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德洋:台灣第一位國際自行車裁判

0
5959

作者:愛輪氏

當政治介入運動、變成以利至上的事業,我選擇離開

01_MG_5471

施德洋,第一位花蓮自行車選手,1972年奧運國手選拔創200公里全國紀錄之後代表國家征戰國際賽,1976年蒙特婁奧運會後以最巔峰急流勇退。1984年洛杉磯奧運擔任敎練,帶領選手李福祥於爭先賽分別擊敗日本、智利、英國和義大利選手,此為台灣參加奧運自行車項目史上空前佳績。1990年考上UCI國際A级裁判,於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擔任裁判,至今多次擔任國際自行車賽的總裁判長,他也是第一位以優秀車手的身分至日本留學。

他是台灣自行車運動的先行者,或許日後也難有來者能超越。

02

63歲的施德洋,從年輕時當車手,轉戰國家隊教練、國際裁判,直至1993年離開台灣,至北京開創自行車事業,他見證了台灣的自行車競技從低潮到興盛,再逐漸的腐敗與低落,笑看「成住壞空」。披在他身上的戰袍,從青天白日滿天紅的榮耀國旗,直至梅花圖騰所謂的奧會模式。台灣自行車競技發展史的風光與消退,他活活的走了一遭,卓越出色的他卻瀟灑自若的不再插手現今中華民國自由車協會的任何事。

出生運動與音樂世家

成長於花蓮的小康家庭,家中經營木材工廠,父母親都喜愛運動,因此有計畫的培育6個孩子以運動及音樂來陶冶身心,大哥施照洋是台灣射箭界的傳奇,家中排行第4的施德洋則是台灣自行車界的開路先鋒。

施德洋在高中時期是拳擊手,鍛鍊出扎實的體能基礎。潛心於運動訓練的他,未能順利通過大學聯考,在20歲報效國家,服役於屏東。正巧當時朋友騎自行車環島至屏東,將自行車寄放於他的住所,服役於機場的他,將自行車帶至軍中當作代步工具,利用閒暇時在若大的機場騎車練體能。

03_MG_5360

大學落榜,反而成為施德洋的人生轉捩點,他在軍中每天勤奮的自主訓練,加上過去練拳擊時打下的扎實體能,21歲的他隨即在台灣車界騎出一片天。回到花蓮,他已在當地成為小有名氣的自行車選手,吸引多位年輕學子從事自行車運動,帶動花蓮的第一波騎車風氣,於東部培育出多位優秀車手。

赴日留學,打造競賽黃金巔峰期

04_MG_5362

那些當兵的日子,反而讓施德洋深刻的思考人生的下一步,他下定決心要到日本念書,把握時間研讀日文,加上他的競賽成績蒸蒸日上。1974年,25歲的他獲得日本中京大學的獎學金,成為台灣首位自行車選手出國深造的先例,之後他更征戰於1976蒙特婁奧運。

身為先行者,得有更崇高的使命與願景,比起寂寞的稱霸台灣當一哥,施德洋轉戰教練,立志提升台灣的自行車競技。30多年前的台灣,自行車是極為冷門的運動項目,左營訓練中心(現稱為國家訓練中心)並未納入自行車項目,施德洋在多方奔走下,終於在1984年奧運後將自行車項目帶進左訓中心。

第一步成功了,以國力來栽培自行車運動;施德洋卻在小心、大膽的計畫著第二步:成為革命者,推翻自由車協會。

革命志士,推翻前朝

05_MG_5363

台灣早期的運動員命運既無奈卻又悲苦,任政治所擺布,多數的單項運動協會也是由黨政軍來操弄;簡而言之,外行人來領導內行人,政治運作的重要性凌駕於運動表現。自由車協會也不例外。

自由車協會自創辦以來,向來是以政治考量,內部的工作幹部都以黨政軍為主。革命是必須的,推翻前朝,砍掉從練。於日本接受大學教育的施德洋,不因循苟且,有理想與執著,痛陳積弊,要求自由車協會改革重組,與自行車產業的領袖協商,於1985年成功推舉當時的捷安特董事長劉金標作為自由車協會理事長。

當年49歲的劉金標出錢出力、親力親為,一上任即親赴義大利考察世界錦標賽和環法賽,奠定未來的自行車發展,例如與自行車業界於1988年共同創辦環台賽、栽培優秀車手旅外集訓等…,因此台灣自行車競技水準顯著提升,成績在亞洲站有一足之地。

「當時的我就像是革命家,不對的事、骯髒的勾當,我會不顧情面地推翻,不惜得罪別人。自行車運動,不能再讓外行人當道。」施德洋義無反顧的貢獻一己之力。可惜,劉金標於1993年卸任自由車協會理事長後,交由遠東機械公司董事長莊國輝先生出任協會理事長,莊理事長延續劉理事長出錢出力,用心經營。在莊理事長之後自由車協會逐漸走回頭路,又回歸到政治干涉運動。當自由車協會關起門來,自謀其利,封閉的系統,就是腐敗的開始。

「早期的環台賽是真正繞行台灣一圈,享譽亞洲,是亞洲車協所公認的亞洲之星的賽事。如今的環台賽呢?是在搞半套?說是西台灣繞圈賽比較貼切。」施德祥愈說愈憤慨,指名道姓的點出導致台灣自行車運動衰退的主因,「現在的自由車協會能叫做協會嗎?他們的出發點是為了提升運動及選手嗎?協會已成為公認的李氏家族企業吧!」

自行車運動走回頭路,早期的台灣,體育基本上是政治工具;如今,運動的本身不是目的,反而淪為有心人士操作、賺錢的媒介。

「當政治介入了運動,協會變成以利益掛帥的事業,運動員變成了犧牲品。」~施德洋

留下來,不如瀟灑的轉身離開

「我知道影響台灣車界的毒瘤在哪裡,但他們已經自成一格、聲勢浩大,即使有心想做事的人也難以撼動其地位了。你現在為自由車協會賣命,會有利於選手嗎?」施德洋至北京拓展捷安特事業版圖,至此不再過問關於中華民國自由車協會的烏煙瘴氣,因為「不恥」。

「劉董(劉金標)好不容易從1985年開始推動自行車,如今,卻因為貪婪無厭的當權者來攪亂,大言不慚的收割前人的努力。勝利、榮譽、操守等運動家精神蕩然無存。」離開台灣車界的施德洋,表明對台灣的體育生態感到累了、不想碰了,但他依舊心繫台灣,在2012年12月,他帶了近10位中國朋友回台到花東騎車。

心繫台灣,樂在騎車

06_MG_5379

施德洋在北京的自行車事業經營得有聲有色,出錢出力的推廣自行車運動,號召更多人成為樂活健康的自行車族。當政治、黨派、謀利者的黑手伸入了運動,請神容易送神難,想甩也甩不掉。忙碌於這些枝微末節,只會讓自己的熱情及壯志給磨滅掉。

07_MG_5432

如果自行車不能眾樂樂的提升大環境,那也要自在的獨樂樂快活騎車。

27年前,施德洋以革命者之姿試圖創新,恰逢劉金標董事長及車界人士願意出錢出力,曾經台灣有個機會讓自行車運動揚名國際,或至少立足亞洲。很可惜,人謀不臧,後繼無人。

08-image_6

答案只有一個:車界需要一位有信念、正直、遠見的領導者,帶領一群有熱情、有心改革的自行車內行人。關鍵,還是在於人的信念與態度。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