郭雯琦、李佳晏、吳怡諍
- 長距離越野組(9位)-許松明、吳祥裕、蘇漢卿、鍾易霖、王家杰、林聖紘、莊雅筑、董孟芸、謝雯婷
田徑選手出身的致遠,他坦言自己在上坡表現並不差,還能超過幾個選手,可一旦進入下坡。歐洲選手的競爭心態比亞洲選手更強烈。
「他們下坡不要命,真的不要命!」致遠繪聲繪影地說道:「我被二十幾個人刷過,有嚇到。他們是冒著扭傷、摔落的風險在衝。那一刻我覺得,競技選手還是不能太保守,要敢狠一點。」
比賽當天,致遠笑說,他幾乎沒有抬頭看過風景。「很多人說風景很美,但我一點印象都沒有。我全程都在專注,一眼都沒看。我從來沒有這麼專心過。」
六個多小時的賽事,他幾乎進入一種「心流」狀態,只專注於腳下的每一方寸土地,只有喘息聲、砂礫滾動或是風吹草動的聲音,可能連這些聲音他都沒意識到。
「我從以前就投入田徑訓練,這麼多年來一直在比,有時候我也會懷疑自己到底在追求什麼。透過這次世錦賽,我開始比較明白——我們在追求的,其實是那個極限邊緣的自己。」他描繪說,那種專注到全世界靜止的感覺,是他這次最大的收穫。那不是成績或是時間的關係。
「不是成績,是那個內心被逼到極限的瞬間。那一刻我知道,這就是競技的本質。」擁有熱愛競技運動的靈魂,致遠笑說:「那一天,我可以明白我在追什麼」
與世界的距離,與下一步的方向
以 6 小時 24 分 44 秒完成 45 公里賽程,總排名約在中段位置。
「總共一百九十八位選手,我排在一百二十名左右,算是中間偏後。但我覺得這成績合理,因為世錦賽是真正的世界級水平。」他坦言,台灣選手與歐洲選手在環境與文化上仍有落差。歐洲的孩子從小就在山裡跑、滾、摔,與自然環境的相處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在山徑上看到一個家庭,小孩才兩三歲就在山坡上跑來跑去,跌倒了,他的爸媽也不擔心,那畫面讓我印象深刻。」從小就與山為伴的孩子,自然也就不畏懼親山的環境與戶外運動。
這趟旅程不只是體能的挑戰,更是一種心靈的重新定位。在庇里牛斯山脈的世錦賽,沒有華麗的終點陳設、也沒有觀眾的如雷掌聲,只有跑者彼此的叫喚、山林的呼吸聲。他笑著說:「那是最單純、也最真實的一場比賽。」
對他而言,這場世界越野錦標賽,既是里程碑,也是起點。
在台灣開設 IFR 跑班,從事跑步教練的張致遠,不只是馬拉松、越野的雙棲選手,同時也是知名的攝影師。後續的他除了持續經營跑班之外,也與好友陳威廷要共組 UNLSH 品牌投入越野跑教學課程,此外,他也有計畫前往泰國清邁參加越野跑。
揮別了 2025 的世錦賽選手之年, 2026 年致遠有更多的願景與想法,除了參加位於墾丁的 Xtrail Kenting by UTMB 之外,那是國內第一場接軌 UTMB 的分站賽,也將爭取前往歐洲參賽 UTMB 系列賽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