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ning Tower 大牆獨攀記(一):岩壁和我,我和岩壁

0
988

Leaning Tower大牆獨攀記(一):岩壁和我,我和岩壁,沒有第三者

之前爬了酋長岩之後,常有人問我爬大牆什麼最難?我總說:離地最難。而在大牆獨攀上更是如此。攀登大牆行前準備功夫的繁瑣,以及在漫長的攀登過程中,不知道會遇到什麼難題的忐忑,常常把立志攀登時的雄心壯志沖銷掉一大半。

如果是和他人約好結繩隊攀登,就算兩個人心裡頭都有疑慮,一般而言在沒有重大理由的情況下,很難會有人好意思說不想爬了,通常這份「牆前恐懼症」等真到牆上也會不藥而癒。獨攀的情況下,就只有心裡頭的小天使和小惡魔在對抗,不管誰贏都沒有什麼面子問題。而在小惡魔主張的寂寞、危險、辛苦的論調前面,小天使「想爬就該去爬」的論調總顯得天真。

我很想幫小天使一把,但是今年春季優勝美地的天氣預報不太穩定,讓小惡魔的士氣持續高昂。終於我覺得不能再拖了,也看到一個應該可行的天氣窗口:五月四日,降雨機率百分之二十;五月五日,降雨機率零;五月六日從下午開始可能天氣會變壞,之後數天則會連日下雨。考慮四日的降雨機率不高,加上路線陡峭,就算下細雨對攀登的影響不大,那麼我只要在六日天氣轉壞前登頂就可以。而這樣的天氣預報可能也會讓一些想爬這條路線的人裹足不前,那麼我就可以在路線上慢慢磨。

Leaning Tower -1

West Face of Leaning Tower的起攀處

我打算獨攀的路線是Leaning Tower上的West Face 路線。1961年,Warren Harding為首的團隊建立了這條路線。Warren Harding也是El Cap上The Nose路線的首攀者。前兩段岩面上沒有什麼天然特徵,基本上就是用bolts架出來的路(bolt ladders),來連接地面和上方的裂縫。2001年英國隊伍Leo Houlding和Jason Pickles自由攀登了最初兩段的bolt ladders之後的繩段。

整條路線非常的陡峭,根據mountain project的描述,Leaning Tower平均有110度,上方較緩也有95度。估計這就是取名為Leaning Tower的原因,整個岩面都是往外傾的。

Leaning Tower -2

終於離地了,現在只有往上了

五月三日晚上我把所有應用物品,包括攀登裝備、露宿裝備等東西都打包,帶了兩天份的食物和兩天半的水。四日早上早起,Dave幫著我一起把裝備背到路線底下。等我開始先鋒第一個繩段,Dave拍了幾張照片,而沉浸在攀登中的我,也不知道他是什麼時候離開的。

Leaning Tower -3

位於美國優勝美地的Leaning Tower,岩壁外傾,路線是非常陡峭的路線

前兩段因為都是bolt ladders,技術性上相當簡單,但是因為路線非常陡的緣故,進度沒有想像的快。但也因為路線陡峭的緣故,一般而言很無聊的bolt ladders也開始有趣(感謝fifi hook!)因為要減少交接的次數,我把前兩段連接起來當作一段來爬。到達離地面垂直距離約六十公尺的第二段的固定點時,我往下看了一眼,以前和其他人組繩隊攀登,只要顧著往上爬就是了,但是現在卻要喪失高度。我嘆了一口氣,把GriGri裝置在拖曳繩上,往下垂降,路線是真的陡峭,不過因為兩段加起來將近是整個繩索的長度,兩端都固定住的拖曳繩沒有太多的餘地讓我遠離岩壁,快到下方固定點的時候,兩手交互拉扯拖曳繩兩把,我就回到了拖包處。

站在路線起攀處,好像一切又都回到了原點,唯一的不同就是Dave離開了,我真的就是一個人在這裡了。這條熱門的路線上,現在就只有我,和岩壁。

Leaning Tower -4

Leaning Tower上的West Face路線的示意圖

我把兩個上昇器安在攀登繩上,從水袋中喝了幾口水,再上了一次廁所,然後把拖包從原點的固定點上解開,拖包倒是順著重力往外盪去老遠。我開始爬繩,一邊爬繩一邊用繩袋理繩。路線陡峭的情況下,爬繩需要消耗很大的體力,而且還有六十公尺的距離要爬。好不容易累慘慘的回到上方的固定點,但是這一段還沒有完結呢,在繼續往上爬之前,必須先把包拖上來。在這麼陡峭的路線上,拖曳倒是相當簡單,因為拖包和岩面一點接觸都沒有,不會有太多吃掉力氣的摩擦力,也不會遇到阻礙拖包前進的地形。重量上,一個人兩天半的東西,和之前爬酋長岩兩個人四天的東西比較起來,簡直是一片蛋糕。拖包很快的就上來了。

 

作者介紹/易思婷

土生土長的台灣女孩。在台灣,朋友大多叫她小Po,在美國,小名婷婷倒是被叫得比較響。

從競爭激烈的台灣教育體系,到美國博士班的歷練,二十多年的學校生涯,一點都沒有馴服、反倒是磨亮了她的冒險本質。

她有夢想,築夢踏實,「這一輩子,我要活得有聲有色。」她說。

個人網站:Chick from Taiwan

大牆獨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