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今天要分享一個小故事。
場景是在國外一個相當大型的馬拉松賽前2小時左右,在會場指定的一個五星級飯店自助式餐廳裡。天色雖還沒亮,但已有許多身著運動長衣長褲的跑者,帶著除了一臉剛甦醒的睡意之外,還有一種莫名的緊張、焦慮、不安與躁動所混合而成的詭異氛圍,如果你是選手的眷屬,對這場景絕對不陌生…..。
目光移至餐廳深處的角落,坐了一個膚色黝黑、身形修長,手上正抓著一塊餐包往嘴裡送,他雖身著外套,但你從身型就能判斷出這藏在外套底下的體脂肪,很可能連5%都不到,你在腦海中閃過幾個關鍵字,包括:肯亞人、職業選手、2小時、3分速、很快…..。
此時有位正在取餐的路人甲突然發出聲音,這聲音還讓你嚇了一跳。這路人甲認出了那角落處的選手,不僅說出了他的名字,也提到他是前一年度的冠軍選手,成績2時0X分,今年還在某某場比賽拿冠軍等英勇事蹟。
你聽到了,但其實你沒有頭緒這速度到底多快,冠軍更從來不在你的字典裡頭出現過,加上你也馬上就忘了他到底叫啥名字(姑且就稱之為『肯亞人』吧,畢竟他們名字真的很難唸又難記,不信你伸出雙手,你能唸出幾個菁英肯亞選手的名字?)。
接著,原本鴉雀無聲的餐廳裡,多了一些騷動,讓氣氛變得更詭譎。大多數人的目光開始朝向這位『肯亞人』,他的起身、他去取餐、他夾什麼、以及他吃什麼東西,即使你很想告訴自己不要在意,但身旁的人都會告訴你他的一舉一動,並且很快的就賦予了他的行動意義。
於是,你也跟著行動了!
(圖片來源)
當『肯亞人』去麵包區拿了個可頌,同時烤了兩片土司,還抹上了一層厚厚的草莓果醬後。烤土司區頓時充滿了人群,並且交頭接耳的說:『嗯,要多吃點碳水化合物,等下跑步才有能量』,同時也一邊跟著拿了幾片土司放進餐盤裡,由於人實在太多,甚至不烤也沒關係了,拿著就邊走邊吃了。
當『肯亞人』走去咖啡區取了杯濃縮咖啡,又倒入了兩小包糖後。咖啡區頓時又充滿了人群,並且交頭接耳的說:『嗯,咖啡因會讓身體抗奮,加糖是為了增加葡萄糖,它會轉化為跑步能量』,同時手上也拿了杯咖啡,還不忘點大杯的。
當『肯亞人』走去煎蛋料理區,點了份歐姆蛋,並在蛋的上頭再灑了點鹽後。煎蛋區頓時又充滿了人群,並且交頭接耳的說:『嗯,蛋跟起司都有蛋白質,會幫助肌肉修復,鹽含鈉可以防止抽筋,這些說不定對等一下跑步有幫助』,於是你也跟著點了份歐姆蛋,有些不想排隊等的人就拿個荷包蛋,甚至挖一匙炒蛋都好。
當『肯亞人』又走去水果區,夾了一些生菜與水果後。水果區頓時又充滿了人群,並且交頭接耳的說:『嗯,他剛剛有拿香蕉,是高碳水化合物,又拿了奇異果、橘子、鳳梨等,這些高維他命C的水果,應該也可以帶來能量,我們也跟著拿』,水果區頓時被一掃而空。
當『肯亞人』又起身去土司區,再烤了一份鬆餅,淋了點蜂蜜。這時人群已經開始有點猶豫了,畢竟前一晚不過才睡了5-6小時就得起床,肚子還不是很餓,這樣一輪吃下來已經有點飽了,等下跑得動嗎?但仍不免地交頭接耳說:『鬆餅應該是為了補碳水化合物,畢竟馬拉松距離這麼長,需要很多能量的,再吃一片吧』。
你以為『肯亞人』已經結束了?還沒,他又起身走去咖啡區再續了杯咖啡,回座位時還不忘再夾兩片蛋糕。而你的肚子已經撐到塞不下東西了,還在猶豫要不要再繼續吃的時後。有個人(姑且稱他叫路人甲好了)朝『肯亞人』過去了。
(圖片來源)
『你好,請問你是去年的冠軍,某某某嗎?』路人甲問。
『是啊!』肯亞人帶著略為靦靦的微笑回答。
『請問…..你比賽前都吃這麼多東西,等一下跑得動嗎?』路人甲狐疑地問。
『等一下?我沒有要跑啊!』肯亞人回答。
『為什麼?你不是要來衛冕冠軍嗎?』路人甲問。
『我兩週前小腿拉傷,目前還在治療,沒有要跑。』肯亞人回答。
『那你怎麼會在這?』路人甲問。
『大會邀我來鳴槍,所以我起個大早來吃早餐,等一下回房間休息完就去會場幫大家加油!』肯亞人回答。
『………….』路人甲無語沉默。
『你來跑馬拉松嗎?』換成肯亞人問話了。
『是…是…是啊….』路人甲結巴地回答,一手還摸著自己撐得飽飽的肚子,一邊還想著只剩不到2小時開賽了,怎麼跑呢?
在場的其他人,也做了相同的動作,與萌生了相同的念頭…..。
『加油!』肯亞人露出雪白的牙齒對你笑了笑。
(圖片來源)
這小故事是在很多年前,我在某國外雜誌上看過一則故事,我以印象所及並加以修正後分享給各位。至於是否為真實故事?我並不曉得,但相似故事換個場景換個人物,我相信許多人不陌生。
某某人練了什麼就變強,於是就跟著練;某某人都吃什麼食物,於是跟著吃就期待變強;某某人都如何如何,於是只要照做就行了。而我們也容易下意識給予自己的合理化的意義。
但實際上是,就算是親生兄弟,一起訓練,一起吃飯,也不可能有一模一樣的完賽時間,何況你(路人甲)與他(肯亞人)之間有太多的個體差異。
(圖片來源)
我是一個很喜歡問『為什麼』的人,『為什麼』這麼訓練?『為什麼』那樣比賽?『為什麼』吃這東西?有時也許也找不到答案,有時要過很久以後才有領悟,但是訓練一直是個很有趣的過程,它會幫你去更加認識自己,讓你更清楚自己該用什麼方式來面對訓練與比賽。
在一個年度即將結束之際,以此小故事來提醒一下,不彷想想這一整年下來有何收獲?有何需要改進之處?思考一下,什麼才是你的訓練邏輯?盤點一下自己的優缺點與強弱項,才曉得接下來該如何調整。
模仿他人是很重要的學習過程,畢竟站上巨人的肩膀,才有更遠大的視野,但在爬上巨人肩膀之前,不仿先上前詢問巨人,你今天有沒有要參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