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ning Tower大牆獨攀記(四):往上比往下還要簡單

0
801

第七段是路線上最長的單段,技術難度是簡單的C1,先鋒過程算是相當順暢,但是在清理路線的時候,我欲哭無淚。因為個人偏好我特別喜歡放nuts,所以放了不少,它們與岩壁的接觸面積天衣無縫,所以相當牢固,我又是慣用右手的人,右手拿著大的鉤環敲擊清除工具(nut tool)的尾端,在有些微左向內角的地形清裝備的時候,右手肘老是被岩壁礙著,怎麼敲都敲不順。直到指甲根處都磨破了,留下血來,還是攻不下。掛在繩上,看著眼前的那顆nut,我好想哭,腦海裡幻想著這一顆nut也許就是上方剩餘路段的關鍵裝備。

下方的隊伍已經到了阿瓦尼平台,我知道他們今天會在那裡過夜,也知道今天他們頂多就只會把繩架到第六段的終點,我們不會有交集,他們在下面也看不到我,但在「人前」我終於還是忍住了眼淚。清除這一段的裝備,除了損失了兩三個nuts,也耗掉了預算外的時間,原本的目標是要到第十段終點處,可以舒服的睡三到四人的平台,估計在天黑前到不了了。但是應該還能夠到達第九段的終點,那兒也有容納一人躺下來的傾斜平台。反正我也就是形單影隻,如果那裡真的那麼難睡,也許咬咬牙夜攀第十段,反正也不是第一次夜攀了。而說實在的,現在也只有往上,往上雖然艱辛,但已經到了這個高度,往下撤退更是高難度。

WP_20150506_004

第二天晚上的棲息處,這裡的條件不是太好,因此平台連個名字也沒有。

第八段和第九段我連在一起爬,第八段很短也很簡單,第九段則非常精彩,可以說是這條路線的難關路線了。經過第七段的挫折,我開始盡量放cam,或用cam hook來取代小nut的置放。難關第九段就是一個「陡」,本來這條路線就是陡,但是地九段是陡上加陡。mountain project對這條路線的描述中,特別使用大寫字母來強調這段繩段的陡度:「STEEP and strenuous」。陡歸陡,艱辛歸艱辛,這一段可是路線中最好玩的一段。總共有三個天花板要過,一關接著又是一關,考慮跟攀者的立場我決定盡量後清裝備,選擇了幾處可靠的地方,這樣「我的跟攀者」就可以以幾次lower out的方式來過這一繩段。

WP_20150506_012

第三天早上,準備出發前在繩袋中理好繩索,保護裝備照著大小排序在裝備繩環上。

從起床到現在也幾乎十個小時了吧,一路陡峭攀爬,體力早已經消耗了不少,爬起來更加累人。總覺得自己從這一顆保護裝備到下一顆之前,每次都要坐在fifi hook上好幾次,進度相當緩慢,有種天荒地老海枯石爛的fu。最後快要到終點的平台前,又是有一步怎麼試怎麼過不去,老覺得那個放在岩面上的鉤子不可靠,左調整右調整,折騰了老半天才果斷踩上。終於踏上感覺很遠,實則很近的平台時,我環顧四周,平台的確傾斜,但是比起酋長岩鼻樑路線(The Nose of El Cap)上的第四營地(Camp 4),這裡像是天堂。這晚就是這裡了,我實在很想休息,也對夜攀興致不大。

垂降回拖包的過程中,前後左右都搆不著岩壁,唯一的倚靠就是那條拖曳繩。爬繩的時候,一旦lower out出來,就得懸空爬繩,唯一的依靠也就是那條攀登繩。天色愈來愈暗,往下看,那兩個人已經架好到第六段的繩,回到阿瓦尼平台。兩團小光影前後搖曳,估計正在享受晚餐呢。往前、往後、往左、往右都搆不著岩壁的我,只有加快爬繩的速度。我也想搖曳光影烹煮晚餐啊,我準備了紅燒鰻魚、南瓜湯,甜點是花草茶搭配南棗核桃糕。終於在天色全暗之前,回到了傾斜小平台,岩壁上的單人島嶼。皎潔的明月光還要好久才會出現,我在漆黑裡完成了整個拖包的過程。拖包一抵達,我趕緊摸索出頭燈,佈置今晚的住所。

WP_20150506_015

一路上的好朋友:Silent Partner

這裡除了兩個bolts,四周乾乾淨淨的,估計很少人在這裡過夜。我在bolts兩邊的裂隙裡放了幾個cams,牽起繩索來懸掛裝備。接著把剩下的繩索鋪設在平台的較低處,再在繩索堆上放上清空然後壓平的拖包,睡墊對折放在另一頭,除了窄一些,估計今晚要比前晚會睡得要舒服些。但爐子鍋子對地面平坦的要求比我還高,一不小心,裝水的鍋子翻了,睡墊上滿滿都是水,爐子還把睡墊燒了一個洞。手忙腳亂的整理了一番,吃飽喝足終於睡下估計也許也十一、二點了吧。

WP_20150506_017

 

攀登第十段的過程,已經過了一個天花板,接下來還有另外一個天花板。

算算,接下來只剩下大約四十公尺的攀爬距離。下撤估計也要半天,但是現在都要快八點才會天黑,隔天應該也不用太早起吧?我看了看無雲的天空,不知道隔天是不是真如氣象報告所說,會在鄰近傍晚的時候變天,也許還是應該早起吧?最後還是很天真的把鬧鐘設定在五點。設定鬧鐘的時候,不死心的關掉飛行模式,果然還是沒有手機訊號。

 

作者介紹/易思婷

土生土長的台灣女孩。在台灣,朋友大多叫她小Po,在美國,小名婷婷倒是被叫得比較響。

從競爭激烈的台灣教育體系,到美國博士班的歷練,二十多年的學校生涯,一點都沒有馴服、反倒是磨亮了她的冒險本質。

她有夢想,築夢踏實,「這一輩子,我要活得有聲有色。」她說。

個人網站:Chick from Taiwan

476451_409756115718858_64235069_o_副本

SHARE
Previous article以自行車探索未知 — 走訪廈門島的水庫
Next article克服開放水域的游泳訓練
【小PO女生攀岩流浪誌】 792413_568399473187854_307044375_o_副本_副本 易思婷 (小Po) 出生於雲林縣虎尾鎮,像大部分的台灣孩子一樣,自小就背負了名列前茅的期望,從北一女中、台大資訊系,最後遠赴美國常春藤名校賓州大學取得電腦博士,一直努力符合父母的期望。 但卻在取得那一紙可以讓家人感到自豪的畢業證書之後,毅然捨棄高薪的科技職位,流浪天涯、奔向山野找尋能讓她投注一生熱情的夢想。在野外的世界,她嘗試滑雪、荒野露宿、激流泛舟、冰川探險,一步一腳印終於找到她與攀登命定的緣分。 自2006年開始,作者攀登的足跡遍佈南北美以及中國大陸,造訪過數十個天然攀岩地,攀登的長路線過百條,並在美國首屈一指的戶外領導學校(NOLS),以及其他戶外組織(BOLD Mountain School, Passages Northwest, Bush School etc)擔任攀岩講師。 目前以車為家,繼續流浪攀岩的生涯,眼光放向攀登大岩壁,以及所有攀岩人的夢想——首攀——的計畫。「首攀」指的是攀登從未有人攀過的地方,表示沒有經驗可參考、也沒有紀錄可依循,為一大挑戰。 目前亦為《台灣山岳雜誌》、《戶外探索Outside》、《山野》、《戶外探險》和《孤獨星球雜誌國際中文版》專欄作家。   簡歷 2006年7~8月:於美國阿拉斯加州參加30天的冰川攀登課程 2007年3月:領隊冬攀美國緬因州第一高峰肯塔登峰 2007年6月:攀登北美第一高峰丹奈利峰 2007年8月:登頂技術性山峰大提頓峰 2008年6月:取得美國戶外領導學校野外講師資格 2008年12月~2009年1月:攀登南美第一高峰阿空加瓜 2009年2月:取得美國戶外領導學校攀岩講師資格 2009年9月:嚮導大提頓峰 2011年9月:首攀計畫得到美國山協(American Alpine Club)的獎金 Lyman Spitzer Award,首登沙路里山區的皇冠峰 2012年9月:首攀計畫入選歐都納圓夢獎金,首登四川格聶山區的技術性山峰喀麥隆神山 2013年9月:首登四川四姑娘山區的技術性山峰大仰天窩峰(此計畫受到中國戈爾戶外夢想實現計畫的贊助) 2014年4月:經由The Nose路線登頂酋長岩(El Cap) 2014年:蒙古國攀登計畫得到美國Shipton-Tilman探險獎金 2014年10月:經由Salathe Wall路線登頂酋長岩(El Cap) 2015年:南美智利巴塔哥尼亞山區首攀計畫得到美國Mugs Stump獎金   個人網站:http://www.chickfromtaiwan.com   著作: 《睡在懸崖上的人》、 《一攀就上手!基礎攀岩一次就學會》、 《傳統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