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看世界 – 攀樹活動

0
1329

近年來,台灣引入了一個在美加地區已經風行一陣子的戶外活動 – 攀樹。所謂的攀樹與小時候我們爬樹的方式有些許的不同。所謂攀樹,是透過繩索系統上樹、下樹、在樹冠層移動的活動。這種活動,原來是為了在伐木業、樹藝界在樹上剪枝、伐木而產生的繩索使用方式,進而演變成樹冠層生態的調查模式,現在也是一種很夯的戶外活動。但,也因此,攀樹也就區分為工作攀樹與休閒攀樹。工作攀樹的項目比較多,我們這邊就先不談。

72310_攀樹_戶外安全-1

▲攀樹也可以是一種親子體驗活動,增進親子間的感情。

我們在帶領休閒攀樹的時候,是希望透過攀樹這種活動來讓手腳沒有那麼敏捷的人們,也有機會接觸到較高的樹枝、看到樹冠的景色。過去這兩年在與台北市雙溪國小合作的過程當中,我們發現到攀樹不單單只是繩索體驗這麼簡單而已。我們在攀樹前,透過引導讓參與的學生理解、尊敬我們要爬的大樹,也透過引導讓學生知道上樹之後有哪些東西可以看、可以玩。攀樹的過程,我們鼓勵學生多停留在高處,攀在枝枒上或坐或躺,去享受當猴子的樂趣。站在樹冠層,有的時候可以看見松鼠窩、鳥巢或是同樣的景色但不一樣的角度。攀登的過程,有的學生會怕高,有的學生會有心理障礙,透過同儕與團體的鼓勵、團隊的激勵,讓這些學生也有機會可以上到不一樣的高度。這是戶外活動的另一種魅力,在從事高挑戰性的活動時,會自然而然發展出問題解決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與溝通協調的能力,這些往往不需要指導元刻意引導,就能在學生身上看到。

72310_攀樹_戶外安全-1.JP2

▲同儕間的互助合作,也是在戶外活動當中必然發生的項目。

休閒攀樹需要的器材不多,需要假叉或是其他保護樹的裝備、一條攀樹繩、豆袋(拋繩用)跟牽引繩、安全吊帶、岩盔、跟幾個鉤環,就足以從事休閒攀樹。當然也有一些工作攀樹用的器械與系統可以協助我們從事休閒攀樹,就像我們將工作攀樹當中的一種器械(unicender)來替外調上升用的繩結,腳部的部分也不用繩結改用夾繩器。透過這樣的組合,我們也能幫助低年級的學童體驗攀樹的樂趣。對成就感是大大的提升喔!有的時候也會透過固定點的改變讓難度在降低一點,幫助無法上樹的學童上樹。也曾經有朋友透過滑輪省力系統的架設,讓坐著輪椅的朋友也有機會體驗上攀。

72310_攀樹_戶外安全-3

▲換個角度看世界,就能體會更高的視野。

不一樣的角度,看同樣的世界,也會有不同的體會。戶外活動的魅力有的時候不是活動本身,有的時候是活動當下帶給參與者的感受。從做的過程當中,去體會生命、享受一點點的不一樣。打開門,就是戶外。不一定要攀登高峰、潛入深海、挑戰極限才是戶外。戶外可以是一種享受生活的方式。

 

本文作者/戶外安全對策本部 

戶外安全對策本部,結合了緊急救護與戶外活動的專業,以戶外安全教育、戶外倫理教育、戶外活動風險辨識、緊急應變教育,作為四大發展領域。提倡的戶外哲學是「自由自在地徜徉於山林之間」,而座右銘是「享受」。希望國人能夠了解什麼是安全、辨認風險後,再能步入戶外、翱翔山林。

 

洪維忼(Robert)戶外安全對策本部的本部長

1983 年生,台灣出生的金門人,並以金門為傲。自小參加童軍運動,偏愛在山林中自由的感覺,活動範圍包含登山、露營、攀岩、攀樹、傳統射箭、潛水等,更因為喜愛戶外活動,於研究所時期進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戶外活動組,進行臺灣地區登山活動指導員的專業能力研究;博士班期間於英國Coventry大學進行Wilderness Education for EMTs的研究;也曾遠赴美國National Outdoor Leadership School進修戶外與登山的教學及安全知能。

除了是童子軍木章持有人外,也是美國Leave No Trace Outdoor Ethic Centre 的Master Educator、台灣唯二的PHTLS指導員、中級救護技術員(EMT-2)、美國NOLS Outdoor Educator結訓、航空醫學會中級空中救護員、CPR與基本救命術指導員。多次協助教育課程訓練、戶外活動醫護站(例如:渣打國際馬拉松、國中小攀樹活動)、專業救護技術員培訓課程等。

在戶外活動十餘年後,深刻體認到緊急應變的重要性,因此從2007年開始參與臺北市義消總隊緊急救護大隊擔任救護義消的工作,而更於服役期間於新北市消防局海山特種搜救暨專責救護隊,參與各項搶救工作。2013年自英國返台後,遂成立「戶外安全對策本部」提供各項教育的推廣。

2533696609

SHARE
Previous article登山的修練──從南港山攀岩步道談起
Next article橫越台灣超馬賽──跑者號召1公里捐5元
【戶外安全對策本部】 戶外安全對策本部_副本_副本 戶外安全對策本部,結合了緊急救護與戶外活動的專業,以戶外安全教育、戶外倫理教育、戶外活動風險辨識、緊急應變教育,作為四大發展領域。提倡的戶外哲學是「自由自在地徜徉於山林之間」,而座右銘是「享受」。希望國人能夠了解什麼是安全、辨認風險後,再能步入戶外、翱翔山林。   洪維忼(Robert)戶外安全對策本部的本部長。 1983 年生,台灣出生的金門人,並以金門為傲。自小參加童軍運動,偏愛在山林中自由的感覺,活動範圍包含登山、露營、攀岩、攀樹、傳統射箭、潛水等,更因為喜愛戶外活動,於研究所時期進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戶外活動組,進行臺灣地區登山活動指導員的專業能力研究;博士班期間於英國Coventry大學進行Wilderness Education for EMTs的研究;也曾遠赴美國National Outdoor Leadership School進修戶外與登山的教學及安全知能。 除了是童子軍木章持有人外,也是美國Leave No Trace Outdoor Ethic Centre 的Master Educator、台灣唯二的PHTLS指導員、中級救護技術員(EMT-2)、美國NOLS Outdoor Educator結訓、航空醫學會中級空中救護員、CPR與基本救命術指導員。多次協助教育課程訓練、戶外活動醫護站(例如:渣打國際馬拉松、國中小攀豎活動)、專業救護技術員培訓課程等。 在戶外活動十餘年後,深刻體認到緊急應變的重要性,因此從2007年開始參與臺北市義消總隊緊急救護大隊擔任救護義消的工作,而更於服役期間於新北市消防局海山特種搜救暨專責救護隊,參與各項搶救工作。2013年自英國返台後,遂成立「戶外安全對策本部」提供各項教育的推廣。   戶外安全對策本部Facebook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