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 活動不可或缺的 – 刀、斧、鋸(下)

0
4767

上一篇裡面,我們提到了在戶外活動中刀子的選擇與使用技巧。這一篇我們就來看看刀斧鋸在使用時有哪些技巧需要注意的吧?在設定上,刀子的功能是切削,所以除非是厚重的刀具否則不應拿來砍劈或剁骨,這點在菜刀與剁骨刀可以有很明顯的區分;而斧頭的主要目的就是砍劈,但並不全然是利用斧刃的鋒利來劈開木頭,除了靠斧刃製造出的角度來破碎木頭纖維之外,同時也是靠著斧頭本身的重量來加以破壞木頭,也因此在斧頭的使用上應該增加力矩來增加斧頭的破壞力;鋸子簡單的區分有金屬鋸跟木工鋸,一般而言金屬鋸的齒較細、拿來鋸樹木的木工鋸齒會比較大。鋸子在使用時或推或拉,端看齒紋的走向;不可又推又拉,白白浪費自己的力氣。

使用柴刀或斧頭砍劈木頭的時候,我們區分為橫劈與對劈兩種。橫劈的目的勢將木頭截短,如果有鋸子的話使用鋸子也是很棒的方式。對劈則是將木頭變細,以利生火或是製作工具之用。無論是橫劈還是對劈,都應該先準備一個枕木或者放在木板上,這是為了防止刀斧直接接處到地面傷害刃得保護行為。

實施對劈的原則是:

1. 選擇手臂粗的木柴。比手臂粗的木柴會用大斧或其他工具劈開。
2. 將柴刀或小斧握在慣用手,另一隻手握住要劈的木柴。
3. 雙手同時揮擊,斧頭或是柴刀就會坎入木頭中。
4. 重複3的動作,並注意不要切到手就能夠順利將木柴對劈。
5. 若是已經比較細的木柴,也可以將木柴立起一手拿刀、一手拿木。但在下刀後持拿木頭的手必須要離開,否則會被砍到。

 

Kmnight1
一手拿刀、一手拿木頭,眼睛盯住木頭才不會受傷。

Kmnight2
當木柴還比較粗的時候可以透過這樣的方法來對劈木柴

實施橫劈的時候:

1. 如果長度必須要大於60公分,否則有比較高的受傷可能。
2. 將木柴斜架在枕木上,靠近地面的一次以腳頂住。
3. 無論使用柴刀或是斧頭都應該以斜向的方式左右來回下刀,以製造出V型的缺口。
4. 經過幾次砍劈之後,如果已經可以將木柴缺口踩斷,那也不一定需要用刀砍斷。
5. V型缺口需要練習才會準確,但要注意不要切到腳。

Kmnight3

橫劈木頭時,下刀必須準確才可以減少木料的損耗

如果是比較硬的木頭、比較短的木頭,或是對橫批比較沒有信心的話。通常我們會用鋸子來作為替代工具。

以鋸子切割木柴的方式。

1. 若是一手可掌握的木柴,由上而下一刀鋸下就可以。
2. 若是一手無法拿取的木柴,則可以由下方先鋸一個導口,再由導口的上方鋸下。如此一來斷面會比較整齊。倘若是活著的樹也不會因為撕裂傷造成感染。

Kmnight5
首先開下方導口(右上)、接著由上方鋸入(左)、斷口就會整齊(右下)

刀、斧、鋸的使用是戶外活動者必備的技能之一,良好的使用工具可以延長工具的壽命,也不容易造成自己的受傷。

本文作者/戶外安全對策本部

戶外安全對策本部,結合了緊急救護與戶外活動的專業,以戶外安全教育、戶外倫理教育、戶外活動風險辨識、緊急應變教育,作為四大發展領域。提倡的戶外哲學是「自由自在地徜徉於山林之間」,而座右銘是「享受」。希望國人能夠了解什麼是安全、辨認風險後,再能步入戶外、翱翔山林。

洪維忼(Robert)戶外安全對策本部的本部長

1983 年生,台灣出生的金門人,並以金門為傲。自小參加童軍運動,偏愛在山林中自由的感覺,活動範圍包含登山、露營、攀岩、攀樹、傳統射箭、潛水等,更因為喜愛戶外活動,於研究所時期進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戶外活動組,進行臺灣地區登山活動指導員的專業能力研究;博士班期間於英國Coventry大學進行Wilderness Education for EMTs的研究;也曾遠赴美國National Outdoor Leadership School進修戶外與登山的教學及安全知能。

除了是童子軍木章持有人外,也是美國Leave No Trace Outdoor Ethic Centre 的Master Educator、台灣唯二的PHTLS指導員、中級救護技術員(EMT-2)、美國NOLS Outdoor Educator結訓、航空醫學會中級空中救護員、CPR與基本救命術指導員。多次協助教育課程訓練、戶外活動醫護站(例如:渣打國際馬拉松、國中小攀樹活動)、專業救護技術員培訓課程等。

在戶外活動十餘年後,深刻體認到緊急應變的重要性,因此從2007年開始參與臺北市義消總隊緊急救護大隊擔任救護義消的工作,而更於服役期間於新北市消防局海山特種搜救暨專責救護隊,參與各項搶救工作。2013年自英國返台後,遂成立「戶外安全對策本部」提供各項教育的推廣。

2533696609

SHARE
Previous article練得少,跑更快
Next article初鐵選手自行車該怎麼練習?!
【戶外安全對策本部】 戶外安全對策本部_副本_副本 戶外安全對策本部,結合了緊急救護與戶外活動的專業,以戶外安全教育、戶外倫理教育、戶外活動風險辨識、緊急應變教育,作為四大發展領域。提倡的戶外哲學是「自由自在地徜徉於山林之間」,而座右銘是「享受」。希望國人能夠了解什麼是安全、辨認風險後,再能步入戶外、翱翔山林。   洪維忼(Robert)戶外安全對策本部的本部長。 1983 年生,台灣出生的金門人,並以金門為傲。自小參加童軍運動,偏愛在山林中自由的感覺,活動範圍包含登山、露營、攀岩、攀樹、傳統射箭、潛水等,更因為喜愛戶外活動,於研究所時期進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戶外活動組,進行臺灣地區登山活動指導員的專業能力研究;博士班期間於英國Coventry大學進行Wilderness Education for EMTs的研究;也曾遠赴美國National Outdoor Leadership School進修戶外與登山的教學及安全知能。 除了是童子軍木章持有人外,也是美國Leave No Trace Outdoor Ethic Centre 的Master Educator、台灣唯二的PHTLS指導員、中級救護技術員(EMT-2)、美國NOLS Outdoor Educator結訓、航空醫學會中級空中救護員、CPR與基本救命術指導員。多次協助教育課程訓練、戶外活動醫護站(例如:渣打國際馬拉松、國中小攀豎活動)、專業救護技術員培訓課程等。 在戶外活動十餘年後,深刻體認到緊急應變的重要性,因此從2007年開始參與臺北市義消總隊緊急救護大隊擔任救護義消的工作,而更於服役期間於新北市消防局海山特種搜救暨專責救護隊,參與各項搶救工作。2013年自英國返台後,遂成立「戶外安全對策本部」提供各項教育的推廣。   戶外安全對策本部Facebook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