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究竟要不要戴頭盔?

0
3072

文/易思婷(小PO)
圖/David E. Anderson

攀岩究竟要不要戴頭盔?似乎沒有個標準答案。

Clip #99

傳統攀登常見攀岩者戴頭盔

在人工岩場裡似乎從來沒有看到有人戴頭盔?許多雜誌上的照片,那些神采飛揚的運動員好像很多也沒有戴頭盔?

運動攀登路線比較少見到有人戴頭盔。傳統攀登路線,登山路線似乎大家都戴頭盔。我有些朋友乾脆就用二分法,運動不戴頭盔,傳統必帶頭盔,但這個二分法精準嗎?

我個人是頭盔擁護者,尤其現在的頭盔製作的愈來愈輕,我已經很難感覺到它的存在,因此對我而言,攀岩戴頭盔就好像開車繫安全帶一樣,是個反射動作,有時我沒戴頭盔反而感到很奇怪。

我是頭盔擁護者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我一開始學攀岩就從傳攀開始,路線不陡,攜帶的東西多,墜落的時候有較大的可能東碰西撞,路線上方也有更多可能會掉到我頭上的東西(落石,上方攀岩者的裝備等等)。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我開始攀岩不久,頭盔就救了我一次。

DEA21

在墨西哥的El Potrero Chico救了我一命的頭盔

那年我在一個多繩距路線上,懸掛在固定點上,幫攀岩節遇上的一個繩伴確保,他來了個幾乎是系數二的先鋒墜落(表示墜落給系統的衝擊很大),我讓這個力道猛力的往岩壁拉去,前額用力的敲上岩壁,再來是以為會掉落的兩顆門牙,後來下唇縫了三針,手腳傷痕無數,當天的攀登當然以撤退收場。(註:這個意外的完整故事,收錄在《睡在懸崖上的人》一書中。)

當時要不是我的頭盔保護了我的前額,我一定會腦震盪,然後不知道誰可以來救我。那次經驗之後,戴頭盔變成我的信仰,傳統攀登必戴,運動攀登也一定戴,就算我在運動攀岩地區顯得格格不入,我也不在乎。

DavidEAnderson_scan927

運動攀登時則比較少見到攀岩者戴頭盔

沒想到我這個好習慣,今年一月在墨西哥的運動攀岩區El Potrero Chico又救了我一命。那時候先鋒一條路線,在難關處有一個lieback的動作,然後抓到某個手點,之後要靠極佳的平衡感,穩定自己進入一條小裂隙後,再往上爬好一小段才能掛到下一個bolt。

難關之前的那個bolt其實位置不是太好,我lieback的時候如果沒有特別注意,很容易就把腳跨到繩子前面去,該個手點又不是我預料中的jug,而是個sloper,一急平衡感沒抓好,就墜落了。左腳被繩子絆到,整個人倒翻過來,頭用力的砰一聲撞上岩壁,我慘叫一聲,然後幫我確保的Dave以為他就此沒有老婆了。儘快的把我垂放下來,沒想到我安然無恙,就是左後膝被繩子磨得瘀青,頭盔也報廢了。

我相當沮喪,不是因為墜落,而是我覺得我犯了初學者的錯誤。

繩子和身體的相對位置是先鋒者需要常常注意的,這樣墜落時才不會絆到繩子,才不會發生摔了個頭下腳上。但是之後我與幾個教練和朋友聊天,發現這些攀爬經年的攀岩者,也不是就沒發生過墜落時絆到繩子的意外。有時候bolt打的位置不好,攀岩者力竭頭腦一時沒跟上,或者是地形造成自己容易跟繩子牽扯不清(比如說爬裂隙),或是自己覺得下一個是大點,先抓到再調整位置還來得及等種種原因,讓繩子與身體的相對位置錯了。

當然翻了個頭下腳上未必代表人就會撞上東西,如果離地遙遠,岩壁的角度又極外傾,不管你怎麼墜落,整個人都會是掉到空氣中不會有事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運動攀登者不戴頭盔的緣故。但是請注意,這並不代表運動攀登=不需要戴頭盔。許多運動路線還是垂直或是近乎垂直的(難度也未必就簡單),有的運動路線也有許多突出來的東西(比如鐘乳石),這時候如果怕萬一,還是戴頭盔為妙。

el-protrero-chico

運動攀岩區El Protrero Chico Mexico

那究竟該怎麼樣決定要不要戴頭盔呢?法律沒有規定攀岩者要不要戴頭盔,所以這基本上是個個人選擇,在考慮的時候,最簡單的方式是問自己,我們究竟為什麼戴頭盔?不外乎以下兩個原因:一、怕頭撞上東西;二、怕東西掉到頭上來。

攀爬的時候,頭撞上東西一般是墜落發生的時候,受到衝擊的可能是攀爬者,也可能是確保者。因此單段路段若不是足夠陡峭,又有外凸的岩石,我一般會戴頭盔。另外這還和你的確保者相關,如果確保者不懂得動態確保,有時候岩壁外傾的不夠,還是會讓你撞上岩壁,不可不慎。至於多繩段的路線,則都會戴頭盔。

可以掉到頭上來的東西很多,落石、落冰、掉的裝備是常見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技術攀登高山的人都戴頭盔;攀爬的路線還新,岩質狀況還不是太穩定,或是上方有人在活動,也要戴頭盔。美國猶他州的一個運動攀岩區Maple Canyon,路線陡峭,但岩壁上的石頭可能脫落,確保者反而比先鋒者更需要戴頭盔。靠著優勝美地酋長岩的岩壁健行,也最好戴頭盔,要不然從上方三百公尺處掉下來的岩楔,可能就送了你的性命。

patagonia-avelleno

技術性登山頭盔是必要裝備

那我有沒有不戴頭盔的時候呢?還是有的,基本上是下列幾個情形,不過我似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攀爬的時間,都跟我的頭盔形影不離:

  1. Top Rope攀爬,而且確定上方不會有掉下來的東西時。
  2. 先鋒攀爬,岩壁外傾,我非常確定怎麼墜落都撞不到東西的時候。
  3. 有些off-width的路段,戴頭盔會卡住爬不過去,只好暫時除下頭盔,等該段爬完之後,再把頭盔戴上。

 

 

 

作者介紹/易思婷

土生土長的台灣女孩。在台灣,朋友大多叫她小Po,在美國,小名婷婷倒是被叫得比較響。從競爭激烈的台灣教育體系,到美國博士班的歷練,二十多年的學校生涯,一點都沒有馴服、反倒是磨亮了她的冒險本質。她有夢想,築夢踏實,「這一輩子,我要活得有聲有色。」她說。

個人網站:Chick from Taiwan

476451_409756115718858_64235069_o_副本

SHARE
Previous article我的失敗,他/她們的成功
Next article2015 La Sportiva Civic Game-市民盃抱石賽
【小PO女生攀岩流浪誌】 792413_568399473187854_307044375_o_副本_副本 易思婷 (小Po) 出生於雲林縣虎尾鎮,像大部分的台灣孩子一樣,自小就背負了名列前茅的期望,從北一女中、台大資訊系,最後遠赴美國常春藤名校賓州大學取得電腦博士,一直努力符合父母的期望。 但卻在取得那一紙可以讓家人感到自豪的畢業證書之後,毅然捨棄高薪的科技職位,流浪天涯、奔向山野找尋能讓她投注一生熱情的夢想。在野外的世界,她嘗試滑雪、荒野露宿、激流泛舟、冰川探險,一步一腳印終於找到她與攀登命定的緣分。 自2006年開始,作者攀登的足跡遍佈南北美以及中國大陸,造訪過數十個天然攀岩地,攀登的長路線過百條,並在美國首屈一指的戶外領導學校(NOLS),以及其他戶外組織(BOLD Mountain School, Passages Northwest, Bush School etc)擔任攀岩講師。 目前以車為家,繼續流浪攀岩的生涯,眼光放向攀登大岩壁,以及所有攀岩人的夢想——首攀——的計畫。「首攀」指的是攀登從未有人攀過的地方,表示沒有經驗可參考、也沒有紀錄可依循,為一大挑戰。 目前亦為《台灣山岳雜誌》、《戶外探索Outside》、《山野》、《戶外探險》和《孤獨星球雜誌國際中文版》專欄作家。   簡歷 2006年7~8月:於美國阿拉斯加州參加30天的冰川攀登課程 2007年3月:領隊冬攀美國緬因州第一高峰肯塔登峰 2007年6月:攀登北美第一高峰丹奈利峰 2007年8月:登頂技術性山峰大提頓峰 2008年6月:取得美國戶外領導學校野外講師資格 2008年12月~2009年1月:攀登南美第一高峰阿空加瓜 2009年2月:取得美國戶外領導學校攀岩講師資格 2009年9月:嚮導大提頓峰 2011年9月:首攀計畫得到美國山協(American Alpine Club)的獎金 Lyman Spitzer Award,首登沙路里山區的皇冠峰 2012年9月:首攀計畫入選歐都納圓夢獎金,首登四川格聶山區的技術性山峰喀麥隆神山 2013年9月:首登四川四姑娘山區的技術性山峰大仰天窩峰(此計畫受到中國戈爾戶外夢想實現計畫的贊助) 2014年4月:經由The Nose路線登頂酋長岩(El Cap) 2014年:蒙古國攀登計畫得到美國Shipton-Tilman探險獎金 2014年10月:經由Salathe Wall路線登頂酋長岩(El Cap) 2015年:南美智利巴塔哥尼亞山區首攀計畫得到美國Mugs Stump獎金   個人網站:http://www.chickfromtaiwan.com   著作: 《睡在懸崖上的人》、 《一攀就上手!基礎攀岩一次就學會》、 《傳統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