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世界看見台灣──定向越野「720遊俠」劉承勛

0
451

我國史上首位自力取得世運會定向越野參賽資格的「720遊俠」劉承勛,21日將啟程前往波蘭弗羅茲瓦夫築夢。堅持「每天都要挑戰最好的自己」的他說:「我想挑戰自己的極限,讓世界看見台灣!」

80年8月12日出生的台灣定向越野好手劉承勛,國際賽戰績輝煌,曾勇奪2015、2016年世界定向越野排名賽男子菁英組金牌、2016亞洲定向越野錦標賽短距離男子菁英組冠軍,以及香港無國界醫生定向運動三人組冠軍。

來自新竹的劉承勛出身清寒的單親家庭,母親為了養家日以繼夜在外努力工作,和孩子相處時間很少,所幸外婆滿滿的愛,填補了這塊空缺。「除了缺少安全感外,其實我覺得,自己比雙親家庭的孩子還快樂。」他說。

前年嘉義全運會,媽媽和外婆抽空去看他比賽,在終點看到媽媽和外婆時,劉承勛忍不住淚崩,他哽咽地說:「能夠讓我最愛的人,看到我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努力的樣子,那種感動真的很難用言語形容。」

目前就讀中正大學運動競技系運動與休閒教育碩士班二年級,同時在丸鐵運動有限公司擔任行銷企劃的劉承勛,小學三年級時加入國術隊,國中因為環境加上交到一些比較愛玩的朋友,一度失去方向。

還好國三時遇到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的班導師陳嘉惠,在陳老師引導下,劉承勛國中畢業前加入田徑隊,並考進新竹市成德高中田徑隊,主攻3000公尺障礙賽,重新找到努力的目標。

但因為起步慢,劉承勛的體育成績在後段班,成為「板凳跑者」。「我雖然唸的是全國鼎鼎有名的田徑傳統名校,但一直到畢業,從沒參加過全國賽。」

雪上加霜的是,疲勞性骨折在高中時找上他,高強度訓練被迫暫停,除了慢跑復健外,劉承勛也努力讀書充實自己。

妙的是,雖然他自覺可能不適合再走體育這條路,但最後還是以指考方式,考上國立中正大學運動競技學系,繼續當運動員。「涂圓欣導師很用心,提點唸體育班的我們也得好好唸書,我能以指考進入中正大學,真的很感謝涂老師。」

進入中正大學競技系後,劉承勛碰到了另一位貴人──陳俊民教授,也讓第一次接觸定向越野的他,決定選擇定向越野作為主修。這個決定不只讓他重拾信心,也讓他有機會到20餘國的森林裡闖蕩,人生視野更為廣闊。

「定向越野跟尋寶遊戲、闖關活動有點像,比賽時會拿到一張地圖,你必須很快地判斷最快的路線,用最短的時間依序找到各個檢查點,相較在田徑場無止盡的繞圈,或按設定好的路線跑,定向越野的不確定性,多了點冒險的趣味性。」

這聽起來好像不難,但其實一點也不容易。劉承勛說:「在地圖上看起來是直線的距離,並不一定是最快的路線,因為那中間可能有個陡坡,比賽時,你只有很短的時間卻判讀地圖,就得作下決定,勝負往往就決定在那幾秒之間!」

在恩師陳俊民教授指導下,「劉承勛把全台定向越野場地練了一遍又一遍,但人生第一場定向越野賽,他卻意外地重重跌了一跤。

「沒想到,我竟然會少打了一個檢查點!也因為那次慘痛的教訓,後來每次比賽前,我都會閉上眼睛再次提醒自己:除了要跑得快,也要全神貫注才行。」

自我要求非常高的劉承勛,大學五年(包含到南韓當交換生一年),修了187個學分,還要打工,但因為選擇的課程,不管是教育學程、體育專業領域或者是商學院的企劃行銷,都是他自己非常有興趣的內容,所以他一點也不覺得累。

「我最大壓力,其實是來自於必須一直不斷精進自己,讓自己保住在定向越野臺灣第一的位置。」

但劉承勛畢竟不是超人,還是會有喘不過氣的時候。「我會撥電話跟媽媽傾訴,盡情大哭一場後,媽媽要我回頭想想以前的苦日子,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如果不好好努力,就會再回到以前,你要加油!』」

「也對,再苦的日子都走過來了,外面有成千上萬的人比我還辛苦,我有什麼資格喊累呢?好好睡一覺,新的一天又是全新的挑戰。日復一日,我總是告訴自己,今天不管成功或是失敗,新的一天,就是全新的自己,重新挑戰。」

不管是國術、田徑還是定向越野,劉承勛用心面對每一段人生。「沒有最適合的道路,只有不斷面臨選擇的岔路。這三項運動的共通點是,唯有不斷努力精進,才有可能進步一點。」

2016年7月在嘉義舉行的亞洲定向越野錦標賽,劉承勛拿下菁英子組冠軍,「能夠把冠軍留在台灣,感覺超棒的,我也因此獲得國際定向越野總會肯定,取得今年波蘭世界運動會參賽資格(亞洲只有兩男兩女共四個名額)。」

這雖不是我國定向越野選手第一次參加世界運動會,但上次高雄世運會,是因為我國是承辦國有保障名額,劉承勛是史上第一位自力取得參賽資格的我國選手。「能夠靠自己的努力拼到參賽資格,對我來說真是刻骨銘心,也是莫大肯定。」

波蘭世運會劉承勛將參加定向越野短距離賽和中距離賽,原本信心十足,未料前往愛沙尼亞參加世錦賽,竟因急性闌尾炎在七月初開刀前。劉承勛在FB粉絲頁上寫著:「人生第一次開刀。Tartu, Estonia。我的闌尾,你好好在愛沙尼亞生活吧。」

儘管如此,但開刀後還不到10天,劉承勛已經偷偷恢復訓練,畢竟這是他第一次參加世界運動會,絕不輕言放棄。「雖然傷口還是會痛,但除了平安完賽之外,我還是希望可以維持一定水準。」

「每天把自己歸零,挑戰最好的自己。」這是劉承勛對自己的期許。珍惜「定向越野國手」身分的他,要把握每一天的時間充實自己,希望等到退役的那一天,能夠不留遺憾。「不自我設限,才有更廣闊的天空。」劉承勛說。

《定向越野介紹》

定向越野起源說法不一,一說源於1918年瑞典童軍領袖吉蘭特發明的「尋寶活動」,藉此訓練童子軍辨別方向及體能強化的練習;另一說源自軍隊野外作戰訓練,在日本被稱作「越野識途」、香港則叫做「野外定向」。

定向越野運動由北歐先帶動流行,第一屆世界定向錦標賽於西元1932年舉行。二戰期間,駐英國挪威軍隊將這項運動引進英格蘭,隨後傳到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成為世界性的體育活動。

1961年,國際定向越野聯合會在丹麥的首都哥本哈根成立,1977年定向越野運動得到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承認。

定向越野結合「心理」、「體能」與「技術三項要素,必須有良好的體能、識圖及快速確認自身位置的智慧,以及面對任何突發狀況都能保持穩定、正面的心境等。

競賽類型有順點賽、接力或積分賽等,玩法多樣化且新穎,是傳統A到B點的越野賽所沒有的,波蘭世運會是比順點賽。近年還發展出多種分支,如自行車定向、滑雪定向、城市定向、獨木舟定向等等。

最基本的定向越野形式為「徒步定向越野」,依比賽時間可以分為「白日越野」和「夜間越野」。比賽形式分為個人賽、接力賽與團體賽,依距離分為短距離衝刺賽、中距離賽、長距離賽和超長距離賽。

「順點賽」意指參賽者需要按照一定順序,通過各個檢查點,在最短時間內,按順序通過所有檢查點的參賽者為冠軍。

積分式定向越野賽中,參賽者可自由選擇通過的檢查點,檢查點依地形難易程度和位置有不同的分值,在規定時間之內,能夠拿到最高分值的參賽者為冠軍。

定向越野活動使用的是專門為定向運動製作的地圖,顯示比普通地圖更詳細, 由於參加者可能需要穿越各種類型場地,地圖上會顯示每個小區域覆蓋的植被狀況,並相應地指出該區域的通行度,一般來說,地圖上顏色越深區域通行度越低。

定向的地圖比例尺較大,等高線間距也較密,但地名、等高線等數值化資料,大多都不會在地圖上顯示。所以參與者必須透過多次的練習及實際體驗,才能在閱讀地圖瞬間轉換成賽事資料。

比賽中,參賽者主要任務就是找到檢查點。每個檢查點處懸掛標誌旗,通過檢查點時必需打卡,打卡器會將訊息傳到主電腦,即時確認選手已經通過的檢查點和通過的時刻,並防止選手改變通過檢查點的順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