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戶外安全對策本部
在國中的時候相信大家都學過這麼一個單字「Mountain-Climbing」當時的中文意思叫做「爬山」。
事實上,根據路線的不同、地形的複雜度,在英文裡面有一系列的字在中文裡都叫做爬山。而 mountain climbing 是英式英文的說法,並不是現在台灣流行的美式英文的說法。
在本部長到英國進修後,才理解為何英式英文會用 mountain climbing 來形容爬山。英國的地形,更正確的說是英格蘭的地形除了「Peak Area(峰區)」有比較多的山需要爬之外,而這個爬是攀岩的那種爬,其它大部份是丘陵或是平原的地形。也因此,對英系的攀登而言,只有走路(Hiking)與 攀登(Climbing)兩種。在這種環境之下,登山就變成了 mountain climbing。
但,台灣的登山系統,大部份不需要用到「Climbing」的技巧,而近代的台灣登山者所學習的也比較偏美式的登山系統。因此,在登山上,我們可以依照路線與地形的難易度區分為幾種。
1. Hiking:健行
舉凡需要走一段路的都可以稱為 hiking。然而,這在登山裡面通常指的是當天往返的郊山活動。
2. Trekking:健行
與 hiking 很類似,但可能在地形的複雜度上會稍微高一點,天數可能在 1~2 天。
3. Backpacking:登山健行
或者我們可以簡單的說成是「長天數的縱走行程」。Backpack 是背包,把名詞動詞化來使用,形容背著背包走上一段路。所以叫 Backpacking。
4. Mountaineering:登山
這裡指的是地形最複雜包含了 4 級、甚至 5 級地形或冰、雪、岩混合地形的攀登活動。也因此,在台灣我們的登山活動除了在雪季的一小段時間之外,很難可以稱登山活動為「mountaineering」。
各位也可以在登山聖經(Mountaineering- the Freedom of the Hills)一書當中,可以發現它所包含的內容大部份是冰雪岩地形的攀登技術,而針對 Backpacking 或是 Camping 的著墨也較少。然而,對登山者的養成來說,我們應該先從 Camping、Hiking 的技術開始學起,最後才去學 Mountaineering 的技術,才能夠確保自己的登山技術是紮實的。
同樣的道理應用在台灣的山區搜救上也是一樣。在英語系國家對於 Mountain Rescue 的定義通常是在Alpine(山峰)地區的救援,這種環境通常包含著冰雪岩或比較陡峭的地形,也因此在繩索的技術上會比較重要。而另一種在低海拔、地形較為簡單的區域有另外的字稱為「Land Rescue」。縱觀台灣的山難形態、好發區域,我們可以稱台灣的山區救難系統為「Wilderness Rescue(野外搜救)」相較於 Mountain Rescue 更為恰當,確立這些的名詞使用,對於登山者或搜救者在尋找國外文獻時會有相當大的幫助,而不會犯了資料搜尋最嚴重的問題「關鍵字錯誤」。
文/圖:戶外安全對策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