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2峰:天堂之門與雪巴人的故事】翻譯雜感

0
1282

雜誌上一張K2的照片,曾經是讓我走向戶外道路的那盞燈,在嘗試了各類攀登之後,發覺自己對岩壁更加著迷,高海拔攀登並不是我的菜,在攀登的路線上雖離K2愈來愈遠,偶爾我還是會記起那張照片,那個讓我人生多采多姿的契機。

k2

2008年K2的山難非常慘烈,當時我剛踏入戶外的殿堂,雖聽聞這個消息,卻沒有特別的關注,2009年年初我參加NOLS攀岩教練的考核,課程結束後在NOLS Tucson分部和大家聚餐,那時我對於美式寒暄的方式還不是很習慣,於是隨手拿起桌上的一本Rock & Ice雜誌,翻弄著以逃避對話,很快的我被一篇文章深深吸引,該篇文章的主題即為2008年的K2山難。(註1)後來翻譯《K2峰:天堂之門與雪巴人的故事》(Buried in the Sky)時,才知道該篇文章是當時首篇以雪巴人為主體來講述該山難的報導。

也因此編輯雅穗問我願不願意翻譯K2峰一書之後,我立刻就答應了。不過閱讀作者的話時,我吃了一驚,作者之一(彼得.祖克曼(Peter Zuckerman))自陳寫這本書之前連冰爪都沒有穿過,一直是舒舒服服的坐在辦公室裡為地方報紙撰稿,那真的可以把登山的故事寫得入木三分嗎?

我在網路上找不到另一位作者阿曼達.帕多安(Amanda Padoan)太多的資訊,只知道她專攻高海拔登山領域的報導,不知道她的登山經驗。後來書中提到撰寫這本書是帕多安的主意,因為她之前攀登Broad Peak時,認識了巴基斯坦籍協作卡里姆.馬赫本(Karim Meherban)並成為好友,而後來馬赫本死於2008年的K2山難中。這樣看來帕多安有高海拔的攀登經驗。

山難的書籍不好寫,許多山難相關的文學書籍讀起來慘烈,悲劇加上參與者的主觀陳述,讓人既想看又怕看。還記得我閱讀強.克拉庫爾(Jon Krakauer)的《聖母峰之死》(Into Thin Air)的時候(註2),連大氣都不敢喘一口,最後還是逼自己把該書當作小說來看,要不然根本無法讀完。因此當非攀登的朋友要求我介紹攀登的書籍時,儘管山難書籍是此類書籍的暢銷類,我總傾向於迴避。我怕朋友會產生對攀登負面的評價,這是熱愛攀登的我不願意見到的。

閱讀《K2峰:天堂之門與雪巴人的故事》的時候,心頭的確有沈痛感,但不至於過份情緒化,兩位作者報導專業深厚,字裡行間看不到渲染,也沒有感嘆,更沒有責難,只有好好描述故事的決心,反而讓我從非專業攀登者的眼光中,更加深層的了解攀登的內涵。而作者選擇報導的主角為當地的兩位高海拔工作者,非一般常見的西方攀登者,更增加了這本書的深度和意涵,他們匯入歷史、宗教、地理以及時事,讓讀者可以用客觀並且全面的角度了解這場山難,以及釀成這場悲劇的時空。書中描述的兩位主人翁經過這場山難,浴火重生得到的領悟,平淡卻充滿了繼續行去的雋永力量。

我喜歡看書,也喜歡攀登,自然,我閱讀了不少攀登相關的書籍,從工具書、攀登紀錄、到攀登文學,無一不包。最喜歡的還是文學,原因無他,文學類的書籍故事性強,而攀登者造訪一般人難以到達的深山野嶺,面對嚴苛的自然環境和艱困的冰雪岩路線給予的挑戰。壯麗的自然景觀會啟發靈感,極端的生理挑戰活化心理激發智能,讓攀登文學充滿了深刻的感悟,這些經過粹練出來的結晶,總是讓我在掩卷之後,久久難以自己。

攀登是個小眾的活動,在攀登活動發達的歐美國家,這類的書籍的出版量遠不如他類書籍,而中文譯作更是少的可憐。台灣是個多山的國家,喜歡登山的人口不在少數,我經常在閱讀英文攀登書籍擊節讚嘆的同時,夢想著:如果我能把這些書都翻成中文,介紹給台灣的朋友,那該有多好。這本書也算是我的一小步。

註1:該篇文章篇名為「Perfect Chaos」,出現在Rock and Ice雜誌第173期,作者為Freddie Wilkinson(http://www.thenamelesscreature.com/about/),文章連結:http://www.rockandice.com/lates-news/perfect-chaos。Freddie Wilkinson是個攀登者、嚮導、以及作家。在美國沉浸攀登這麼幾年後,他的名字對我早已如雷貫耳,而且他的文字非常非常的好看。在那篇文章之後,他也出了一本書更深入講述這個故事,書名為《One Mountain Thousand Summits》。我還沒閱讀這本書,但已經排入書單。)

註2:強.克拉庫爾的文字功力很高,看他寫的故事我總得一口氣讀完,《聖母峰之死》也不例外,但我個人不是很喜歡《聖母峰之死》,總覺得不真而且批判性很強,後來果然爭議不斷。不過強烈推薦克拉庫爾早期的文集《Eiger Dreams》,裡頭許多故事都相當的有深度,寫作的尺寸上也相當有份際。

博客來購書網址: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10700

 

作者介紹/易思婷

土生土長的台灣女孩。在台灣,朋友大多叫她小Po,在美國,小名婷婷倒是被叫得比較響。

從競爭激烈的台灣教育體系,到美國博士班的歷練,二十多年的學校生涯,一點都沒有馴服、反倒是磨亮了她的冒險本質。

她有夢想,築夢踏實,「這一輩子,我要活得有聲有色。」她說。

個人網站:Chick from Taiwan

476451_409756115718858_64235069_o_副本

SHARE
Previous articleHOKA ONE ONE跑鞋Time To Fly強勢旋起台灣
Next article沉靜的越野大地女王 Anita Ortiz
【小PO女生攀岩流浪誌】 792413_568399473187854_307044375_o_副本_副本 易思婷 (小Po) 出生於雲林縣虎尾鎮,像大部分的台灣孩子一樣,自小就背負了名列前茅的期望,從北一女中、台大資訊系,最後遠赴美國常春藤名校賓州大學取得電腦博士,一直努力符合父母的期望。 但卻在取得那一紙可以讓家人感到自豪的畢業證書之後,毅然捨棄高薪的科技職位,流浪天涯、奔向山野找尋能讓她投注一生熱情的夢想。在野外的世界,她嘗試滑雪、荒野露宿、激流泛舟、冰川探險,一步一腳印終於找到她與攀登命定的緣分。 自2006年開始,作者攀登的足跡遍佈南北美以及中國大陸,造訪過數十個天然攀岩地,攀登的長路線過百條,並在美國首屈一指的戶外領導學校(NOLS),以及其他戶外組織(BOLD Mountain School, Passages Northwest, Bush School etc)擔任攀岩講師。 目前以車為家,繼續流浪攀岩的生涯,眼光放向攀登大岩壁,以及所有攀岩人的夢想——首攀——的計畫。「首攀」指的是攀登從未有人攀過的地方,表示沒有經驗可參考、也沒有紀錄可依循,為一大挑戰。 目前亦為《台灣山岳雜誌》、《戶外探索Outside》、《山野》、《戶外探險》和《孤獨星球雜誌國際中文版》專欄作家。   簡歷 2006年7~8月:於美國阿拉斯加州參加30天的冰川攀登課程 2007年3月:領隊冬攀美國緬因州第一高峰肯塔登峰 2007年6月:攀登北美第一高峰丹奈利峰 2007年8月:登頂技術性山峰大提頓峰 2008年6月:取得美國戶外領導學校野外講師資格 2008年12月~2009年1月:攀登南美第一高峰阿空加瓜 2009年2月:取得美國戶外領導學校攀岩講師資格 2009年9月:嚮導大提頓峰 2011年9月:首攀計畫得到美國山協(American Alpine Club)的獎金 Lyman Spitzer Award,首登沙路里山區的皇冠峰 2012年9月:首攀計畫入選歐都納圓夢獎金,首登四川格聶山區的技術性山峰喀麥隆神山 2013年9月:首登四川四姑娘山區的技術性山峰大仰天窩峰(此計畫受到中國戈爾戶外夢想實現計畫的贊助) 2014年4月:經由The Nose路線登頂酋長岩(El Cap) 2014年:蒙古國攀登計畫得到美國Shipton-Tilman探險獎金 2014年10月:經由Salathe Wall路線登頂酋長岩(El Cap) 2015年:南美智利巴塔哥尼亞山區首攀計畫得到美國Mugs Stump獎金   個人網站:http://www.chickfromtaiwan.com   著作: 《睡在懸崖上的人》、 《一攀就上手!基礎攀岩一次就學會》、 《傳統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