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onman 70.3 比賽前,有學員問我:「教練,為什麼有些職業選手或菁英選手在游泳時,手臂在空中是呈直臂,而不是一般在泳池看到的『三角形』抬臂?」正好現在賽季開始,就跟大家介紹一下,順便回答學員的問題。
▲有些職業選手或菁英選手在游泳時,手臂在空中是呈直臂,而不是一般在泳池看到的『三角形』抬臂。 圖片來源 由David大哥拍攝。
▲高肘抬臂游法 圖片來源;感謝陳俊瑋大哥拍攝。
以我自己為例,因為在泳隊的訓練很長時間,以前泳隊的賽事都是在泳池進行,所以會根深蒂固認為標準的「高肘抬臂」才是好的游泳姿勢,一開始看到鐵人賽當中用直臂游的選手,還會覺得他游這樣不好,應該改進。
但隨著自己不斷的進修,眼界慢慢被打開,我的澳洲教練告訴我:「沒有所謂標準的游法,只有效率好的游法!」泳池背景出身的游泳選手,多半會講究標準的「高肘抬臂」。而如果專門為開放水域做訓練選手,會因為「開放水域」這樣的環境特殊性,而發展出趨近於直臂的游法。
之所以發展出「直臂的抬臂游法」,原因在於:
- 避免手背撞擊水面:
開放水域的場域水面不像泳池那麼平靜,海泳大家知道一定會有海浪,而就算活水湖,水面一定會有小波浪,尤其一群人一起出發時。泳池裡的水道線,其實有個名稱叫「消波器」會減小水面的波動,所以泳池容易做出標準的高肘抬臂,開放水域就容易會感覺動作被阻礙。 - 與其他參賽者近身游時:
如文章開頭的示意圖,參賽者一起出發時,距離都靠得很近,標準的高肘抬臂容易與其他參賽者打來打去。 - 考量穿著防寒衣時的舒適度:
當然如果穿著背心式的,或是等級較好的防寒衣,可能不會有肩關節很緊繃的感覺,有些選手或參賽者防寒衣穿上後覺得肩膀或手肘很緊繃,活動度受到限制。 - 加快划頻:
高肘的游法與直臂的游法(兩種游法的簡稱),著重的技巧不太一樣,而趨近直臂的抬臂游法,較容易做到高划頻,為什麼需要做到高划頻,這篇文章的後面兩個小標有詳細的說明:加快划頻;捨棄標準動作
其實曲臂或直臂的抬臂游法,並沒有哪一種比較好,也不是在泳池的比賽絕對就要用高肘抬臂、在開放水域的比賽絕對就要用直臂抬臂,也有非常出色的亞奧運泳池項目選手用直臂抬臂在游,也有開放水域的優秀選手是用高肘抬臂。
最近我一直在領悟我澳洲教練教導我的一句話:“ Coaching the swimmer, not the stroke. ” 簡短的字句,卻可以有很深的意義,或許更多關於「直臂抬臂」的游法,會在之後文章做更詳盡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