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路跑賽事熱潮衰退了,原本報名秒殺的賽事,現在都留有空缺。那這些跑者去哪了呢?
普遍從賽事熱潮褪下的跑者,有一部分回歸了現實生活,而純粹以『健康休閒跑』為主,絕少再參加賽事,這是可以想見的必然衰退率;而另一部分的跑者則追求『希望變得更強』為目標,聚集了夥伴集合訓練,或是參加了為進步而設立的團體訓練活動。前者的損耗可以想見,而後者降低出賽頻率是為了累積能量,準備A標賽事的挑戰。在不久前的趨勢觀察裡,許多人點出這樣的路跑趨勢。
在2017年許多知名品牌紛紛開設了訓練營,包含 NIKE 進行徵選 FAST42 的人選甄選、以及由蔣介文擔任總教練的臺北馬拉松訓練營,以及知名穿戴品牌 Garmin 的全馬PB班以及訓練營、Brooks跑步訓練營等。實在不難觀察出,儘管2016年路跑賽事熱潮下降,但似乎有更多的跑者湧入訓練隊伍中,企以找尋自己更強悍的一面。
對於亟欲突破個人紀錄的跑者而言,參與訓練營的培訓是非常必要的。從訓練課表細節到訓練恢復等都有很好的安排與整合。但也有跑者反應,普遍的訓練營、訓練團隊活動都舉辦在北部位置,而中南部就似乎沒有整合同樣能量的空間或品牌。
實體的訓練營有著名人加持、或是品牌加持,但訓練基地與交通上不方便仍是訓練營常存的問題;此外,儘管訓練營每周都會安排一到兩次的時間進行訓練,但確實不是每個人都能順應配合訓練時間的安排。一開始的漏課,訓練進度無法跟上,往往會導致中後段的常態缺課。
在歐美各地,線上課表是運動員訓練的主流之一。你可以找到歐洲的越野跑教練購買訓練課表;或是在Runner World依照個人表現取得一份十六週訓練課表;想嘗試進步的跑者不難找到許多跑步好手開設的教授訓練網頁,你可以設定自己的體能與過去賽事成績,並以不同的價格得到一份課表。透過這份課表與教練溝通客製化調整訓練環節,線上討論一對一經驗傳承。
訓練課表客製化的好處就是,跑者可以活絡地調整訓練課表,並且以更專注與有效率的方式完成課表安排,而後盡速回到工作崗位,或與親人朋友互動的生活當中;而線上課表的壞處則是人我本身對於訓練課題的遵守度與完成度,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完整落實完成課表。或許八折九折,或者降低原本要求的強度,這些下修的關鍵有許多部份取決於紀律性、以及沒有其他跑者一同督促的外力壓力。除此之外,沒有實際碰面做訓練討論,也可能是許多人顧忌的問題點。
所以如何能跨越時間與地理環境,建立虛擬訓練營隊,順應教練安排線上課表,並能與共同參與的跑者彼此勉勵加油、監督彼此訓練完成度等等,就成為線上訓練營最大的企圖。
就這個觀點的趨勢變化, Garmin Sports 就有非常大的突破與創舉。可以透過下載 Garmin Sports App或是網頁版,去選擇離家近、交通方便的訓練營或是團跑活動,並透過訓練營、團跑活動中找到適合自己程度、便利的課程,而後依循其中的訓練計劃進行跑步訓練。而如果只是想找人一起運動,同樣的也可以透過Garmin Sports找到同好;或是自行成立訓練營、以所在位置或是訓練營的重點找到周邊有意參與活動者。
一個好的訓練基地,訓練時間應該是方便參與,地理位置以方便為主;參與訓練營除了有專業的教練進行指導外,也能鞏固在『訓練的辛苦』與『彼此激勵』的氣氛上頭。除此之外,跑者也可以藉由這樣的平台找到熱愛跑步的跑友們,透過揪跑的方式打造團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