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東吳超馬海外參賽選手(1)──選手的養成期?

0
641

偶爾跟跑馬的前輩聊天,都會談到24小時賽超馬選手的養成期,大概是幾歲的選手或是經歷過多少年的訓練才能到達好的成績。十年?二十年?

答案其實沒有完全的一定,原良和在42歲時跑出285公里,關家良一在40歲跑出275.6公里,工藤真實在47歲跑出255公里、Yiannis Kouros在40歲跑303公里,很多選手似乎從35歲到55歲都有不同的分布,當然選手開始訓練的年齡也有很大的關係。27歲石川佳彥在今年跑出270公里,但他很年輕時就開始訓練。

這次即將來到台灣參賽東吳超級馬拉松的法國跑者 Stephane Ruel,2010年參賽48小時賽跑出289.6公里、好些年的24小時賽都落在220公里以下。2011年他創下個人馬拉松最佳成績是2小時48分,2016年仍維持在2小時49分。超馬的表現在2013年之後開始有逐漸地提升:

2013→230.9公里
2014→252.2公里
2015→250公里
2016→257.2公里
2017→260公里

幾乎每年都有一到兩次的24小時、甚至是百公里或一百英里的競賽做為調整。今年在北愛爾蘭24小時賽他以51歲的年齡跑出260公里。跑步的速度、體力或許會隨著年齡而下降,但確實也不少運動員能維持很好的成績。年齡或許是影響運動員生命的要因之一,但或許對超馬運動員則影響較小。

有一回跟前輩聊天時,他感嘆地說台灣太少人願意踏入超馬競賽 (因為超馬訓練要有穩定的經濟來源與方便訓練的時間)。如果有更多人願意投入超馬、也有主辦單位願意承辦計時賽,或許未來會有更多耀眼的表現。

2013年楢木曾經來到台灣參賽東吳超馬,當時帥氣的面貌受到許多東吳女學生的歡迎。但楢木十士郎卻不是只有外表而已,現年42歲的他在北愛爾蘭世界盃跑出251公里、不俗的成績。

因為想要更為健康,於是30歲開始跑步。2008年開始踏入超馬主要是挑戰長谷川盃山岳耐久賽、以及山口100萩往還140公里賽等越野跑賽事。雖然在越野賽的成績不俗,但或許不是他善於的運動項目,所以沒有甚麼特別的新聞性。

2012年他在薩羅馬湖百公里賽以7小時11分45秒奪下第七名的成績,四個月後又在神宮外苑24小時賽以252公里奪下第三名的驚人成績。此後,他把競賽重心擺到了24小時競賽。

2013年在五月份的IAU世界盃24小時賽以255.9公里奪下第六名,也是日本超馬隊當年度表現最佳的選手。但2013年再次參賽神宮外苑只跑了一百公里就決定放棄,並積極準備年底舉辦於台北士林外雙溪的東吳大學國際超級馬拉松賽,這一年他跑出252公里奪下第四名。2014-2015年神宮外苑賽都跑出258.6公里以及241.8公里等成績。

楢木十士郎在2012年參賽24小時競賽至今,幾乎每年都有240、甚至250公里以上的表現,他個人的最佳成績是258.6公里,雖然其光芒偶爾會被石川佳彥、重見高好掩蓋,但其穩定的實力與競賽策略總能跑出不錯的成績。他習慣的參賽策略是在前12個小時先爭取140公里以上的成績,後12小時則會穩定地完成比賽,大概是前12小時56%與後12小時44%的競賽策略。

對30歲才開始競賽的楢木十士郎而言,跑步是一種競爭也是一種樂趣。儘管專攻的項目是24小時競賽,但他也承認對24小時競賽帶著複雜的情緒,因為24小時賽本質是痛苦與緊張、以及許多感受的集合。或許也是如此,才顯得迷人。

#東吳國際超級馬拉松
#2017年12月2日上午9時
#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田徑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