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露營車生活:挑戰性十足的Magic廚房

0
3499

DEA 56800 - Version 2

滿天星斗下的Magic。

文/易思婷(小PO)
圖/David E. Anderson

把van改裝成露營車挑戰性最大的恐怕是廚房了,因為有水管、瓦斯爐的管線、以及冰箱的電線等。一般car camping,冰箱是很重要的一環,因為肉類、蔬菜、牛奶等都需要冷藏,在Magic之前,我們經常使用的冰箱其實只是保溫箱,也就是cooler,裡頭需要放置冰塊才有冰箱的效果。

2013-07-19 13_43_24

小但是功能強大的廚房。

使用cooler,裡頭的冰塊會慢慢的融化,需要將融水排除,再補充冰塊,同時放在裡頭的東西最好使用密封的盒子或袋子裝好,要不然如果水淹過牛奶盒的開口,或是肉類解凍流出來的汁液和其他熟食混在一起是相當不妙的事情。如果只是去露營數天,使用cooler還不算太麻煩,但是像我們經年累月的住在露營車上,還是需要有個電冰箱。有個電冰箱也確保我們可以保存新鮮蔬果,可以吃的更健康些。

有電冰箱當然就要有電,我們當初也構想好了,要在車頂上安裝太陽能板。因為我們還有電腦、手機、車子裡的電燈需要用電呢。不過裝設太陽能板Dave是外行,所以我們乖乖的花錢請專業人士安裝,兩塊太陽能板、儲電池、儀表板等材料加上人工花了兩千多美元,是車子以外最大的單筆消費。但是兩塊太陽能板產生的電能,三年來每天都提供我們生活所需的足夠電能。

solar

安裝在車子頂上的兩塊太陽能板。

P1000159

正在安裝太陽能電力系統的蓄電池和儀表板。

DEA 59631

太陽能電力系統的儀表板。

從儲電池出來的電力是直流電,電燈和冰箱我們都購買可以直接接直流電的產品,手機也盡量用直流電來充。避免轉換時流失了一些可用的電量,不過我們仍然買了300瓦的直流交流轉換器來應付電腦以及偶爾使用的小型電器:食物料理機和單人果汁機。需要300瓦以上的電器則不在我們考慮當中,因為耗電程度太大,儲電池會需要再加上引擎運轉來充電,幸好我對微波爐以及電鍋的依賴程度不高,一來它們會佔去太多空間、二來需要的功率太高、三來其實許多料理都可以使用兩個小瓦斯爐頭完成(幸好我很喜歡煮飯!)。唯一可惜的就是沒辦法有個烤箱,不過我也因此學會怎麼使用瓦斯爐來烤蛋糕、餅乾、以及製作簡單的biscuits。

DEA 59616

直流交流轉換器,以及接到各裝置的電路。

為了購買適當的冰箱,Dave也做了不少的網路研究,可惜冰箱的購買上犯了一個錯誤。那時Dave希望能夠購買開口在上方的冰箱,因為冷空氣會往下沉,如此開開關關才不會消耗太多能量。等到冰箱到了才發現怎麼安置都不對,因為冰箱上方必須留有空間開關,造成那塊空間無法有效利用,最後還是賣掉該個冰箱,另外購置正面開口的、體積較小的冰箱,將之安排在兩個爐頭正下方,才完成廚房的設計。

DEA 59599

廢水箱的開關。

爐頭和水槽則是一體成形,很好清理。當初我們在露營車的廚房用品店找不到體積夠小的,還是Dave靈機一動想到船上的空間比車上更為壓縮,才在露營船的廚房用品店找到。在水槽下置放一7.5加侖的飲水箱,也是在露營船用品店找到打水的幫浦,這樣我們可以用腳踩把水箱的水打進與水槽連接的水龍頭,用來取得飲水、洗菜、洗碗等(水用完之後再補充,目前我們一次可以攜帶約20加侖的飲水)。從水槽流出去的廢水則接到另外一個水箱,有個排水道通到車外,用開關控制,在荒地或是專門收集污水的地方打開開關排除洗碗、刷牙的廢水。

DEA 59603

隱藏在暗處,複雜的廚房管線。

飲水箱前則是個小瓦斯罐,如果只有煮飯可以維持一個多月,但是天冷我們會使用不產生火焰的催化燃燒式暖爐(catalytic heater),那麼瓦斯的消耗會較快。我們已經養成習慣在煮飯的時候一定會打開上頭的排氣孔,以及廚房前方的窗戶,使用暖爐時也會將廚房前的窗戶開個小縫,不用瓦斯的時候也會關上瓦斯罐的開關,以免窒息。不過為了以防萬一,仍然安裝了一氧化碳偵測器以及瓦斯偵測器,並且安裝了一具小型的滅火器。

DEA 59615

天冷時使用的不產生火焰的催化燃燒式暖爐(catalytic heater)

DEA226

煮飯時一定要開窗。

廚房爐頭水槽的上方也安裝了兩層櫥櫃放置鍋子、食材、油鹽等調味品,流理台的下方左右有兩個抽屜,放置餐具、平底鍋、刀具、碗盤等,中間都以毛巾或是粗布隔開,以免車開時搖晃產生噪音。

 

 

 

作者介紹/易思婷

土生土長的台灣女孩。在台灣,朋友大多叫她小Po,在美國,小名婷婷倒是被叫得比較響。從競爭激烈的台灣教育體系,到美國博士班的歷練,二十多年的學校生涯,一點都沒有馴服、反倒是磨亮了她的冒險本質。她有夢想,築夢踏實,「這一輩子,我要活得有聲有色。」她說。

個人網站:Chick from Taiwan

476451_409756115718858_64235069_o_副本

SHARE
Previous article亞洲鐵人三項聯盟唯一認證高規格超鐵路線 113公里挑戰賽登陸澎湖
Next article琵琶湖創佳績 何盡平前進里約奧運
【小PO女生攀岩流浪誌】 792413_568399473187854_307044375_o_副本_副本 易思婷 (小Po) 出生於雲林縣虎尾鎮,像大部分的台灣孩子一樣,自小就背負了名列前茅的期望,從北一女中、台大資訊系,最後遠赴美國常春藤名校賓州大學取得電腦博士,一直努力符合父母的期望。 但卻在取得那一紙可以讓家人感到自豪的畢業證書之後,毅然捨棄高薪的科技職位,流浪天涯、奔向山野找尋能讓她投注一生熱情的夢想。在野外的世界,她嘗試滑雪、荒野露宿、激流泛舟、冰川探險,一步一腳印終於找到她與攀登命定的緣分。 自2006年開始,作者攀登的足跡遍佈南北美以及中國大陸,造訪過數十個天然攀岩地,攀登的長路線過百條,並在美國首屈一指的戶外領導學校(NOLS),以及其他戶外組織(BOLD Mountain School, Passages Northwest, Bush School etc)擔任攀岩講師。 目前以車為家,繼續流浪攀岩的生涯,眼光放向攀登大岩壁,以及所有攀岩人的夢想——首攀——的計畫。「首攀」指的是攀登從未有人攀過的地方,表示沒有經驗可參考、也沒有紀錄可依循,為一大挑戰。 目前亦為《台灣山岳雜誌》、《戶外探索Outside》、《山野》、《戶外探險》和《孤獨星球雜誌國際中文版》專欄作家。   簡歷 2006年7~8月:於美國阿拉斯加州參加30天的冰川攀登課程 2007年3月:領隊冬攀美國緬因州第一高峰肯塔登峰 2007年6月:攀登北美第一高峰丹奈利峰 2007年8月:登頂技術性山峰大提頓峰 2008年6月:取得美國戶外領導學校野外講師資格 2008年12月~2009年1月:攀登南美第一高峰阿空加瓜 2009年2月:取得美國戶外領導學校攀岩講師資格 2009年9月:嚮導大提頓峰 2011年9月:首攀計畫得到美國山協(American Alpine Club)的獎金 Lyman Spitzer Award,首登沙路里山區的皇冠峰 2012年9月:首攀計畫入選歐都納圓夢獎金,首登四川格聶山區的技術性山峰喀麥隆神山 2013年9月:首登四川四姑娘山區的技術性山峰大仰天窩峰(此計畫受到中國戈爾戶外夢想實現計畫的贊助) 2014年4月:經由The Nose路線登頂酋長岩(El Cap) 2014年:蒙古國攀登計畫得到美國Shipton-Tilman探險獎金 2014年10月:經由Salathe Wall路線登頂酋長岩(El Cap) 2015年:南美智利巴塔哥尼亞山區首攀計畫得到美國Mugs Stump獎金   個人網站:http://www.chickfromtaiwan.com   著作: 《睡在懸崖上的人》、 《一攀就上手!基礎攀岩一次就學會》、 《傳統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