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臺北馬拉松有甚麼問題

0
3363

2015年的臺北馬拉松落幕了,許多人跑出了好成績,也有許多人跑差了不若自己的預期。儘管今年的活動有些微的調整與改變,很可惜仍有一些待改善的問題出現,而這些問題間接直接影響了跑者的權益與時間損失。

未來臺北馬拉松若要走入國際化馬拉松,如東京馬拉松、柏林馬拉松等,這些問題點需要做修正後才能把格局更加放大。否則儘管人數一再提升,但相對卻沒有更宏偉的遠見,只會使賽事永遠停留在一般賽事的等級。

光影魔术手拼图1

一、 賽前比賽物品領取,取物時間過長

參賽選手被要求於12月17-18日09~20點、19日09~18點前往adidas 101 park 台北市信義區五小段39號-1(信義路、莊敬路口)領取。有許多選手指出,取物區的排隊非常冗長,人手不足加上取物區辦桌台太少,致使許多跑者甚至要等上一到兩個小時才能領取物資。這個狀況一直到19日才稍有緩解。若我們把參賽人數27000以六成宅配、四成為親自領取做計算,親自領取人數約為10800人。

實際取物時間預估計為30小時,30個小時內要處理10800人的物資,平均每小時要處理360張單據,每筆回執單處理時間每1分鐘要處理6單(如果尋找時間延長則另計)。如果是委託他人代領者,則處理時間需要更長。

改善建議

A.延長取物區的週期,把三天的取物時間改為一週或是五天,削減每一天繁重的業務處理時間。

B.增加取物區的辦公作業人員,削減每筆回執單的處理時間。

C.全數委託物流中心以宅配方式寄送

二、EXPO沒有特色及誘因

今年的EXPO納入了許多體驗項目,也確實看見打造活力熱情的活動。但因為部分公關公司的操作,致使跑步社團與公關公司的安排無法兜攏,使得原本立意甚佳的活動最後變成了惡性操作。再者,EXPO內部展售著許多新品、特殊產品,卻沒有相對展現品牌文化歷史 (臺北馬拉松當天甚至展示了蔣介文的跑鞋、很有特殊意義的跑鞋)的產品,在價格上也沒有較為親民,前往參觀的人潮踴躍,但實際銷售狀況不如預期,再加上錯誤操作及動線問題,使得這次的EXPO非常可惜。

改善建議

A.EXPO如果沒有優惠親民的價格,或許可以結合一些品牌文化的相關物件做搭配,在商業推廣之外也能讓增添品牌形象。

B.公關公司操作上應與跑步社團進行搭配,而不是要求社團配合,卻強調媒體曝光的價值。因為跑步社團的聲音,許多跑者都會聽見。

C.因為單次EXPO的展現是主要品牌商的產品,所以博覽會的『博』字就失去了。

10376286_10207461227341415_4597944249124135069_n

三、衣保區動線不佳與作業過慢

衣保區安置一處在主舞台後方,一處在市政府旁。安置於市政府旁的42公里衣保區,嚴重影響到全馬半馬起跑位置,許多選手準備起跑時還與準備寄物的選手擠在一塊。這樣的問題主要的源頭是寄物處理不夠快,人手過少以及部分選手未按照流程寄物準時寄物。
42公里的衣保區前剛好就是選手集合區,集中區將納入所有競賽項目的選手及家庭,而這將造成跑者與前往寄物的人群相互推撞。

改善建議

A.把衣保區改在廣場空曠處,減少選手因集中而造成衝突的問題。事實上前往衣保寄物不是一瞬間就完成,而必須排隊、逐一收件才能讓衣保人員落實保管管理排序工作。

B.增加衣保人員,並擴張作業動線以利多位衣保人員分工。

12399380_10201205611819974_1294345145_n

四、 競賽路線不佳

(1).部分競賽路線走入河濱自行車道,仍是有選手與自行車爭道的問題,是否交管人員未能有效進行安全交管維護。

(2).競賽路線轉彎處過多,包含急轉彎、九十度轉彎,高架橋轉彎……等,轉彎時間相對也造成選手減速問題,不容易創造成績。而且容易在人潮紛紛時造成衝撞問題。

(3).儘管以城市馬拉松為宣傳名義,但仍有大部分的賽事路線是『不影響交通動線』為主要重點的自行車道,一來不達城市觀光宣傳的效果,二來沒有正面導正國人對馬拉松侵占路權的惡名。

(4).水站未有去程、回程站的設定及區隔,去程的跑者如果前往回程的水站進行補給,就很容易造成去回程兩邊選手的衝撞。如果能做好分隔線及交管,就能盡量避免衝撞問題。有選手反應:「全馬跑者在最後的水站,站邊爆滿半程賽步兵,全馬選手不僅不能拿水,路線還被直接阻擋。」

五、未獲得田協認證成為資格賽

如果台灣的選手在臺北馬拉松跑出足以比美奧運水準的成績時,可以憑此成績去申請奧運嗎?答案是不可以。

此次臺北馬拉松由路跑協會主辦,賽道雖合乎國際標準,但賽事成績卻未經過田協認證,若台灣選手在台北馬跑出破全國紀錄、或達奧運標準的成績,都會因未認證而不被承認,為了朝向專業化目標,台北馬勢必要有所改變。

今年有2場賽事因未經過田協認證,出現佳績卻不被承認憾事,分別是上周舉行的台中城市半程馬拉松賽,女將傅淑萍雖跑出破全國紀錄不被承認;以及年初渣打馬拉松,陳淑華跑出2小時44分27秒,在國際田協下修奧運標準後達標,卻也因賽事未獲認證,讓奧運門票流出手心。

如果台灣人一直都以『不擾民』為優先的思維,而不是如何增加人民對路跑、馬拉松的熱情與認同感。是否最後的結果就是路跑、馬拉松、自行車等距離項目的活動被邊緣化,也就失去城市馬拉松原本的榮光與模樣。

還記得我們聲聲呼喊的『打造運動島』嗎?已有接近三萬人參與、足以引以為傲的臺北馬拉松,希望能有更多調整及修正的空間。也希望未來我們的跑步好手,能以在台灣創下的好成績申請奧運,而不是一再耗費本身能量前往外國進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