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安全第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那麼急救包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整備項目。到底急救包內要放入哪些東西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拆解 急救包 。如果你是從醫療器材行所購入的急救包,大概會充滿著各種顏色的藥水、紗布、剪刀、三角巾等。 戶外活動
戶外活動的必備品 – 急救包。是我們應變的第一步。
如果我們從戶外活動意外事件的應變角色來區分,可以分作三種人:第一是隊員,換言之就是付費參與活動的人員或是在課程當中的學員;第二是幹部,這其中包含了領隊、嚮導或其他行政庶務的工作人員;第三是外部的支援單位,或稱之為救難人員,因為在活動的當下發生意外事件而被召喚的人員。這三種人的區分與急救包有什麼關聯呢?有的,因為這三種人在意外事件的發生當下,所背負的責任不同、需要照護的對象不同,所以有所差別。從簡單到複雜、從單一對象到多人,就是隊員、幹部、救難人員的排序。以隊員為例,他可能只需要照顧自己,所以他的急救包裡只需要準備簡單的創傷處理、個人藥品等等就已經足夠;但如果是救難人員就必須要準備好對應所發生傷害的情況所需要的器材。
身為登山活動嚮導時所準備的急救包,右上角是AED(自動體外去顫器)
但無論是何種類型的急救包,大致上我們都能將內容物區分為四大類:
類別 內容物
感染控制類:
手套、口罩、護目鏡、 隔離服、感染垃圾袋
檢查評估類:
瞳孔筆、血壓計、血氧機、 聽診器、溫度計、血糖機、尺
緊急處置類:
Airway: NPA, OPA, 抽吸器、別針
Breathing:氧氣治療設備、甦醒球、吹氣面膜
Circulation:紗布、繃帶、三角巾、 止血帶、網繃、紙膠帶、生理食鹽水、靜脈注射組、優碘、Opsite
Disability:頸圈、長背板、KED
Exposure:骨折固定護木、剪刀
通訊記錄類:
哨子、反光板、燈、 無線電、筆、記錄表
急救包的四大類內容物,應該要準備些什麼呢?
每一個種類後面所列的內容物都只是一種參考的擺放,不一定全部都要帶齊。可以視狀況來做調整。例如:在Disability的部分長背板、KED就不是應該在登山活動隨身攜帶的急救設備;又或者是隔離衣在不是高傳染性的環境當中也不需要準備。
如果我們以一個3~4天的登山活動幹部,要準備的急救包來看。應該至少包含了手套、口罩、瞳孔筆、血氧機、聽診器、溫度計、尺、別針、吹氣面膜、紗布、繃帶、三角巾、止血帶、OpSite、優碘、紙膠帶、剪刀、捲式護木、哨子、反光板、無線電、筆、記錄表等。或許在這裡有人會問說,為什麼都沒有準備「藥品」呢?這是因為依據我國的相關法規規定,除非是合格的醫師在親自診察的狀況下是不能開立處方、給予藥物治療,否則是違法的行為。即便是有醫師在遠距的指導之下,也是只有護理人員或其他醫事人員在指定醫療院所與指定的遠距醫療醫師的情況下,才能遠距給予藥物。這也是為什麼在這份急救包清單當中沒有列出藥物,而強烈建議有需求的朋友自行準備藥物的主要原因。
而無論是哪一種身份,無論是什麼樣組合的急救包。都應該要在我都了解並且受過相關訓練的前提下,才將器耗材放入急救包當中。否則是害人又害己。人命關天的時刻,不容許更多的不確定。我們應當準備好自己面對所有的挑戰才是。急救能力是所有戶外人都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急救包也是所有從事戶外者應該準備的基本器材。
大型活動所準備的急救包,一般的戶外活動不需要如此複雜
本文作者/戶外安全對策本部
戶外安全對策本部,結合了緊急救護與戶外活動的專業,以戶外安全教育、戶外倫理教育、戶外活動風險辨識、緊急應變教育,作為四大發展領域。提倡的戶外哲學是「自由自在地徜徉於山林之間」,而座右銘是「享受」。希望國人能夠了解什麼是安全、辨認風險後,再能步入戶外、翱翔山林。
洪維忼(Robert)戶外安全對策本部的本部長
1983 年生,台灣出生的金門人,並以金門為傲。自小參加童軍運動,偏愛在山林中自由的感覺,活動範圍包含登山、露營、攀岩、攀樹、傳統射箭、潛水等,更因為喜愛戶外活動,於研究所時期進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戶外活動組,進行臺灣地區登山活動指導員的專業能力研究;博士班期間於英國Coventry大學進行Wilderness Education for EMTs的研究;也曾遠赴美國National Outdoor Leadership School進修戶外與登山的教學及安全知能。
除了是童子軍木章持有人外,也是美國Leave No Trace Outdoor Ethic Centre 的Master Educator、台灣唯二的PHTLS指導員、中級救護技術員(EMT-2)、美國NOLS Outdoor Educator結訓、航空醫學會中級空中救護員、CPR與基本救命術指導員。多次協助教育課程訓練、戶外活動醫護站(例如:渣打國際馬拉松、國中小攀樹活動)、專業救護技術員培訓課程等。
在戶外活動十餘年後,深刻體認到緊急應變的重要性,因此從2007年開始參與臺北市義消總隊緊急救護大隊擔任救護義消的工作,而更於服役期間於新北市消防局海山特種搜救暨專責救護隊,參與各項搶救工作。2013年自英國返台後,遂成立「戶外安全對策本部」提供各項教育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