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思婷(小PO)
圖/David E. Anderson
可能是因為我常常跑來跑去吧,認識我的人也就經常以「妳接下來要去哪裡?」做為招呼語。
九月初中秋節的小長假,在北京附近的白河教三天的基礎傳攀課程。白河離北京大約兩個小時車程,當地雖有許多可供住宿吃飯的農家樂,其中的「德來之家」由於歷史因素,仍然是攀岩者聚集的大本營。該個週末和攀岩者的交流不算少,下述對話果然重複了多次:
「小Po,你接下來去哪裡?」
「喔,我9號飛蒙古,我們要去嘗試一個沒人爬過的大岩壁。」
「蒙古有石頭啊?」
「有啊!」
「什麼樣的岩壁呢?」
「我也不知道,唯一的資料就是一張照片。」
「就一張照片?」
結束白河的傳攀教學,接下來的計畫呢?
是的,關於我們想嘗試的岩壁,唯一的資料就是一張照片,而且還不是很近、很清楚的照片,岩壁下看起來有不少粗沙堆,很有可能岩質不是太好,不過網路上實在找不到相關的攀登資料,那怎麼辦呢?只有人直接過去了。反正如果爬不成,就當作旅遊吧。我還沒有造訪過蒙古呢,不管怎麼樣,一定是不虛此行的。
想要嘗試的岩壁位於蒙古Altai省的Eej Khairkhan Uul的北面,這座山現在地位神聖,人們暱稱為「親愛的母親山」。久遠的傳說卻道這座山是個不忠誠的妻子,嫌棄年邁的丈夫,貪戀個漂亮的年輕人,長久掙扎下決定逃家,疑心的丈夫怕妻子逃跑晚上總藏起妻子的衣服,她最後偷竊丈夫的外袍來遮蔽裸露的身軀,奔跑途中卻因為丈夫的外袍過為寬大,拖迤在地面的袍襬被丈夫丟棄過來的沙土釘住,無法移動之下變化成這座山。(註1)
這座山距離新疆一個攀岩地方可可托海國家公園並不是很遠,可惜開車穿越中蒙國境有諸多麻煩,最後還是得先從北京飛烏蘭巴托,再飛Altai,再僱用吉普車到山腳下。
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地廣人稀的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是最大的城市並且聚集了大約45%的蒙古國人口。烏蘭巴托附近的幾個地方,倒是有過去的旅遊攀登探險者,以及現在居住於首都的攀岩愛好者攀登的紀錄(註2)(註3)(註4)。我們決定先在這裡停留幾天,用較短的路線以及較休閒的方式,來感覺一下石頭的岩質。雖然說烏蘭巴托離母親山相當遙遠,但是考慮蒙古大致較為單一的氣候和地質,這裡的攀爬經驗和感覺應該還是有相當參考價值的。
蒙古首都烏蘭巴托
搭車前往 Terelj National Park
9/10抵達Terelj國家公園,想找個蒙古包來住,當地旅遊季似乎已經結束,抵達日期又不是週末,一直試到第三家才找到人和我們對答,說是對答其實也只是比手畫腳,打打手機上的計算機告知價錢罷了。又是一陣比手畫腳,估計晚上應該有的吃的,就整理背包到處晃悠了。
舉目四望,微黃的短草覆蓋在起伏的丘陵之上,石頭倒是一叢一叢地,岩壁是棕黃色還帶著亮黃的乾苔蘚,倒是和草原分出了個層次。遠處的矮山前有樹林,想是那邊有小溪蜿蜒過,多數的林木還是長滿了綠葉,但也有不少樹木已經和秋天靠攏,排列出金黃色的漂亮陣仗。白色的蒙古包雖說星羅棋布,營區的歸屬倒是一絲不苟。
從蒙古包出發尋找攀岩路線
我們在意的還是攀登,遠遠地瞧去,每叢石頭上裂隙環肥燕瘦,讓我們感受到無窮的希望,走進一看,才發現大部分的裂隙都只是東施效顰,看起來漂亮,岩質卻是脆弱不堪,岩縫中都是巨大的結晶顆粒,讓縫隙的兩端凹凸不平。和我們曾經攀登過的攀岩區比較起來,我們的第一印象認為這裡像是美國懷俄明州的Vedauwoo攀岩區,岩石粗糙,岩縫開口是圓的,也多見寬縫,但是平均岩質上似乎和Vedauwoo中最差的岩質差不多。尋找值得攀登的路線,必得多費苦心。
第一天我們只有下午的時間,倒是在我們蒙古包後頭發現一條不錯路線,是一條往左斜上、內角中的一條裂隙,岩壁的角度還算陡,應該有80度吧,估計需要lieback來爬。lieback需要抵腳的smear的那面岩壁意外地乾淨,並且呈現和其他岩面不一樣的亮橘色。
漂亮的斜往左上方走的裂隙
到起攀處先得爬一接近繩段(approach pitch),亂草叢生,石頭破碎,搞了個灰頭土臉。先鋒那條裂隙時,意外地辛苦,除了lieback本來就累而且難放保護裝備以外,路線骯髒要持續地清除蜘蛛網、結晶石頭和沙土、還有一小段需要避開的老鼠尿渣。基於擔心岩質和凹凸不平的岩面,間隔不太遠就放個保護裝備,在休息點不多的情況下,更是迅速吃掉體力。快到頂的時候,岩質開始惡化,小心翼翼地選擇往左橫切到了一處平台。可惜平台邊的寬縫不夠寬,不能直接穿過,只好又爬了第三個繩距,才得以從另一邊走路下來。(結論:如果好好清一下那條裂隙,是一條很不錯的路線,裂隙的寬度從手指到拳頭不等。)
小Po先鋒中
Apple跟攀,讓路線看起來變得簡單
小Po & Apple
這麼折騰下來,就差不多到了約定的晚餐時間了,走回蒙古包,多了一些人估計是該蒙古包營區的老闆和他老婆、負責打掃的人、以及廚師。老闆開了營區公共廁所的門鎖(Yes!!),繼續比手畫腳下了解晚餐在洗手間上頭的大蒙古包裡頭。走進大蒙古包,原來是餐廳、還有吧台和電視(可惜沒有wifi),四周則掛滿了成吉思汗的各種肖像和以他為主題的壁畫和毛氈。最神奇的是,晚餐竟是日式便當:白飯、沙拉、照燒雞肉、和薯條。略通英語的大廚告訴我們,隔天的晚餐將是「Mongolian BBQ!」
蒙古草原上溫差甚大,現在時已進秋,在陽光底下著一件短袖衣服稍嫌熱,風一起或是陽光一被遮蔽,就得連添兩、三件衣服。晚上裹著睡袋讀書寫日記,只聽到外頭砰砰的敲擊聲,不久下午接應我們的那人敲開們,提進一大箱乾柴,熊熊地在中央的爐中升起大火,突然滿室如春,我們也朦朧地睡去了。
Apple整理裝備
生了火之後,滿室如春
註1:Eej Khairkhan Uul 也是個旅遊景點,當初找到的照片,也是從去當地的遊人照片中篩選出來的。用google搜尋Eej Khairkhan Uul可以找到不少照片和文章,個人覺得這一篇還算頗有參考價值的:http://www.doncronerblog.com/2011/07/mongolia-gov-altai-aimag-eej-khairkhan.html
註2:關於之前來蒙古的探險攀登者,可以參考這一篇文章,2010年Black Diamond的職員來蒙古攀登的報告:BD Employees Report on their Climbing Trip to Mongolia
註3:在網路搜尋Terelj的攀登紀錄時,找到這個網頁,這個網站 Climb On! Mongolia 的經營者目前仍居住在烏蘭巴托,常在周遭攀登開線
註4:在註2的連結中,有個連結可以下載他們該次旅行最後做出的guidebook,但是連結失效。我寫信給註3網站的經營者,要到這份資料,也放在這裡給有興趣的朋友參考:蒙古國 Gorkhi-Terelj和Khogno Khan地區的路線資料。(目前上載失效,回美再上載檔案)
作者介紹/易思婷
土生土長的台灣女孩。在台灣,朋友大多叫她小Po,在美國,小名婷婷倒是被叫得比較響。從競爭激烈的台灣教育體系,到美國博士班的歷練,二十多年的學校生涯,一點都沒有馴服、反倒是磨亮了她的冒險本質。她有夢想,築夢踏實,「這一輩子,我要活得有聲有色。」她說。
個人網站:Chick from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