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戶外的戶外活動──台灣傳統射箭

0
1809

一般來說,當我們提到戶外活動可能就會想到露營、登山健行、攀岩、溯溪等。然而,戶外活動的範疇不僅僅是如此,也不竟然必須要有冒險犯難的行為才叫做戶外活動。傳統射箭,就是屬於這一種類型的戶外活動,而這一項活動與所有的戶外活動一樣,都是由日常生活的所需漸漸演進成為休閒活動的項目。遠古遠古時期,人力時代健行翻山越嶺是生活所需、採集植物、生火炊事、製作各種用具、打獵也都是生活所需。但在進入農業、商業時代之後,這些能力漸漸地被分工專業取代。而彎弓射箭這項技巧,也從打獵到戰爭到現在的休閒活動。

傳統射箭-1

▲傳統射箭搭配鈍箭頭,不一定需要在靶場才能練習。像圖中的野外也可以進行練習。

射箭,似乎是一種競技活動,但弓箭的歷史已經超過一萬年,是人類在冷兵器年代的遠程武器王者。在奧運比賽當中也有射箭這個項目,我們先把這個定義為現代射箭,而我們今天要談的就稱為傳統射箭。傳統與現代射箭最大的不同來自弓箭的結構。傳統弓沒有可以瞄準地瞄準器、穩定弓用的平衡桿、也沒有弓窗跟箭座等能夠輔助我們射得準的設備。所以,使用傳統射箭的設備要能夠射得準,就更需要練習。去年初取得了台灣傳統射箭聯盟所舉辦的射手資格,這一年間射箭反而變成我最主要的戶外休閒活動項目。為什麼?因為他所需要的器材、設備、場地,相較於露營、攀岩、登山健行等來說,都少許多。由台灣傳統射箭聯盟所開發出的安全靶具與鈍頭箭,大大降低了傳統射箭活動的危險性,只需要一個開闊的公園、空地、甚至是一間教室的大小就能夠進行練習。也因為是鈍箭的關係,對於牆壁、樹木的傷害也小,即便不小心失手也不致於造成環境的破壞。

傳統射箭-2

▲橡膠製的鈍箭頭,配合麻布袋製成的靶,就是一組安全射箭的設備。

我們台灣也有傳統射箭。原住民在火藥槍還沒有被引進之前,也是透過陷阱與弓箭作為最主要的狩獵工具,透過陷阱將大型獵物抓到之後,透過弓箭在安全距離加以射殺以保護獵人的安全。台灣原住民的傳統弓跟箭,相較起中華文化幾千年演變下來的弓箭(姑且先稱為漢弓)又有許多不同。例如,原住民弓以木頭或竹子製成,漢弓則有竹、木、羊角、牛角、牛筋等不同的材質所構成;大部分的原住民箭是以箭竹製成的無羽箭(尾部沒有羽毛),漢弓所使用弓箭則是有羽毛的居多。

傳統射箭一則練心、一則練力。射箭本身是需要相當的專注力、穩定性與決斷力,如果沒有相當的專注力與穩定性會無法瞄準,如果沒有放矢的決斷力那麼箭就不會果決的往目標飛去。而彎弓射箭的本身,主要會運用到我們的背肌與核心肌群,再配合呼吸更能夠掌握核心肌群的穩定性。去年台北市健康中心所推廣的銀髮族射箭活動,也發現了對於銀髮族的自信心有提升的效果。傳統射箭是一種老少閑宜的休閒活動。相信你來體驗過後,也能夠體會到傳統射箭的魅力傳統射箭的魅力不在於用多少磅數的弓、得到多少分。而是在一次次的呼吸之間,整理情緒讓箭筆直的往你所希望的目標前進。

傳統射箭-3

▲讓童軍團的孩子體驗傳統射箭,個個眉開眼笑。舒壓、放鬆的好活動。

本文作者/戶外安全對策本部 

戶外安全對策本部,結合了緊急救護與戶外活動的專業,以戶外安全教育、戶外倫理教育、戶外活動風險辨識、緊急應變教育,作為四大發展領域。提倡的戶外哲學是「自由自在地徜徉於山林之間」,而座右銘是「享受」。希望國人能夠了解什麼是安全、辨認風險後,再能步入戶外、翱翔山林。

 

洪維忼(Robert)戶外安全對策本部的本部長

1983 年生,台灣出生的金門人,並以金門為傲。自小參加童軍運動,偏愛在山林中自由的感覺,活動範圍包含登山、露營、攀岩、攀樹、傳統射箭、潛水等,更因為喜愛戶外活動,於研究所時期進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戶外活動組,進行臺灣地區登山活動指導員的專業能力研究;博士班期間於英國Coventry大學進行Wilderness Education for EMTs的研究;也曾遠赴美國National Outdoor Leadership School進修戶外與登山的教學及安全知能。

除了是童子軍木章持有人外,也是美國Leave No Trace Outdoor Ethic Centre 的Master Educator、台灣唯二的PHTLS指導員、中級救護技術員(EMT-2)、美國NOLS Outdoor Educator結訓、航空醫學會中級空中救護員、CPR與基本救命術指導員。多次協助教育課程訓練、戶外活動醫護站(例如:渣打國際馬拉松、國中小攀樹活動)、專業救護技術員培訓課程等。

在戶外活動十餘年後,深刻體認到緊急應變的重要性,因此從2007年開始參與臺北市義消總隊緊急救護大隊擔任救護義消的工作,而更於服役期間於新北市消防局海山特種搜救暨專責救護隊,參與各項搶救工作。2013年自英國返台後,遂成立「戶外安全對策本部」提供各項教育的推廣。

2533696609

 

SHARE
Previous article【跑鞋海選堂】HOKA ONE ONE Clifton 2──長距離輕鬆跑王者
Next article台灣好手前往希臘──斯巴達超級馬拉松
【戶外安全對策本部】 戶外安全對策本部_副本_副本 戶外安全對策本部,結合了緊急救護與戶外活動的專業,以戶外安全教育、戶外倫理教育、戶外活動風險辨識、緊急應變教育,作為四大發展領域。提倡的戶外哲學是「自由自在地徜徉於山林之間」,而座右銘是「享受」。希望國人能夠了解什麼是安全、辨認風險後,再能步入戶外、翱翔山林。   洪維忼(Robert)戶外安全對策本部的本部長。 1983 年生,台灣出生的金門人,並以金門為傲。自小參加童軍運動,偏愛在山林中自由的感覺,活動範圍包含登山、露營、攀岩、攀樹、傳統射箭、潛水等,更因為喜愛戶外活動,於研究所時期進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戶外活動組,進行臺灣地區登山活動指導員的專業能力研究;博士班期間於英國Coventry大學進行Wilderness Education for EMTs的研究;也曾遠赴美國National Outdoor Leadership School進修戶外與登山的教學及安全知能。 除了是童子軍木章持有人外,也是美國Leave No Trace Outdoor Ethic Centre 的Master Educator、台灣唯二的PHTLS指導員、中級救護技術員(EMT-2)、美國NOLS Outdoor Educator結訓、航空醫學會中級空中救護員、CPR與基本救命術指導員。多次協助教育課程訓練、戶外活動醫護站(例如:渣打國際馬拉松、國中小攀豎活動)、專業救護技術員培訓課程等。 在戶外活動十餘年後,深刻體認到緊急應變的重要性,因此從2007年開始參與臺北市義消總隊緊急救護大隊擔任救護義消的工作,而更於服役期間於新北市消防局海山特種搜救暨專責救護隊,參與各項搶救工作。2013年自英國返台後,遂成立「戶外安全對策本部」提供各項教育的推廣。   戶外安全對策本部Facebook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