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露營車生活──緣起

0
3995

DEA45180

 在紅岩谷酷帥的Magic。

文/易思婷(小PO)
圖/David E. Anderson

我住在露營車裡到今年三月就滿三年了。許多人常問我住在美國哪個城市?我說我沒有住家地址,硬要湊合出地址,可以說「Magic、美國」吧,不過估計包裹郵件也收不到。

Magic是我露營車的名字,是由中型的van改裝成的,當初買來的時候只有一層鐵皮,具有強大動手能力的Dave一點一低地把這台運貨車,改裝成有廚房、臥室、辦公室、儲藏室、衣櫃等的家。取名為Magic是因為看到一個訪問攀岩明星Alex Honnold的影片裡,訪問者繞到他家後頭(也是一台白色的van),看到棉被凌亂,嘿嘿地笑問說:「So…This is where the magic happens, huh?」我們覺得很有意思,Magic這麼名字就這樣定下來了。

DEA 57324

 Dave早期的用皮卡車改裝的露營車。

美國有很強大的RV文化,RV是Recreational Vehicle的簡稱,台灣一般稱呼為露營車。我對這種幾乎有大型貨櫃車體積,一般是白色的露營車的第一印象還是傑克.尼克森(Jack Nicholson)的電影《心的方向》(About Schmidt),片中退休單獨一人的尼克森開著RV前往他女兒的婚禮,單獨一人的旅行讓他對生命有了新的詮釋。還記得有一幕他爬上露營車後頭的樓梯,坐在車頂的獨白,讓人動容。

美國的空曠荒野甚多,公路網密集,許多退休夫妻的打算就是開著RV遊遍美國。我在美東唸書的時候,曾經是阿帕拉契山岳協會(Appalachian Mountain Club)多年的會員,會中認識了不少年紀長我甚多的朋友,多年後朋友之中有不少人退休了,與他們的另一半開始經年累月的RV之旅,偶爾會收到他們寄來的更新:在阿拉斯加看到馱鹿,在洛磯山脈賞雪等。

DEA 57328

 皮卡車改裝的露營車。

當時我從沒想過自己的生命會和露營車有所牽扯,露營車機動性太差,幾乎就是帶著整個房子的重量非常耗油,處理排遺和廢水的問題極為瑣碎,體積的緣故也不能真走到哪裡停到哪裡,常常需要去特定的營區。那時我開著小車,雖然常需要在野外過夜,老實認份的乖乖搭帳篷用爐頭燒飯也沒有特別覺得麻煩。沒想到現在轉眼間我住在Magic上已經快三年了。不過Magic比普通的RV小太多了,裡頭的生活空間大約只有兩坪多吧。

 

DEA 57327

因為皮卡車車長不夠,後面必須開個活門,才能夠把腳伸直。

還記得開始從事戶外工作時,許多同事不是開皮卡車(pick-up truck),就是SUV。除了在野路雪地上開車的考量以外,這樣的車子後頭有足夠的空間讓他們躺平睡覺。曾經和朋友談論在耗油和車子內的空間,兩者之間的取捨,他說:「當你在很晚的時候,才抵達目的地,外頭傾盆大雨,你就知道能夠在車子裡睡覺不用出去搭帳篷的好處了。」

 

DEA 57347

Dave的第二台改裝露營車。

DEA 57345

另外一台露營車,後頭有伸縮桌板可以拉出來煮飯。

DEA 57325

在皮卡車改裝的露營車內煮飯。

之後我開始流浪各地攀岩,家裡的床難得睡上幾天,繳房租加上許多時光在整理露營裝備的瑣碎中消磨,心裡頭常想著,如果能夠乾脆住在車上就好了。把這個念頭和Dave商量,他說真要長久住在車上,就得好好打算,只是換台後面可以放床墊的車子是不行的。原來他在早期飄盪攀登的日子,早就先後根據個人需求改裝過兩台車子,對以路為家這檔子事大有心得。

1. 可以不用走出車外就掌握大部分的生活機能,以及2. 在車子中也可以挺直背脊的站著,是他口中的兩大關鍵。加上我們有兩個人,空間的規劃更是要多做思考,他說:「只要有一點點不舒服,這樣的日子就不會想要過的長久。」我那時不以為然,只想趕快到處攀岩,哪等得及他估計要花上數個月的細工慢活。但我對所有的改裝活一竅不通,也只能默默的在旁關注守候。改裝終於完成後,正式喬遷過了一兩個月之後,我才了解他是對的。如果沒有當初的基礎,我真沒有辦法這麼快樂的「住」在車上這麼久。

RV conversion

改裝前的Magic,空空的什麼都沒有。

DEA 58751

改裝後的Magic,是不是很神奇呢?

 

 

 

作者介紹/易思婷

土生土長的台灣女孩。在台灣,朋友大多叫她小Po,在美國,小名婷婷倒是被叫得比較響。從競爭激烈的台灣教育體系,到美國博士班的歷練,二十多年的學校生涯,一點都沒有馴服、反倒是磨亮了她的冒險本質。她有夢想,築夢踏實,「這一輩子,我要活得有聲有色。」她說。

個人網站:Chick from Taiwan

476451_409756115718858_64235069_o_副本

SHARE
Previous article首次冰攀爬上尼加拉瓜大瀑布(Niagara Falls)──威爾•加德(Will Gadd)的歷史壯舉
Next article在波特蘭自由移動──美國單車旅遊記行(下)
【小PO女生攀岩流浪誌】 792413_568399473187854_307044375_o_副本_副本 易思婷 (小Po) 出生於雲林縣虎尾鎮,像大部分的台灣孩子一樣,自小就背負了名列前茅的期望,從北一女中、台大資訊系,最後遠赴美國常春藤名校賓州大學取得電腦博士,一直努力符合父母的期望。 但卻在取得那一紙可以讓家人感到自豪的畢業證書之後,毅然捨棄高薪的科技職位,流浪天涯、奔向山野找尋能讓她投注一生熱情的夢想。在野外的世界,她嘗試滑雪、荒野露宿、激流泛舟、冰川探險,一步一腳印終於找到她與攀登命定的緣分。 自2006年開始,作者攀登的足跡遍佈南北美以及中國大陸,造訪過數十個天然攀岩地,攀登的長路線過百條,並在美國首屈一指的戶外領導學校(NOLS),以及其他戶外組織(BOLD Mountain School, Passages Northwest, Bush School etc)擔任攀岩講師。 目前以車為家,繼續流浪攀岩的生涯,眼光放向攀登大岩壁,以及所有攀岩人的夢想——首攀——的計畫。「首攀」指的是攀登從未有人攀過的地方,表示沒有經驗可參考、也沒有紀錄可依循,為一大挑戰。 目前亦為《台灣山岳雜誌》、《戶外探索Outside》、《山野》、《戶外探險》和《孤獨星球雜誌國際中文版》專欄作家。   簡歷 2006年7~8月:於美國阿拉斯加州參加30天的冰川攀登課程 2007年3月:領隊冬攀美國緬因州第一高峰肯塔登峰 2007年6月:攀登北美第一高峰丹奈利峰 2007年8月:登頂技術性山峰大提頓峰 2008年6月:取得美國戶外領導學校野外講師資格 2008年12月~2009年1月:攀登南美第一高峰阿空加瓜 2009年2月:取得美國戶外領導學校攀岩講師資格 2009年9月:嚮導大提頓峰 2011年9月:首攀計畫得到美國山協(American Alpine Club)的獎金 Lyman Spitzer Award,首登沙路里山區的皇冠峰 2012年9月:首攀計畫入選歐都納圓夢獎金,首登四川格聶山區的技術性山峰喀麥隆神山 2013年9月:首登四川四姑娘山區的技術性山峰大仰天窩峰(此計畫受到中國戈爾戶外夢想實現計畫的贊助) 2014年4月:經由The Nose路線登頂酋長岩(El Cap) 2014年:蒙古國攀登計畫得到美國Shipton-Tilman探險獎金 2014年10月:經由Salathe Wall路線登頂酋長岩(El Cap) 2015年:南美智利巴塔哥尼亞山區首攀計畫得到美國Mugs Stump獎金   個人網站:http://www.chickfromtaiwan.com   著作: 《睡在懸崖上的人》、 《一攀就上手!基礎攀岩一次就學會》、 《傳統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