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跑的目標不是更快,而是更強

0
1289

在最近讀完的《強風吹拂》書中,有這麼一段對話。寬政大學田徑隊社長清瀨灰二,問一年級的天才跑者藏原走:「你覺得形容一個跑者,最好的方式是什麼?」阿走搔了搔頭說:「不就是快嗎?」

「我覺得不是快,而是強。」清瀨若有似無地說。

2017 年 7 月 23 日。40屆舊金山馬拉松

清晨時分,搭乘接駁巴士到第二半馬的起跑點。大黃色的巴士行駛在輔破曉的舊金山,整座城市靜謐而安逸,直到大容量引擎嘎嘎作響劃破了空氣。巴士停妥,一個接一個的跑者跳了下來。五顏六色的鞋點綴了金門公園,稀稀簌簌談話聲注入了活力。

加入了其中一群跑者的步伐,以稍快的節奏走著。雖然日出時間已過,仗著大量的樹木,公園依舊濃霧深鎖,時不時還有露珠從高聳的杉樹上滴下。選定了一塊大樹根坐著,冷風吹來,即使穿了兩件長袖外衣仍止不住發抖。

「坐著太冷了,我們去走一走吧。」

第二半馬的起跑線一共有十個波次,距離拉得很長。我從第一個波次到第六個波次走了大約 100 公尺,就決定掉頭。聽主持人說今年一共有 5,000 人參加第二半馬,而第一半馬、第二半馬、全馬總參加人數是 27,000 人。

我在第二半馬的波次,是第一波。

距離起跑時間剩下半小時,也實在待不住了。看了一眼心率表,靜止心律已經超過 100 下。「我去熱個身。」
沿著柏油路向外跑去,是個小上坡。兩側零零散散也有一些跑者開始熱身,從身上掛的號碼布,你可以得知該跑者的報名成績。橘色號碼布開頭是 2 總共五位數的,是第二波起跑的跑者,實力大概在 1 小時 40 分左右。同樣橘色號碼布,但只有三位數的是次菁英,實力大概在 1 小時 25 分左右。

前面出現了幾個人,輕輕巧巧地從我身邊跑過。身形精瘦並且談笑風生,不仔細聽,腳步聲甚至會被他們的談笑話語蓋過。穿著學校田徑隊服,掛著紅色的號碼布,這些是菁英跑者,實力在 1 小時 18 分以下。

這段柏油路我不知道跑了幾次。三年多前工作還沒有著落的時候,我暫住在舊金山的宿舍。壓力很大,投履歷、練習、面試,日復一日,而唯一的出脫就是跑步,就是跑金門公園。我常常跟自己這麼說呀:如果真的找不到工作,就不能跑金門公園了喔。

也許就是這樣的意志,最後我幸運地找到工作,並且在上個月待滿三週年。而這是我第四年跑這個賽道,也算是對當時承諾的一點感激。

緩跑了將近兩英里,回到起跑線上。脫下外套露出了亮眼的紅白色制服,在田徑隊的學生中找了個位置待著。他們交換著彼此的目標跟攻略方式,而我也在心中再次默寫:「平均配速每英里 5 分 55 秒,前三英里是上坡,可以跑 6 分鐘。第七跟第八英里是下坡,應該要跑 5 分 45 秒。如此可以在 1 小時 18 分左右完賽 – 打破我的半馬最佳。」

七點半一到,隨著汽笛聲響,跑者們一聲不吭通過了起點。領先集團率先衝了出去,我想都不想就決定不跟。往年的獲勝者通常都有 1 小時 10 分的實力,不是我惹得起的。

我看了看錶,配速大概在 5 分 50 秒左右,前後有幾位女性跑者,這大概是女性獲勝者的配速範圍。雖然跑在略快的配速,但並不覺得勉強。也許是前幾天的減量起了作用,今天感到前所未有的強壯。「既然如此,就不用刻意減速了」我這麼對自己說。

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我總喜歡挑選勝算高的仗打。不是說沒有挑戰精神,我很愛挑戰。只是到了決勝關頭,我總是採取保守的策略,寧可跑慢一點也不要跑爆。有幾次我回到終點,總是想著「阿,如果那時候再拼命一點就好了。」

今天的我不一樣,我不是為了證明什麼而來的,沒有什麼好輸的。

前四英里的上坡路段連續跑出 5:54, 5:51, 6:08, 6:01 平均每英里 5 分 58 秒的配速,在上坡路段是很亮眼的表現,當下排名約在 20 位。對自己這場比賽的強勢開局暗自叫好,總算我也有勇氣嘗試一些可能做不到的事,無論結果如何都不會後悔。

有了這樣的心理準備,我看手錶的次數越來越少。上萬公里的跑量累積在我的身體裡,透過每一步的回饋、每一次心跳的刺激,我知道自己還能跑多久。科學化數據是用來賽後分析用的,不是用來在比賽的時候限制自己。在上坡路段手錶顯示心跳 185 bpm, 我選擇了咬牙加速。

通過了第六英里的路標,平均配速仍然在理想的每英里 5:57 左右。唯一讓我掛念的,就是手錶上的距離始終跟官方標記對不上,賽道往往長了 0.2 ~ 0.3 英里。

離開了金門公園樹蔭的遮蔽,進入第七英里的嬉皮區,伴隨著輕快音樂聲出現的是一段短而急的上坡。耀眼的陽光下,柏油路閃閃發光,加油群眾鼓譟著、激動著、這段上坡卻在我眼前具象化成《進擊的巨人》中瑪麗雅之牆的形象!

「我要殺死所有巨人!」 不確定是只有心裡這麼喊還是真的說出了口,咬牙切齒地攻上了坡頂。

心臟撲通撲通地強烈跳著,差一點點就要跳出了喉頭。突然,眼前一片開闊,有如我真的站上了牆頂。跑在半馬賽道的最高點,前方出現了長而急的陡下坡。「第七跟第八英里是下坡,應該要跑 5 分 45 秒」- 賽前的呢喃在此時回灌進我的腦中。

「就是現在了!」

邁開步子朝下坡攻去,六親不認地想在這個路段多賺一兩秒鐘。我集中所有注意力在腦袋,飛快地分析著什麼時候要從哪個跑者邊切過去會最有效率。柏油路上的路況就交給雙腳,打籃球超過 20 年所鍛鍊出來的雙腳,承受著來自地表強力的衝擊,仍然穩健而快速的跑著,每一個跨步都超過了 160 公分。

「嗶!」第八英里的提示聲響起,耗時 5 分 32 秒!(相當於每公里 3 分 26 秒)

經過了下坡路段的追擊,平均配速已經加速到每英里 5 分 55 秒。肩膀上的汗水閃閃發亮,不過城區的挑戰還沒有結束。如果你來過舊金山就知道,丘陵地形在地圖上其實感覺不太到,但當你實際來到這,就知道平路真的只是假象,取而代之的是各種緩上緩下的小坡。

而雪上加霜地是,陽光在此時加強功率,起跑時涼爽的微風已經感受不到了。

當人在極度專心的時候,會進入一種類似入定的狀態,對於外在的感知處於極度靈敏卻又遲鈍的矛盾。我能夠感受到陽光、道路、以及周遭的人群,但對實際的細節、以及人相的認知卻遙遠而模糊不清。好像是以最低限度的精力聚集在只對當下的自己有用的感官上,餘下的全部灌注在身體,貫徹跑步這件事。

追過了幾個同樣穿著紅白色隊服的隊友,以細微的動作向他們表達加油,然後頭也不回地繼續前進。我感到有一絲絲的罪惡,無法回報他們的熱情喊聲。但在當下,回報他們加油最好的方式大概就是再往前跨 0.1 公分、再往前追過一個跑者!

第九跟第十英里各跑了 5:56, 6:02. 然後就是最後五公里衝刺了。

眼前又出現了一面高牆,我已無暇分心計算配速,只能悶著頭專注向前跑,希望再次抬頭就抵達牆頂。全馬跑者在此時面臨最後考驗,有很多人直接就開始走了,對於我來說是很大的心理打擊。相反地,幾位訓練有素的菁英半馬跑者正在發起最後攻勢,我把僅有的注意力挪移到那幾個移動快速的小點,對我來說那是最後的救命稻草!

跨大步!深呼吸!不要放棄!

正當我這麼想時,一個志願者從我前面五公尺走過去,嚇了一跳,差點來不及反應。抬起頭來,發現前方拉起了一條斜向的紅線。

「不會吧…」

這條紅線是用來導流跑者的。在棋盤格的城市中,總會有幾個路口用這樣的方式來分流跑者,藉以舒緩居民的交通困境。不過此時這條線實在拉得太急,我連抱怨的時間都沒有,就看著前方那幾個移動快速的小點遠去。而我被迫右轉,成為身後跑者的領頭羊。

這是目前為止,跑得最痛苦的一段。前方 500 公尺看不到任何一個跑者,我不知道自己的相對位置、沒有目標可以追擊、在廣大而寬闊的城區頓失依靠。我期待著後面有跑者能夠超越,那就能順理成章的同跑一段,不過這樣的劇情始終沒有發生。而體力也在此時瀕臨臨界點,第十一英里首次掉出了 6 分 10 秒。

第十二英里進入了海濱。幾個彎道之後,終於再次跟主集團匯流,並找到當初那幾個半馬跑者。擠出最後一丁點的力氣,我別無選擇。

「為什麼明明這麼痛苦,我卻無法放棄跑步?」
「明明訓練這麼艱難!明明比賽這麼痛苦!為什麼我還是一再回來?」

集團的步伐開始凌亂、身旁的喘氣聲粗糙而急促。無論你做了多足的準備,無論你是菁英跑者還是市民跑者,所有人在最後的一英里,都是用僅有的生命在戰鬥。在這個基準點上,跑步是前所未有地極致平等!

我無法分辨喘氣跟心跳的頻率,甚至無法分神看表上的時間。潛意識中我知道今天也許不會創下最佳成績了:即使我始終按著計畫跑,但錶上的時間跟官方標記差距都在 0.3 英里 (500 公尺) 上下。但我沒有放棄,即使身體裡只剩最後幾滴燃油,也要以最好的姿態通過終點。

回到市場街的最後直線,吵雜的觀眾擠滿了兩旁的街道。灣區大橋在湛藍的天空中如此寧靜而耀眼,而橋底發起最後衝刺的跑者也絲毫不遜色。幾萬個跑者的衝刺頻率,搭配上千加油群眾的群起喊聲,連鐵道都會為之顫動。

「不要放棄!」「你跑得超棒!」「最後五百公尺了!」

模模糊糊的意識中,我看到官方計時器出現在眼前,顯示了 1:19:40
汗水順著褲角一路流到了鞋子裡,身體火燙而眼神炙熱。我彷彿過熱的火車頭,在喊聲中通過了藍色的終點線。

官方時間顯示 1:19:50

我坐在賽道旁,試圖從疲憊不堪的身軀和精神重新集中注意力。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我就完全放棄計算時間,而最後完賽的 1:19:50 更是在意料之外。當然,是出乎意料的差。
我苦笑著按下了儲存鍵,幾乎是同一個時刻,Garmin 跳出了提示 – 最快半馬:1:18:00
苦笑轉而化成了微笑,我欣然接受了這個結果。

這代表,如果是標準賽道,我的時間是完美的 1:18:00. 不過因為賽道長了,或是我因為避免跑者的繞道,造成我最後多跑了 0.3 英里 (500 公尺) 的距離,而這 0.3 英里 的差距,就是 1:18:00 以及 1:19:50.

所以我是輸了面子,但贏了裡子。官方成績雖然沒有創下最佳,但平均配速是前所未有地快,而且是在挑戰性更高的賽道上,跑了更長的距離。最重要的是,因為我沒有看錶,沒有因為官方成績未達標而放棄。反而在最後一刻都是全力以赴,沒有任何一絲保留。
我疲憊地走在舊金山晴朗的天空下,沒有創下最佳,心裡卻是滿滿的。清瀨的那句話,在此時若有似無地又飄過了我的心中:

「你覺得形容一個跑者,最好的方式是什麼?」
「我覺得不是快,而是強。」


Official Time: 1:19:50
Place: 24 of 4607 (top 0.5%)
Distance (on watch): 13.42 miles (21.6 KM)
Pace (on watch): 5:57 min/mile (3:42 min/km)
Cadence: 187 spm; Stride Length: 1.45m
Heart Rate (Avg/Max): 180/191 <= Yes. I fought hard.

一生懸命 (o) 醫生待命 (x)

眯眯眼也很好唷!

圖文來源:許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