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迪堪稱是台灣早期長跑的活歷史 (照片來源: 陳嘉俊)
事實上,與陳老先生見面只有兩三次的機緣。
在去年底跑滿兩百次馬拉松後,決定減少參賽次數,改以參加吉安路跑例行團練,由花蓮市跑到鯉魚潭繞圈,就在那時有機會與90歲高年跑者相識及對談,記得繞鯉魚潭第二圈時,遇到老先生僂著身子,由大兒子陪同在走路,上次遇到,不由得慢下腳步陪走一段…。
老先生是花蓮農校老師 陳宏迪,一輩子的跑者,也是早期花蓮太平洋長跑的會員,如今太平洋長跑早已不復見,留下的只有傳聞。一邊談起花蓮太平洋長跑的歷史,那個見證台灣早期長跑運動發展的年代,老先生彷彿喚起硬碟中那塵封許久的檔案,精神抖擻地說著:
「當時在花蓮市公所集合,跑往海邊或山邊; 也由花蓮橋頭跑往東海岸或193縣道; 或從花蓮農校沿著建國路跑往水源地,沿路也沒什麼人」
「太平洋長跑會員到台東出賽,拿了許多獎項; 不只是參加附近賽事,比較不同的是也會去遠道,甚至坐飛機到高雄蔦松鄉比賽,被譏為–肖仔; 跑在馬路上,不是被比贊,就是被罵肖仔」
「馬拉松跑者對自己特別地有信心,那麼長的距離都能跑到了,還有什麼事情做不到,完成不了的; 馬拉松跑者有個特質,就是能堅持下去,不管事情有多麼困難」
「現在跑步場合有許多的意外發生,身為跑者應該了解自己的體能,以完賽為首要目標; 但也不要太過勉強,須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
談到這些,大兒子走遠了,遇到環潭上坡處,有些耽心老人家的步閥; 但他的眼裡泛出亮光,面容有許多的滿足,駝背的腰似乎也挺了起來; 此刻鯉魚潭面有參兩獨木舟輕輕劃過,感覺特別地十分平和。
活到老,動到老
再次見面,依然是在美麗的鯉魚潭邊。
我問陳老先生 「您走多遠了?」
老人家以不甚靈活的手掀動衣袖,回說 「5.5公里」,瘦弱的手上赫然是一只一萬多元的 Epson GPS手錶,是傳承跑步基因的小兒子在日本買的,「貴呀,現在有更多功能的錶了」他說。
上次小兒子也由花蓮市區和我們大伙一起跑到鯉魚潭,他說「只因老爸不希望全家都坐車子過來,有大姐及大哥陪同走路就好,自己只好下車用跑的過來。」
我問大兒子 「住在花蓮嗎?」
他回答 「不是! 在台北工作,週末往返台北及花蓮已有三十年了,老爸不喜歡住外地,寧可選擇當天來回; 老爸本來還可以慢跑,一場車禍傷到背部,從此只能慢走」。
去年底,陳老先生和吉安路跑在鯉魚潭步道留下的惟一合照; 右二為筆者(照片來源: 吳清標)
那天過了慕谷慕魚,我以微喘的速度跑回程,感覺今天的功課有些圓滿。
後續在這個月初,聽聞陳老先生日前因肺炎突然過世,留下許多跑步階段的遺物,也留下我們僅有的幾次交會! 機會不再有,憑留許多的空白。
一生的跑者,花蓮太平洋長跑
因為緣份,我暫存老先生的一些東西,從翻閱那些珍藏遺物,才真正了解到做為跑者一生的堅持,同時花蓮太平洋長跑的歷史也清晰浮現,讓人能一窺當時的跑步風氣。
陳宏迪珍藏的記事本中,記載了三十年前台灣長跑發展的事蹟,當時的路跑服以標楷體撰寫,很有古早的氣氛
(照片來源: 陳嘉俊)
老先生留有四個記事本子,密密麻麻書寫三十年來的運動紀錄,從民國75年8月到民國105年3月,橫跨60歲到90歲,直到過世前兩周,一步一步留下練跑及運動的痕跡,這才是永遠的跑者! 即使最後的身體走2-3公里要花很長的時間,依然確實將時間寫於草稿中,再謄入記事本裡,這到底是如何的毅力才能做到?
你(妳)知道花蓮除了現在活躍的跑步社團外,二/三十年前的太平洋長跑俱樂部不只是個傳聞?
陳老先生仍珍藏花蓮長跑所頒發的馬拉松證明書,以及當時社團的會務手冊
(照片來源: 陳嘉俊)
它存在有十四年的歷史,直到民國八十七年 (會員名冊,成立史略,組織章程); 長跑的足跡很深遠 (花蓮至鳳林,太魯閣峽谷至文山溫泉,市公所至福壽橋,美崙山環繞,仁壽橋往返,安樂山往返,鯉魚潭環湖大道兩圈); 參與的活動遍及全國各地 (台北國際馬拉松,太平洋杯路跑聯誼賽,曾文水庫馬拉松比賽,台北動物季迷你馬拉松,田徑協會冬季路跑,中日親善健行自強大會,和平長跑隊跨海接力,中央大學環島長跑學生,台北奧林匹克路跑,台東全國鯉魚山盃路跑比賽,接帶環島慢跑者許樹金); 以及溫馨的旅遊聯誼活動 (八仙洞,忘憂谷,瑞穗,蓮花池,祥德寺).
(照片來源: 王文柄)
東岸馬拉松賽事濫觴
你(妳)知道花蓮除了近期太魯閣馬拉松及一些零星賽事外,26年前曾連續辦過三場馬拉松?
有別於現今網路世代資訊刊登快速容易,當年舉辦賽事對民風純樸的跑者來說可說慎重其事,每一屆的詳細資訊都忠實地記錄,成為古今流傳的回憶(照片來源: 王文柄)
第五屆東台灣太平洋杯馬拉松聯誼賽 (79.2.25; 15及42.195公里; 參賽人數450名); 第六屆東台灣太平洋杯馬拉松路跑賽 (80.4.14; 10及42.195公里; 參賽人數595名); 第七屆東台灣太平洋杯馬拉松路跑大賽 (81.3.15; 10及42.195公里; 參賽人數1020名)
田徑協會前理事長 紀政曾直言 “以30位俱樂部成員能舉辦全國性的馬拉松競賽,真是讓人太不可思議了!”
歷代百傑、人才輩出
你(妳)可能也不知道民國71-75年期間是花蓮長跑時期最強的時期?
左為陳長明,右為陳長旭,當時代表花蓮長跑、市民跑者之典範 (照片來源: 陳長旭)
陳長明 1983金山馬拉松,2小時18分 (男子馬拉松歷代百傑: 許績勝,張嘉哲,吳文騫,何盡平,蔣介文後第六人); 陳長旭 1983金山馬拉松,2小時28分 (兄弟檔,一門兩傑; 男子馬拉松歷代百傑,第三十五人)
歷史走過,再也不留什麼?
典範夙昔,總也給些啟示?
台灣的跑步傳承在那裡?
如何再現以往的榮耀?
陳老先生曾經踽踽獨行於人世,此刻我似乎又再度看到他眼裡閃爍著亮光,在天堂微笑如風地跑著…
陳老先生即便年事已高,仍以步行實踐活到老、動到老的終身跑者精神
(照片來源: 陳嘉俊)
後記: 謹以此文紀念一位終身跑者的身影; 陳宏迪老先生如今功德圓滿,安頓於花蓮慈雲山,日後我將於鄰近的白雲步道上遙懷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