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宗德:從學徒變廠長的力爭上游

0
7779

作者:愛輪氏

卸下冠軍榮耀,退役運動員寫下精彩故事

01_MG_1203

這是一個退役自行車手成功轉型的故事……生鐵經過千錘百鍊,脫凡煉成鋼。

周宗德,51歲任職於太宇工業自行車廠擔任品保經理,每天下班後騎車70公里,精神奕奕的他維持著選手般精實的體格,公司同仁都稱他為「德哥」。1991環台賽後,29歲結束自行車手生涯,當時的他只會騎車、比賽,欠缺一技之長,但他無畏艱難從頭開始,從一位焊接學徒一步一腳印的苦幹實作,歷經10幾年的打拼後晉升為廠長。

02_MG_1192

1991年環台賽,周宗德(右2)拿下單站冠軍。

在周宗德過去的榮耀時刻,曾拿下環台賽登山王、環台賽單站冠軍,1990北京亞運4公里個人計時賽銅牌;而他的太太楊秀珍,於1988漢城奧運場地女子爭先賽獲得第8名、區運6連霸,他們是自行車壇令人稱羨的夫妻檔。

無論你在競賽場上多麼風光,下場後,人生就像是一張白紙。

03

第一次練車就上陽明山

周宗德成長於台北的小康家庭,父親是金屬鑄造工頭,母親是公務員,家中的教育開明,尊重孩子的適性發展,兩位弟弟在國中時期都是體操選手,而對於教科書興趣缺缺的他,在那沒有體育班的年代,興趣是跑步及騎車。

04_MG_1172

1978年,因緣際會,念高一的周宗德騎著自行車四處蹓躂,遇到當時的國手黃金宏騎著競賽用公路車,便相約一同挑戰陽明山。比起黃金宏那金光閃閃的公路車,周宗德的像是雜牌拼裝車,但他憑著意志力仍然成功挑戰陽明山,在黃金宏的引薦及鼓勵下,開啟了他的車手生涯。

「在我們那時代,自行車是冷門的競技運動,身體素質不差加上肯持之以恆的訓練,沒多久就能站上頒獎台。」周宗德謙虛的說道他練車兩年後就略有成績,披上國家隊戰袍出國比賽,他夢想著成為頂尖車手,卻被突如其來的兵單終結了車手夢。

04_MG_1175

香港單車邀請賽,周宗德(左2)、曾耀裕(左1)、張勝凱(右2)。

兵單終結運動生涯

「那就放棄當車手的這條路吧!」周宗德抽中了3年的陸軍儀隊,忍痛終結選手生涯,23歲役畢後,他沒有一技之長,前途茫然。恰逢巨大機械開始培育台灣車手,以類似於日本「實業團」的方式讓車手在白天上班學習專業技能,下午進行自行車訓練,他於是把握這機會重返豔陽下。

巨大機械是台灣培育自行車手的先行者,也遇到重重困難難以貫徹初衷,周宗德回憶起那段日子:「廠區的同仁會以異樣眼光來看我們這群騎車的,因為我們只上半天班,老師傅會以為我們是半調子,只教我們半套。」後來巨大機械「工廠隊」(Factory Team)因為成效不彰而解散,轉由捷安特(註1)成立職業車隊。

註1:巨大機械負責製造自行車,捷安特專注於品牌行銷,兩者各自是獨立的公司卻共榮共存。

04_MG_1178

1987年印尼雅加達亞洲錦標賽,周宗德(上排右3)。

全力衝刺黃金巔峰期

1987年,結束在巨大機械的工作後,25歲的周宗德只有高中學歷、乏善可陳的經歷。回到台北,林清發教練鼓勵他繼續騎車,以成為頂尖車手為目標,「為了備戰環台賽,我們在兩個月內環島5次,每天起床後就是不停的以踩動自行車,雙腳也有時會疲勞到像不屬於自己,身體卻與與自行車融合為一,很有PRO車手的感覺。」

05_MG_1195

1990年北京亞運4公里個人計時賽。

06_MG_1170

第1屆環台賽,張勝凱(左),周宗德(中),洪信成(右)。

自行車是很誠實的運動,付出與回報成正比。周宗德在專心一志的練車期,先後拿下1989環台賽登山王,1990年北京亞運4公里個人計時賽銅牌;1991的環台賽是他告別車壇的代表作,拿下環台賽第2站單站冠軍。

06_MG_1197

29歲從選手退役的周宗德,擁有無數的競賽資歷,卻只有一張高中文憑以及接近空白的工作經歷。

從頭開始不嫌苦

即將30歲,周宗德離成家立業的這條路還很遠,他的人生前半段都在競賽場上度過,他清楚繼續騎車並非長久之計因此結束車涯。得知太宇工業自行車廠需要焊接師傅,他於是整理行囊,隻身孤影搬到台中,當時連同他在內共有6名退役車手在太宇工業服務,白天學焊接,晚上學繪圖。

然而,不到一年的時間,先後有5名車手離職,只剩下周宗德續留在太宇燒車架,總經理胡紹榮難免對未來感到憂心,他給胡紹榮一劑強心針:「你放心,雖然人不多,但我一定盡心盡力將工廠做起來。」

周宗德在自行車車架廠每天燒焊敲打,一支支作工精細的車架出自於他弄髒的雙手以及繁瑣的工法,在旁人眼中,如此的工作只能當一輩子的黑手。但,他憑著苦幹及毅力,一步步的從黑手往上爬,經歷了16年讓他爬到廠長,高中畢業的他靠著捲起袖子不斷的實作,證明了靠著努力與堅持,無論在哪裡工作都能出頭天,而他現在已經是一位品保經理了。

「自行車就是有種獨特的魅力,欣賞裝備是種樂趣;自行車是工作與生活之間的調和,每天只有工作,看事情的角度會變小、壓力變大。換上車衣踩上踏板後,週圍的景觀隨之開闊,心情及思緒也跟著轉變。」~周宗德

07IMG_7551

永保健康的秘訣:每天騎車

今年51歲的周宗德,藉由每天的騎車習慣保持選手般精實的體格,在2010年他還參加俱樂部聯賽,他報名菁英組,與台灣一流車手同場競技,多年騎車鍛鍊出來的體力勝過許多年輕人。

而他自己坦承有時也會懶惰,「在公司衝業績的那段時間,我整整有6年沒碰車,總以沒時間當作藉口。」周宗德說其實那都是自己懶,現在即使工廠忙碌,他也是每天下午5點下班,固定騎車70公里(約兩小時),騎完車後繼續回到工作崗位,運動已經內化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工作和生活融合,也是一種轉換

退役的車手即使離開賽道,依舊無法將自行車忘懷。他將過去10年的競賽經驗用於工作上,公司是製造車架,曾為專業車手的他就能即時測試產品,以車手對性能的要求來替品質把關。「在工作中找到喜悅,在騎車中找到青春之泉。」周宗德焊接自行車,而自己又熱愛騎車,已經模糊了工作與興趣的界限。

08_MG_1212

退役車手無限可能
許多退役車手抱怨:將自己的黃金時期奉獻給自行車,為國爭光後卻找不到謀生之道,但周宗德卻寫下一頁運動員成功轉型的故事,30歲前的他專精於騎車、比賽,征戰賽道10餘年,累積了數十萬公里的騎程。當他結束選手生涯後,一步一腳印的從焊接學徒幹起,證明了運動員不只是能馳騁於賽場,更能活躍於產業界。

台灣是全球高級自行車的製造王國,退役車手擁有精深的裝備及騎乘知識,正好能將知識應用於產業界,例如太宇工業就很歡迎退役車手加入。只要你肯學、實作,或許也能再成為像周宗德一樣,從一位退役後的亞運銅牌車手,由學徒幹到廠長的精彩故事,只要肯打拼,生鐵也能鍊成鋼。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