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榮耀的一年──2017東吳國際超級馬拉松 (上)

0
2223

12月2日的早上,外雙溪校區的東吳大學下著雨,雨漬陰黑了整塊土地,儘管下雨與陰涼的氣候,卻沒有阻擋跑者們即將起跑的決心。但一早起就是陰雨天,多多少少會為跑者染上一層憂心的陰霾。

每一年的東吳超馬賽就像同學會一樣,四面八方來自國內外的好手們群聚一堂,平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很難能聚在一起。但共患難的朋友總有革命情感,也是如此,見面時總有聊不完的話題。特別是今年恰好有許多選手都代表其國家參賽北愛爾蘭世界盃比賽,所以並不會太陌生。

除閒話家常討論比賽準備外,外國選手也會找協助補給的東吳學生志工們做補給策略的對談,而國內選手則熱身、裝備整頓,調整心情以面對競賽。東吳超馬24小時賽,一直以來都是亞洲區最被關注的超級馬拉松盛事,歷年來包含世界超馬冠軍、國際好手等都曾到訪挑戰。

今年首次來到台灣參賽的青谷瑞紀,滿滿的笑容與對跑步的堅持,一次擄獲了許多跑者的心。不同於前幾年風靡東吳超馬的工藤真實,儘管青谷沒有雄偉的成績,但她親切的笑容與堅持的毅力依舊感動人心。她這次競賽狀態不差,但跨入深夜後開始體力下降,中間有七個小時跑跑走走,最後以195.3公里完賽。

今年的東吳超馬秉持『堅持到底,永不放棄』的精神,並邀請超馬媽媽邱淑容女士一塊來為東吳超馬選手們打氣。邱淑容曾於2007年東吳超馬賽擁有211公里的驚人紀錄,所以也是許多超馬好手的指標型人物。

早上九點在槍響之後,跑者們魚貫穿越晶片感應點,此起彼落地想起『嗶嗶』的聲音。今年共有四十二位國內外好手群聚,國內選手共有二十四名,而來自海外的選手分別來自十多個國家包含德國、英國、波蘭、日本、匈牙利,其中不乏是國家紀錄保持人以及超馬冠軍好手等。

開跑後,來自香港的鄔棕輝與英國跑者丹勞森首先進入攝影鏡頭中,兩人分別跑在一二道,步調快捷似乎試圖與其他選手拉開距離。

最後一個進入鏡頭的24小時菁英選手,是來自馬來西亞的生命鬥士曾志龍。

今年東吳超馬海外好手來勢洶洶,所以剛開始選手配速以快節奏前進,包含楢木十士郎、史鐵佛尼胡耶爾與陀瑪斯魯道夫都以五分速開跑。三個人組成了一支小集團,並以高速持續刷過其他跑者。

台灣這邊也組成了隊伍維持均速前進,包含高志明、黃筱純與康庭瑞,列子中原良和也納入其中,四個人一起伴跑了很長的距離。

剛開跑時雖然下起了雨,但還好雨勢並不大,跑者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而一如東吳大學超馬賽的慣例,每年若不是至冷的陰雨天、就會是艷陽高照的大晴天。加上東吳大學地處外雙溪空曠處,夜裡的風吹來更為逼人。

第一個小時的熱身跑通常會決定跑者的配速要從哪兒開始,因為隨著競賽時間拉長,體力下滑隨之速度也會逐步下降。所以前面一小時必須要穩住配速,並信任自己體力能掌握穩定配速持續前進。即使是世界等級好手關家良一,開賽時也會以五分半、每小時11公里的配速前進。

在扶輪社為人們服務的跑者顏禾洋,受到許多跑者的擁護與愛戴。曾經於2015年在東吳超馬曾跑出211公里的紀錄,跑步能力非常好。但今年參賽出現類似股四頭肌外側發炎問題,數度調整卻未能痊癒,只能在完成50公里後跑跑走走,最後以69公里結束。但其雄心壯志卻一點也不減。

開賽後不久到達中午,原本雨濕的氣候漸轉暖和,跑者們陸續完成一個全程馬拉松並持續推進。雖然剛開跑的時候,氣氛較為凝重,但隨著競賽時間慢慢推進,跑者們也較為鬆懈下來,甚至還能邊跑邊聊天。

如何掌握好競賽的節奏,並保持步調不因其他人而出現暴衝,是繞圈賽最重要的關鍵。做好自身的體力分配,才能在二十四小時不停止的跑步中分配足夠的體力以完成每個階段應該到達的里程數。

除了期許再造東吳金標認證外,今年亦有數名台灣好手把目標指向國際標準,為了達到這樣的水準,男性跑者必須於24小時競賽中完成240公里,女性則是220公里。目前台灣男跑者只有陳俊彥、鄒雙喜達到國際選手資格,而女跑者則目前未有達此標準。

超級馬拉松競賽中,飲食與補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腸胃道的消化能力會直接影響到跑者的體力與耐力。而食物的遴選也是有風險的,所以跑者都會找尋適合自己腸胃、盡可能讓消化吸收更為迅速的食物。2012年原良和首次來台灣參賽東吳超馬,他在完成一百七十二公里後果斷棄賽,後來知悉除了肌肉疲勞外,長達十多個小時的幾次進食,卻未出現『排氣』。原良和本身是醫師,他認為腸胃可能有狀況,於是在健康的考量下決定棄賽。

來自中國廈門的華僑大學趙紫玉教授,本身也是傑出的超馬跑者,除了是去年的銀牌選手外,也多次來到台灣參賽24以及48小時賽。這次來到東吳賽,賽前膝蓋已存有舊傷,最後只跑了72.8公里便決定放棄。

「因為之後還有其他賽事,如果硬撐下去肯定會受傷。」趙紫玉表示。

時間將要邁入傍晚之前,原本的領先集團包含楢木十士郎、史鐵佛尼胡耶爾、陀瑪斯魯道夫與丹勞森。楢木十士郎加足馬力以四分半的配速攻擊出去,而其他三人仍維持五分左右的配速。楢木十士郎在此取得了一公里的領先,為了他最後突破個人24小時記錄奠定下很好的基礎。

多次來到台灣參賽的楢木十士郎,曾經在神宮外苑24小時賽跑258公里。這次參賽前半程幾乎都以五分半的速度持續推進,前12小時跑出143.2公里 (最佳狀態),而後12小時身體疲勞逐漸累積、加上最後五個小時出現進食障礙,但還是努力地支撐著完成118.4公里,最終以261.6公里奪下第二名也打破自己最佳紀錄。

儘管今年有十多名外籍跑者,但台灣跑者也不是省油的燈。每個跑者都是透過東吳大學篩選、脫穎而出的菁英,也都為這場經典賽事做緊鑼密鼓的準備。從補給品到裝備,從訓練到調整無一不具全。

本次最受歡迎的跑者並不是青谷小姐,也不是與翻牌員互動頻繁的丹勞森,而是在東吳超馬擁有高知名度的『超馬阿伯』黃崑鵬。儘管已有六十歲數,但體力與耐力卻不輸給一般人,其為人和藹且風趣的態度,讓東吳學生們折服不已。

黃崑鵬這兩年於東吳競賽都有兩百一十公里以上的表現,縱然這次參賽前狀況調整不佳,但反而由此更加砥礪自身,除了在前半程跑出120.7公里的高水準外,後半程也有98公里的進帳,最終以218.6公里打破自己過去兩年只跑出217公里的紀錄。賽後他與翻牌員、東吳學生們一一握手致意,受到許多人的熱烈歡迎。

日本隊伍選手今年表現呈現兩極化,曾於2014年東吳超馬跑出新場地紀錄285公里的原良和,今年參賽得有些突然,但似乎準備得不夠充分。開賽後四小時只跑了一個全程馬拉松的距離,後來就因為大腿後側舊傷走走停停,最後入帳調養,持續休息了三四個小時後,才又離開補給區進行下一段的跑步運動。但舊傷狀況未癒,而前陣子的神宮外苑也沒有恢復過來,所以只跑了四十公里,最終以88公里作收。這一次儘管沒能跑出佳績,他卻全程待在日本超馬隊的補給區內,不時地給予其他日本跑者們加油打氣。

時間跨入四五點之後,台灣跑者開始逐漸下修配速,原本五分半配速下修到六分鐘一公里,原本一小時跑10公里的調整為一小時跑9公里。原本前期由闕鐵城維持領先,但接近傍晚之前,闕鐵城開始速度下降,而高志明、康庭瑞與賴偉民也逐漸把排名往上拉。而黃筱純則是在下午三點左右(約開賽後六小時)就脫出隊伍,以自身步調前進。

在2015年24小時賽跑237公里的闕鐵城,今年準備得非常充足,但開始傍晚後身體逐漸失溫,雖然幾次進行調整以及補充熱飲,但最後仍在晚間十點多進入醫護站打點滴及提升體溫保護,最後完成了120公里,留下淡淡的遺憾與無奈。

這也證明了東吳24小時超馬賽百分之百的高風險與不確定性,即使擁有充足的準備,也可能因應其他外力因素而出現異常。曾於2010年奪得IAU 24世界盃優勝的井上真悟對此有很深的體悟,他認為在24小時競賽中,體能準備必須與風險管理納入同一個階層進行調整與準備。越能降低導致狀況異常的風險發生率,就能有效地降低後半程失速與無法持續競賽的機率。

時間越晚,天氣越寒,跑者除了更衣外,也能感受夕陽照耀在臉上、殘存的溫暖。近幾年超馬世界盃,除了日本跟美國是有歷史的強國外,波蘭也於最近崛起,而來自波蘭的安得魯拉吉國斯基更是波蘭的代表選手。除了在斯巴達超馬奪冠外,24小時賽也有256公里的好成績。去年他首度來到台灣,只跑出差強人意的207公里;今年捲土重來,雖然跑出245公里成績,但被鋒芒太露的十士郎與石川佳彥、以及打破場地女子紀錄的柯特妮所遮蓋,然而,他的實力依舊不可小覷。

距離開賽已經跨過八個小時來到下午五點,這次東吳超馬賽事可看度非常高:外國好手助拳金牌認證,國內好手瞄準國際選手標。針對國際選手標準:男跑者240公里、女跑者220公里。

擁有多年跑馬經驗、首次挑戰24小時賽就跑出234公里的何信言先生,這次除了擔任選手補給員外,也以超馬跑者的身分為選手們打氣加油。

何信言提出針對240公里的見解與建議:如果把24小時細分成三段,就是三個八小時階段。第一個八小時是早上九點到下午五點,跑者清醒度高,盡可能跑90公里。第二個八小時從下午五點到凌晨一點,跑者雖然疲憊,但還能保持清醒,這時要盡可能跑80公里。最後的八小時是凌晨一點到隔天早上九點,這時候跑者的疲憊與睡意都會非常難耐,但還是要盡可能跑70公里。如此才有機會在24小時賽中跑240公里。

一開始的天色光亮,是跑者們的天堂,下一個階段,則是開始步向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