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安公園的野和壯闊讓人心動。
文/易思婷(小PO)
圖/David E. Anderson
2014年為了練習大牆攀登的基本,我在一月來到了美國猶他州的錫安國家公園(Zion National Park)。這是我第三次拜訪這座國家公園,前兩次拜訪時雖震攝於她的美,卻因為氣候和人潮等原因而來去匆匆。這次我從一月一直待到四月初,前兩個月份日照時間不長,日出前、日落後也讓人冷得哆嗦,是公園的淡季,但我卻因為公園的冷清以及珍惜能夠慵懶地領略冬陽的美好感覺,而深深地愛上這個地方。
冬季在錫安公園裡頭健行。
猶他州可能是美國50個州裡頭我最喜歡的一州了。除了一些主要城市,是個非常荒涼的地方,一般大家提到的美國西南荒漠區,猶他州即為代表。氣候乾燥、綠意不多,但地理景觀卻是詭譎豐富。熾燄的橘紅色是這裡沈積砂岩的主色調,在長期的風化作用、冰雪反覆結冰消融、河水切割等因素的運作下,成就了廣大荒漠中座座各具特色的高塔,像凱旋門形狀的大石橋,聳立的大岩壁等令人咋舌的地標。但是這還是容易一目了然的,許多來猶他州的探險客則是來探索不是那麼容易就看得見,埋沒在底下的地理財富。
這些探險客沿著神秘的入口,垂降進入深深的峽谷,很多時候通道狹隘,也經常需要涉水或是泅泳,日光也不一定照射地進來。但是峽谷內的砂岩紋理和色彩鬼斧神工,整個探險的過程也神秘莫名。這個所謂「細峽谷」(Slot Canyon)的探險,是猶他州的招牌。但是探索細峽谷有其風險,第一水可能極寒,要謹防失溫;但最可怕的還是突來的水漲。因為岩石不吸水,就算遠處下雨,這些細峽谷的水位也會突然升高,而讓人滅頂。
錫安公園裡磚紅色的陡峭岩牆。
而錫安公園在美國攀岩界的名聲,只有一個字可以形容:「野」。國家公園內的景觀道路也許人滿為患,但是從道路的兩旁沿著攀岩者踩出的若隱若現的小徑往上走幾步路,仙人掌、杜松樹馬上遮蔽了塵囂。這些小徑都不太好走,陡峭不說還因為沈積砂岩牆下鬆軟的紅色沙土,很容易讓人進兩步滑下一步,經常需要手腳並用。如果一個不小心絆倒了,落地的時候還得注意是否會落入仙人掌尖刺的陷阱。有些知名的攀登路線還需要涉水過河,水漲時就只能望牆興歎,水淺時又偏偏是水極冷的時候。當然攀登者得到的回饋是極為豐足的,終於到了岩壁根部,要不是一條條漂亮的裂隙,要不就是怎麼看也看不到頂,讓人興起攀登的雄心壯志的大岩壁。
錫安公園裡河水中的綠意。
除了接近岩壁的路徑野,岩壁的高度讓攀登者的心野,岩質本身也讓攀登活動野性十足。沈積砂岩並不是那麼強壯的岩石,在不同的沈積砂岩中只有部份幾種的砂岩的岩質足夠堅硬,讓攀岩者可以攀爬而不用過份擔心安全的問題。儘管如此,每次爬起來的時候,還是會覺得「沙沙」的。踩岩板(slab)的時候會覺得腳底下滑滑的,摩擦力不太足夠。爬幾條裂隙下來,用來纏手保護手背手指的白色膠布變成橘色的,衣服也蒙上了一層灰。如果下雨了,砂岩吸水之後會變軟,更是需要在放晴之後等待足夠時間,要不然扳落、踩掉手腳點不說,還有可能破壞了經典路線,變成眾矢之的。
錫安岩壁在水中的倒影。
安靜的錫安也是練路跑的好地方。我們露營的土路區是在錫安公園外大約8公里的小鎮邊,從露營區到錫安公園的路口就是我經常練跑的路段,我最喜歡從小鎮往錫安公園的方向跑,開始的時候只會看到鎮上零零落落的房子,還有一片既沒綠葉也沒有果實的蘋果園,接著可以看到蜿蜒的維琴河,以及河旁迎風招展的三角葉楊,慢慢地就開始精彩了,左邊驀地豎起一座砂岩大牆,右邊連續的砂岩牆強勢地映入眼簾,真不知道目光要放在哪裡是好?有時,日光反射著砂岩牆淺白的部份,讓人睜不開眼;有時,砂岩牆上方掛著一輪明月,它的聲勢不再咄咄逼人。但我最愛的還是接近黃昏、且當日雲層籠罩的時候,那時候的光線啊,有紅、橙、橘、藍、紫等眾多色彩,而砂岩牆在這樣的光彩下紅得像是一把火在燒似的,西遊記裡頭的火焰山也就不過是這樣吧?斑斕的雲彩雖也極美,卻不搶戲,把砂岩牆烘托地令人心醉。雖然知道只是近黃昏,但那時常衷心希望好時光能維持的久些呢!
等到四月旅遊旺季一到,就不能開私人的車進錫安公園,必須乘坐接駁車。
作者介紹/易思婷
土生土長的台灣女孩。在台灣,朋友大多叫她小Po,在美國,小名婷婷倒是被叫得比較響。從競爭激烈的台灣教育體系,到美國博士班的歷練,二十多年的學校生涯,一點都沒有馴服、反倒是磨亮了她的冒險本質。她有夢想,築夢踏實,「這一輩子,我要活得有聲有色。」她說。
個人網站:Chick from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