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WMTRC山徑越野世界錦標賽 中華代表隊點將錄

0
33
圖片來源 : https://www.facebook.com/ctau.ngo

2025 WMTRC 山徑越野世界錦標賽,將於9月25日至28日於西班牙-坎弗蘭克庇里牛斯地區(Canfranc-Pirineos, Spain)舉辦。這場由世界田徑總會(WA)、國際超馬總會(IAU)、國際越野跑協會(ITRA),及世界山岳跑協會(WMRA)四個國際型組織共同主辦的山徑越野世界錦標賽,是全球越野運動的關注焦點。今年有來自全球5大洲73個國家、1600多名運動員以及上百名工作人員的投入與參與。

中華隊由田徑協會與超馬協會合作辦理組隊,派出19位男子、14位女子分別出戰四個賽程:

  • 登高組(8位)-劉懷傑、江晏慶、蘇信凱、黃泓淯、曾晴、鄭柔、黃詣淳、林愛娟
  • 經典起降組(7位)-林柏宇、詹傑凱、曾詠鉦、李偉誠、吳佩倫、赫嵐妮、黃敏惠
  • 短距離越野組(9位)-張致遠、江羽健、張岱偉、郭泓毅、吳智凱、高琬雲、郭雯琦、李佳晏、吳怡諍
  • 長距離越野組(9位)-許松明、吳祥裕、蘇漢卿、鍾易霖、王家杰、林聖紘、莊雅筑、董孟芸、謝雯婷

總共33位選手,陣容是歷屆之最,每一位選手們都已蓄勢待發,將以最自信的姿態站上世界級賽道!


2025 WMTRC山徑越野世界錦標賽組別介紹


Uphill 登高組 (6K)


  • 起跑時間:9月25日(四)
    男子組10:00 (台灣時間16:00)
    女子組11:00 (台灣時間17:00)
  • 距離:6.5公里
  • 總爬升:986公尺


Short Trail 短距離越野組 (45K)


  • 起跑時間:9月26日(五) 08:00 (台灣時間14:00)
  • 距離:44.5公里
  • 總爬升:3,700公尺
  • 限時:8小時


Long Trail 長距離越野組 (82K)


  • 起跑時間:9月27日(六) 06:00 (台灣時間12:00)
  • 距離:81.2公里
  • 總爬升:5,413公尺
  • 限時:15小時


Classic 經典起降組 (14K)


  • 起跑時間:9月28日(日)
    女子組10:30 (台灣時間16:30)
    男子組12:30 (台灣時間18:30)
  • 距離:14.3公里
  • 總爬升:820公尺



選手介紹


登高組


  • 劉懷傑—保持樂觀,做就對了

    在還沒越野跑之前,懷傑的運動幾乎都是騎單車偶爾爬山、跑步,從2008年持續到迄今。2023年某日去谷關爬山後,對越野跑的爬升跟山徑的速度感開始有了興趣。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一場的松鶴越野比賽,早晨就開始下雨,一直到比賽結束到終點還在下著雨,全場的人只有他一個人穿長褲。後面陸續報名鳴鳳越野、墾丁XTERRA 21k 、龍虎鳳神獸組跟年初的發發爾衛國手選拔賽,一路上才慢慢認識越野前輩們,跟新生代的年輕好手。「很榮幸可以入選國手,前進西班牙。期許自己,全力以赴,中華隊加油!!」

圖片來源: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
  • 江晏慶—「然而祂知道我所行的路,祂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 約伯記23:10

    晏慶目前是專職的跑步/越野跑教練,創立與任職於 Cliff Coaching System 以及尼希米戶外運動。接觸越野跑運動至今有16年了,起初因著好勝心使然,經歷很多挫折、受傷,後來在獨自訓練的過程中,學習放慢速度,才漸漸發現越野跑運動其實有很多美好的元素,能夠讓他很放鬆、自由的沉浸在與大自然的互動中,它也讓晏慶更認識自己,也透過競技和挑戰,探索很多未曾想像過的領域和專業,他非常享受這樣的過程。

    這些年他參與過大大小小的賽事,每場賽事都令他印象深刻,最難忘的還是2024 UTMB CCC,事前花了8個月準備這場比賽,從年初經歷車禍受傷、復健、回歸訓練,到整趟在霞慕尼的旅程,以及賽事的過程,回憶起來都像在作夢一樣。回國後,參與了10月份的Trans Jeju by UTMB 100K,拿下總排名第五名,這是他第一座的UTMB國際系列獎牌和最好的名次。

    2025 WMTRC 他報名的是登高組,他表示,這並不是他最擅長的領域,但這也是他選擇報名這個項目的主因,希望透過準備世錦賽的過程,把爬坡練得更好,推高自己能力的天花板。期待能夠再有所突破,有機會更靠近國際頂尖運動員的水平。

    「人生中有許多的事情、高山低谷,不足為外人道也,只有神知道。
    我相信,經歷過這些試煉,
    有一天生命必能如精萃後的金子般,純淨、剛強且有韌性。」

圖片來源: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
  • 蘇信凱—永遠不倒的是勇士,倒下後能再站起來的,是勇士中的勇士!

    繼上屆奧地利後再次幸運的選上中華隊,年紀也為本屆代表隊幾近最大齡的選手,由鐵猴子成為了『鐵哥』。朋友們稱他為鐵猴子,從事家電產業工作。求學期間主要接觸跆拳道及籃球,退伍幾年後逐漸遠離這些肢體碰撞的運動, 34歲全馬Sub3後,決然轉投入符合自己個性的短時間運動項目-登高賽。自主訓練期間,平均約4點起床9點就寢,受傷或中颱以上氣候影響才會停練。

    從國內的賽事開始,陸續在新光摩天大樓取得三連冠及台北101登高賽菁英組第三名的成績;2016年起他接到世界登高賽聯盟邀請,參與世界巡迴登高賽,參賽地點包含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菲律賓、大阪、首爾、雪梨、紐約、阿布達比…等多個城市;更在2017年取得世界登高巡迴賽的世界第六的排名!這期間獲新北市頒贈傑出運動員獎,並加入廣州塔世界盃的代表隊。

    2020年因疫情及賽事停辦原因,已屆不惑之年的他逐漸退出登高賽事;直至疫情後才再開始投入競技賽事,並展開投入在山徑的爬坡訓練。與過去不同的是,現在更加長時間於山林內,卻也更能享受並大口呼吸大自然!近幾年其實已鮮少參與正式賽事,不過爬坡運動早已成為生活中的一部份,日日進行幾乎不曾中斷。信凱個人鍾情的領域依然為登高爬坡組,因應世錦賽賽道多為跑動性高的路線,訓練內容大半著重在土徑及公路上坡,期待於正式比賽時在梅花旗的加持下跑出理想成績。

圖片來源: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
  • 黃泓淯—每個人都可以用努力寫下屬於自己的故事

    目前仍就讀物理治療學系的泓淯。從小喜愛的運動是桌球,接觸跑步是因為大學體測要測3000公尺,當時還跑不進標準的14分鐘。後來越練越有心得,結合本身爬山的興趣就變成越野跑。後來開始嘗試參加越野跑的賽事,最有印象的是2023年的FT40,雖然總排在14名,但準備過程中提升了許多實力和越野經驗。如果是以自我挑戰來說,最有印象的是2023年中的玉山單攻挑戰,在惡劣天候下以4小時6分完成。

    他自覺不是有天份的選手,在大學之前是很排斥長跑的,又喘又累又熱,後來才漸漸曉得,耐力運動的魅力正在於一步一腳印,沒有捷徑。每個人都可以用努力寫下屬於自己的故事。2025世錦賽,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具規模的參賽團隊,他相當感謝廠商、協會的努力讓他們無後顧之憂的準備比賽,儘管夏天非常炎熱,但想到許多人背後的支持,也能咬著牙撐下來。因為,他們從來不是孤軍奮戰!

圖片來源: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
  • 曾晴—不設限,專注當下,才能全力以赴,展現最好的自己

    曾晴於新創公司擔任軟體工程師一職,腦中總是冒出一些奇怪卻有趣的點子。喜歡挑戰自己,也享受探索未知的過程。特別喜歡登高時的過程,即使很喘,仍然堅持一步步往上。那份咬牙堅持後的成就感,往往比結果本身更令人難忘。

    起初是為了提升馬拉松的表現,才開始在山徑上訓練。沒想到這份原本只是輔助的訓練,卻讓她深深愛上了越野跑。在山裡奔跑的時光,她能專注於每一步,暫時遠離生活中的紛擾,那是一種身心的釋放。

    今年的選拔賽,她原本將目標放在40公里短距離組別,因此整個備賽期都專注於耐力訓練。雖然這並非她擅長的距離,但她仍然想挑戰自己,希望能戰勝弱項。最終沒有達成理想成績,不過兩週後還有一場短距離登高選拔。由於準備時間不夠,加上方向與之前的專項不同,只能在有限的時間裡調整心態與訓練策略。比賽當天,我發揮了全部實力,最終成功脫穎而出。

    這段經歷也讓她在備賽中學會更細緻地觀察身體的變化,更清楚哪些時刻該堅持,哪些時刻該調整。特別是遇到狀態不佳、體力下滑的低潮,更要專注在自己節奏,才能穩穩的前進往往還能逆轉局勢。未來的比賽中,她期待自己能在瞬息萬變的環境裡,保持穩定的心境,跑出屬於自己的節奏。【延伸閱讀

圖片來源: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
  • 鄭柔—每天 1.01,勝過 0.99。持續小進步,累積就是大不同

    現職空間資訊工程師的她,熱愛挑戰、樂於突破自我。閒暇之餘積極參與多項運動,包括游泳、鐵人三項、網球與羽球,不僅鍛鍊身體協調性,也深化了她對運動的熱情與堅持。

    因緣接觸「捷兔 HASH」越野夜跑後,深受山林奔馳的療癒與浪漫吸引,自此投入越野跑訓練。2021年初次參加鳳凰越野賽即獲佳績,後續於101登高賽、八仙登高賽、谷關選拔賽及聖母山莊登高等賽事中亦有亮眼表現,讓她看見自身潛能,並開始系統性訓練。曾參與 NB、HOKA、傑西等跑班,並搭配喜滋體能與練功房The Pain Cave進行肌力訓練,持續提升表現。平時亦重視恢復,包含滾筒放鬆、運動按摩與充足睡眠,並多次獲 GARMIN APP 頒發「睡眠專家」勳章XD

    熱愛旅行,曾參加多次國際賽事,包括 UTMB 濟州島、UTMB 清邁、日本 Mt. Fuji 及 XTERRA 張家界,很喜歡跑旅探索景點。此次獲選代表台灣參加世界山徑越野錦標賽WMTRC,是她首次以國家隊身份出賽,感到無比榮幸與使命感。感謝GF教練冠偉的指導與提醒:「專注完賽,傾聽身體,穩定發揮訓練成果。」期盼能在賽場上發揮應有實力。TEAM TAIWAN 加油!

圖片來源: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
  • 黃詣淳—跑步是生活的一部分

    喜歡在山裡奔馳的詣淳,多年前開始走進台灣山岳。她說,山帶給她許多難忘回憶,也包括無常。踏入越野跑,是因為前輩阿威邀約當年新的風潮「在山裡跑步?!」她就穿著舊布鞋參加人生第一場野跑比賽。雖然當時下坡嚇壞了,但也因緣際會認識莎莉,爾後在台中相遇,帶她去大肚山晨泳的日子讓她漸漸認識越野的世界。期待這次能在西班牙,和各國好手一起跑山

圖片來源: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
  • 林愛娟—堅持到底,努力圓夢
    「這是場驚奇之旅!」過去20年將所有時間奉獻給家庭和事業的愛娟,對她來說「好好運動」是件奢侈且如此遙不可及的事,但人生可不想如此乏味無趣,必須濃墨重彩來上一筆才行。愛娟說:「其實這事說來相當簡單,就是含辛茹苦把屁孩養大,開始就業或外地求學去了,終於卸下重擔,老娘要好好運動囉!」

    疫情關係,和大家一樣先往山裡跑,首先計畫登玉山,訪嘉明湖(月亮的鏡子)…等,但由於怕跟不上隊友腳程,因此一有時間就會上觀音山或七星山來個瘋狂訓練,後來胃口越來越大,一度還練到八仙山去,之後甚至還參加了幾場登高賽,這也就是後來發生的故事。原本就相信人生會有無限的可能,更從來不會自我設限;昨日還妥妥的運動小白,如今也能華麗轉身登上國際賽道。坦白說,壓力真的很大,但她仍期許自己必須拚盡全力,咬緊牙關和隊友們堅持到最後,榨乾身上最後一滴汗水,倒在終點才能罷休,或許就當它是最終篇章,必須奮力拚搏一舞,請拭目以待!
圖片來源: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

經典起降組


  • 林柏宇—心之所向,身之所往

    現職銀行員,從小就熱愛運動,高中加入棒球社,大學是乙組校隊,出社會之後開始登山接觸山林,2022年偶然間參加我第一場的越野賽事-Formosa Trail 40km。賽事中見識其他選手在賽道上穩定的跑動力,實在的震懾了他,這就是越野跑。

    柏宇喜歡在野徑上帶點速度感,時而緊張專注在自己的呼吸、腳下每一個踩點,時而放鬆享受徐風吹拂,為風景佇足。2024年臺北馬拉松破三,是他開始科學化訓練的起點,明顯感受自己的跑動能力又獲得提升,他也謝謝教練-張桀銘,持續的在訓練的路上提供協助。這次備賽期間雖然遭逢傷勢,休養了三週的時間,傷癒後剩下有限的時間,先恢復到受傷前的強度再針對專項做訓練。

    從小就有棒球國手夢,越野跑國手也算小小圓夢了。站上世界的舞臺,深知自己的渺小,不管能力的強弱,大家都是熱愛越野跑這項運動,期許自己把能力豪無保留的展現出來,不留遺憾!

    「Let’s fight for Team TAIWAN !」

圖片來源: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
  • 詹傑凱—以前跑步是興趣,現在越野是人生,未來猶未可知,繼續做夢吧

    傑凱成長的泉源是,不斷地在人生中撕下旁人貼上的標籤,目前最新的標籤是跑步不能當飯吃,希望未來越野跑選手,不僅不用吃土還能產生黃金。小時候的求學過程沒有太多體育背景,只有純純的升學主義,到了大學,突然覺得成為校代表隊是一件蠻榮耀的事情,但除了在學校系際盃壘球賽拿了冠軍外,在爭取壘球及保齡球的校隊都被拒於門外,於是這份遺憾擱置到了現在。

    JC,江湖人稱越野精算師,目前任職於測試實驗室擔任助理研究員,也是越野跑選手兼教練,今年有幸入選WMTRC越野跑世錦賽中華隊代表選手—經典起降組,努力是必然的,希望將這份榮耀書寫在歷史的洪流中,並期待未來女兒可以看見。

    他自述自己的耐力運動起點相對的低,因緣際會下,從研究所開始參與到馬拉松、公路車、鐵人三項和登高賽等等的項目,接觸越野跑僅有短短的五年,誰曾想一位半馬跑河濱路線足足跑了快三個小時,在賽道上瘋狂被阿公阿嬤刷卡的小伙子,在若干年後能成為國家代表隊去參加越野跑賽事。「耐力運動只有累積沒有奇蹟,更沒有橫空出世」。而身為越野跑選手,他認為最重要的支持後盾就是另一半,沒有這份家庭支柱,就沒有外表的光鮮亮麗,所以必須要在這邊告白:

    「走過這麼多風風雨雨,歷經挫折跟許多無眠的夜晚,
    和妳一起只會將未來打磨的更加璀璨,感謝老婆,我愛妳😘。」

圖片來源: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
  • 曾詠鉦—當我認真時,連自己都害怕

    平時經營自家公司,假日偶爾協助老婆早午餐店擔任煎手,工地與家庭是他生活的日常,而運動則為心靈的出口。最初因朋友邀約參加鐵人三項接力而接觸跑步,沒想到一跑就跑超過十年的旅程。勇於嘗試的詠鉦挑戰過鐵人、公路馬、越野車等,但最吸引他的還是山徑。那種穿梭林間、與地形對話的自由感,讓他深深著迷。過程中也經歷過低潮想過放棄,但一步步學會調整、恢復與堅持後,他發現運動帶來的,比單純的速度與成績還要更多。對他來說,每一場比賽都很深刻。2023 年在奧地利參加世界越野錦標賽垂直賽,讓他體驗到與世界頂尖選手同場競技的震撼與差距,每一次完賽都像是一場與自己的和解。也有些比賽讓他學會了如何耐心調整,面對身體的限制與心理的拉扯。這些累積,成為他跑步人生中最珍貴的養分。

    如今,他希望 2025 年在西班牙Canfranc的世界山徑越野錦標賽14公里經典賽,能再次把這些累積轉化為國際舞台上的表現,榨乾自己毫無保留。

圖片來源: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
  • 李偉誠—保持正能量~為自己勇敢

    偉誠是科班出身的田徑選手,從事田徑逾十年,有一天在與學長聊天過後,試著轉換跑道走進山林裡,越野帶給他與田徑場不同的感覺,沒有制式的約束與框架,讓他能更自在的跑動,心境也變得更加舒坦,於是他開始報名越野賽事正式踏入越野跑圈。

    提及最有印象的越野賽事,就是國手選拔賽事的Far Far Away 東卯山14K起降組,開賽前五分鐘站在起跑線前,他感受到大家對於競爭國手行列的企圖心都很強烈,在張力逐漸升高的情況下,他的越野啟蒙學長陳威廷出現,給了他建議和安定感,最後順利獲得第三名,也讓他在越野賽事遇到其他前輩們時,能有自信與之競爭。

    他同時感謝越野大神江晏慶學長,當他取得國手資格的當下,第一時間主動聯繫提供他一對一個人化課表,讓他在備賽期間有完善的訓練系統,所以希望藉由這次的世錦賽,好好展現這三個月積極備賽的成果,同時感受國外的賽事氛圍累積經驗。

圖片來源: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
  • 吳佩倫—永遠都要相信自己是個幸運的人

    目前就讀台北市立大學四年級的佩倫,田徑練了11年,這幾年開始接觸定向越野和越野跑,目前從事跑步教學和在戶外用品店打工。

    第一次接觸越野跑是因為參加了跑團的活動,之後剛好看到UP Sports推出了「跨界野行」的計畫,才算正式開始踏入越野跑的領域。第一次進山徑時就被越野的自由度和風景深深的吸引,可以走跑轉換、使用的肌群也很多樣化,在越野的過程中,感覺真的找回了心中的野性,一種很純粹的快樂。

    記憶最深刻的一場比賽是國手選拔賽的發發爾衛-東卯山起降。因為路線是原路折返,所以回程會跟後面的選手擦身而過,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好近啊!神經瞬間繃緊,腳步不自覺加快,就在折返後一公里腳大扭,也有想過放棄,但最後還是選擇了拚到最後一刻,忍著疼痛跑下山。

    這次備賽後期身體出了一點狀況,因不明原因導致角膜潰瘍,也因此住院了幾天,導致訓練中斷,近期已經好了許多,也期待這次比賽能讓拓展更多的視野,也希望能向前輩們學習更多的知識和技巧。

圖片來源: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
  • 赫嵐妮—越努力越幸運

    就讀清華大學運動科學系的她剛升大三。從小媽媽就常帶她去越野跑,當時覺得要跑步和曬太陽很痛苦,直到停跑一年後在國二加入田徑隊,開始接受規律的訓練。她也一路從比賽名次墊底到站上頒獎台,自此,她慢慢愛上了用累積訓練看見自己成長的過程。

    國中三年級時的 2019 Formosa Trail 16K,是她印象較深刻的一場賽事。16 公里的比賽,遠遠超過她平常跑量,但因為在山上跑步的快樂,一直到最後一公里都用盡全身的力量在衝。最終拿到女子組的第五名,但那次她最主要的收穫,是對越野跑的強度與艱辛深感謙卑。

    她說,備賽期間,感覺一直在重新認識越野。還好有跨界野行教練團的建議與指導,能夠對於訓練上的困惑有解答。希望這次去西班牙可以發揮出最好的能力!「越努力越幸運」這句話其實是高中田徑隊助教常常告訴她們的。直到了有了今年的突破,她才深刻感受到這句話的真實性。

圖片來源: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
  • 黃敏惠—盡其在我,順其自然

    目前在醫院擔任不分科住院醫師的敏惠。 小學時期,因懷著好奇與探索的心參與過各式各樣的運動社團。國中起,逐漸專注於定向越野與足球。足球的自由與團隊合作,以及定向越野的未知與挑戰都令她深深著迷。這些年來,持續投入訓練與比賽,也有幸多次入選代表隊,參與更高層級的國內外賽事。這些經歷逐漸開拓她的運動視野,也讓她深刻體認到運動與生活的相互滋養與緊密連結。

    與越野跑的緣分,始於 COVID-19 賽事停擺期間。當時,她經常在週末和定向跑友參加hash活動,一方面鍛鍊體能,一方面享受大自然帶來的清新與活力。2024年底,參加由UP Sports主辦的「跨界野行計畫」,開始系統性學習越野跑技術和補給知識。隔年,於「2025 發發爾衛」臺灣選拔賽中獲得女子起降組第三名,取得 2025 世界山徑越野錦標賽女子起降組的國手資格。

    這段備賽期間,她以登山王、繞圈練習和肌力訓練為主軸,特別加強上坡和肌耐力的不足。雖然醫院工時與睡眠的不穩定,加上大腿的不典型麻痛,為訓練安排增添不少挑戰,但在中西醫的協助、結構調整,以及跨界野行教練團的指導支持下,她在瓶頸中總能找到新的突破方式,並努力在訓練與恢復之間維持平衡。「盡其在我,順其自然」她會盡最大的努力,期許自己在賽道上不留遺憾,展現最佳狀態。

圖片來源: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

短距離越野組


  • 張致遠—在還能用力奔跑的時候,別讓自己待在原地,去探索、去感受,去站在那些從沒想過會抵達的地方

    目前是一名跑步教練、越野跑選手以及偶爾接案攝影師的阿遠。因為小學一年級想耍酷,所以去報名跆拳道社團,從那一刻起,人生就與運動息息相關。目前創立了一個跑步品牌,初衷是帶著大家享受跑步帶來的自我實現與挑戰,並且無拘無束的奔跑在山林間。

    在中學時加入了田徑隊,主攻長跑項目,因此一直都喜歡處在大自然的感覺。在2022年單日嘉明湖的過程中,愛上越野跑,但也在那時跟腱受傷,直到現在都還沒痊癒。越野跑療癒了他受傷低潮時的對自己破碎的想法,每當跑在山林中,那份喜悅是無可取代,也慢慢找回節奏、找回自信,他也很開心做了一個不後悔的決定,就是繼續跑下去。

    美國加州的「The Canyons Endurance Runs by UTMB」是他最有印象的越野賽事,50公里 1710m+爬升累計,他以4:13:25完成!這場賽事有說不完的體驗,旅程中也改變了他人生的想法。不過有一個特別的地方是,他與一群願意自費飛到美國的朋友組成一個團隊,有選手、攝影師、訓練師與護理師,大家都在沒有任何經驗的情況下,各司其職完成這次的挑戰。

    越野跑有一個完整的團隊真的很棒!這次的訓練週期走的並不是很完整,但對於西班牙山脈與人文依然保持很大的憧憬,他同時感謝越野跑讓他有這個機會去到西班牙,也期待能跟台灣隊的大家一起奮鬥,他將會拼盡全力,台灣加油!!!【延伸閱讀

圖片來源: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
  • 江羽健—越野跑是一段與自然共舞的旅程,也是我自由靈魂的延伸

    阿包,現役的越野跑運動員也是DMT越野跑品牌創辦人,來自新北市北海岸的石門區,土生土長的海邊囝仔。從小在海風吹拂下長大,養成了他喜歡自由、勇於挑戰的性格,而「自由」也成為他人生最重要的哲學與信念。除了運動員的身分,他平時也投入於越野跑教練的工作,希望能把自己在山林間累積的經驗分享給更多跑者。

    他接觸越野跑的時間大約是三年半前,雖然不算久,但卻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真正的契機來自新北 Hash 團體,在蕾哥的帶領與鼓勵下,他第一次感受到奔馳於山林之間的暢快,從此深深愛上這項運動。對他而言,越野跑不只是運動,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它讓阿包在每一次的呼吸、每一步的踩踏裡,都與自然緊密連結。在眾多戶外活動中,越野跑絕對是他心中的第一名,但他說他同樣熱愛游泳、潛水與溪降。這些活動讓他不斷親近大自然,並從中獲得力量與靈感,也讓他在不同環境下培養身體與心靈的韌性。

    回顧比賽經歷,最難忘的是 2023 年在奧地利舉辦的世界錦標賽。第一次踏上歐洲土地,一下飛機便被壯麗的山景震撼,那一刻他像個孩子般興奮與感動,能夠在那樣的山林中奔跑,至今仍是他最珍貴的記憶之一。而他最驕傲的里程碑,則是 2025 年世界錦標賽谷關選拔賽。那一天狀態極佳,跑起來異常順暢,最終拿下單場最高 PI720 分,這是多年努力轉化成實際成果的最好證明。

    在日常訓練上,因為白天要上班,他多半選擇晚上進行課表。週一到週五以有氧、速耐力與間歇訓練為主,週末則安排長距離跑。時間有限,所以特別注重每一次訓練的質量,確保專注與效率。正因如此,他才能在短短幾年內逐步累積實力,並持續挑戰自我。

    對他來說,越野跑是一段與自然共舞的旅程,也是自由靈魂的延伸。希望能以運動員與教練的雙重角色,將這份熱情分享出去,帶領更多人走進山林,發現屬於自己的自由。【延伸閱讀

圖片來源: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
  • 張岱偉—為健康而跑、為快樂而跑、為自己而跑

    人稱歐霸的張岱偉,目前是GO Formosa戶外運動學校創辦人之一,主要在推廣台灣戶外活動教育。從小就喜歡運動但表現沒特別突出,也非科班出生,大學跟研究所念的是資訊工程,畢業後當了5年的軟體工程師,最後受不了乏味的工作內容,毅然決然離職逐夢,踏進戶外圈,不斷學習累積戶外技能,再將所學帶給更多夥伴,更著重在越野跑教學及訓練上,希望能帶領更多人認識這項運動的美好。

    某一次登山看到有越野跑者像山羊般輕快飛過,當下就對這運動感到興趣,下山後就去買裝備,直接跑去-軍艦岩,開啟了第一次的越野跑體驗,更被這項運動的奔放自在給深深吸引。而非常目標導向的他,讓他曾經在追求更高目標的途中產生負面情緒,因為狀態不佳而沮喪、甚至痛苦,但只要提醒當初自己運動的初衷-為了更健康快樂,就能轉念並放下這樣的執著。努力從來都不代表成功,努力只是要給自己不留遺憾的過程,而這樣的過程正是生命中最大的感動。

    8月底剛結束的UTMB-OCC組,61k/D+3400m,完賽時間7:14:48。這場算是WMTRC Short Trail組前的驗收賽事,有達到他的預設目標,雖然不算是成績最高分的一場,但選手間高張力競技、群眾的熱情、霞慕尼運動天堂氛圍,都讓他難忘,更堅信越野跑是人生中最正確的選擇。

    近期訓練狀況跟驗收還算有在預期內,沒有讓自己受傷或是過度訓練就很棒,也在訓練中獲得更多的體悟及熱忱。他也清楚明白自己實力跟世界還有很大一段差距,但也因此更期待站上世界舞台,感受這些刺激並獲得更大進步動機,還是會拚盡全力、不留遺憾,並把自己健健康康地帶回終點。【延伸閱讀

圖片來源: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
  • 郭泓毅—一招練一萬遍,努力也是一種天份

    目前是一名機械工程師,同時也是咬人狗斜道野跑團創辦人、東海大學 EMBA 行戈會跑步教練,希望帶領更多人認識越野並愛上山林。

    他的運動旅程從小學開始,當時進入田徑隊體育班持續到國中畢業,卻因家庭因素而被迫中斷。離開賽場後的十幾年,他始終沒有忘記跑步。直到 2017 年,重新踏上運動之路,從路跑、鐵人三項開始,最後在越野跑中找回最初的熱情。

    越野跑吸引他的地方,在於它不僅是速度與耐力的比拚,更多時候是和山林對話及聆聽身體的聲音,無需在乎配速距離,享受當下的每一步,比起單純的跑步,越野需要在變化多端的地形中找到節奏,考驗體能,也磨練心智。

    自 2023 年專注越野訓練以來,他也在國內外賽事逐漸累積成績,最難忘的賽事第一次在國外比賽UTMB 濟州島站 50K 總排17分組第2,過程中翻了多次腳刀,幸好有團隊夥伴強大的精神力量,讓他挺過終點!這次能以2024棲蘭林道越野遴選賽事,50K國內第一名入選WMTRC短距離項目,他也表示會珍惜這難得可貴的機會,全力以赴,不留遺憾~

圖片來源: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
  • 吳智凱—只要心不要放棄,身體就會跟隨

    目前任職於銀行業的智凱,從小就很過動,喜歡嘗試不一樣的運動,畢業後多以跑河濱、偶爾做徒手健身為主,直到2019年知道了GO Formosa,也認識越野跑這項運動,才覺得它跟跑平路好不一樣!你可以在山裡跑走起來,心可以很自由且毫無拘束的。途中也有接觸其他運動像是滑板、鐵人、自由潛水,到頭來還是覺得越野跑是最喜歡的項目!

    在越野跑的活動期間,其實受過不少的大小傷,最容易也最常出現的就是扭傷,曾經有一度因為太頻繁的扭傷,在某次的國外比賽在開賽後沒多久就扭到,因而萌生了自己到底適不適合越野跑這項運動的念頭,好險這樣的想法沒有持續很久,最終還是有將比賽完成!就像彥博說過的「只要心不要放棄,身體就會跟隨」!

    香港大山競走挑戰賽是他近期印象深刻的賽事,這是一場有坡公路的比賽,全程約4.5k,爬升450,一開賽後張力極高,好多馬拉松選手往前衝,他也被帶了出去,後來發現原來前2k是最陡的應該要再保守一點,導致到後面幾乎只能慢慢跑,沒有剩餘的體力能夠再開一波回到終點!除了比賽的張力很強,他發現自己在賽後的核心溫度還一直處於高溫狀態,即使過了一段時間也洗了冷水澡,身體都還是熱的,這場比賽也讓他更加注意照顧自己的身體!到目前為止,虎豹雙棲越野賽17K總排第一名是他越野跑賽事中獲得的最佳成績。

    目前訓練配合著教練的課表來操課,狀態不錯,期待在比賽能夠突破自我拿到好成績!

圖片來源: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
  • 高琬雲—越是不被看好的夢想,越有實踐的價值

    本業為婦產科醫師的琬雲,原本只是規律運動的習慣,慢慢的開始跑馬拉松,跑進山林裡。她喜歡越野的自由,山林的寧靜帶來內心的平靜。2023年,她參加WMTRC國手選拔賽45k組別;因個人失誤,錯失短距離組入選的機會,但幸運地遞補上登高組別,第一次站上世界舞台。

    2025年國手選拔賽,她的目標始終如一,這次如願入選短距離組,更加珍惜這次的機會,將不遺餘力,希望能圓兩年前未完成的夢。看過世界之大,她深切感受到自身渺小,運動競技的能量,超乎勝負,鼓舞人心的渲染力,讓她趨之若鶩。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
    有大膽的夢,放手去試試吧!
    當你真心想要完成一件事,
    全世界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

圖片來源: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
  • 郭雯琦—不管結果如何,我相信自己

    雯琦從小就跟著父母登山海泳,形塑了喜歡在大自然中打滾的她,大學讀軍校,除了染了渾身殺氣,也因當時的軍事訓練開始接觸跑步,進而養成了跑步的習慣。後來因緣際會到竹科工作(BTW現在是竹科工程師),認識了頭份的越野跑前輩強哥和瓊慧,也進而接觸了新竹強,在強友帶領之下漸漸地感受到越野跑的樂趣。

    一比賽就會認真投入的她,在經歷過幾場艱苦賽事後,對於比賽開始有點抗拒,然而去年去參加了日本日光越野(National Park Nikko Mountain Running),由於這場比賽沒有ITRA點數,當年度很少台灣人參加,賽前反而毫無壓力,雖然被日本跑者的極佳跑動性嚇到,但整個賽道皆在日光國家公園內,搭配當季的楓葉環繞,寧靜又美麗的賽道環境,讓她再次感受到越野跑的單純與快樂。

    今年3月誤打誤撞入選WMTRC代表隊,要邊工作邊朝向目標持續訓練,有時真的會累到臉歪腰歪的,但感謝自己的幸運,在越野朋友們的心靈加持與陪伴下,也有笑有淚的渡過了揮汗如雨的夏季備賽期,接下來要面對有強度的WMTRC賽事,不管結果如何,她都會相信自己。”How hard can it be”, I said.

圖片來源: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
  • 李佳晏—享受吧一個人的跑步

    之前專攻馬拉松的佳晏,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參加陳在琮教練的老司機越野課,第一次認識什麼是越野,但後來仍以馬拉松為主,直到2024年在波士頓馬拉松再次遇到在琮教練,想之後跟著教練訓練,那時達成共識-目標賽事就是WMTRC的選手選拔賽。

    反正就8個月的練習時間,比了再說!平日課表練習之外,週末得跑大肚山、火炎山、谷關,最大的考驗和適應是因為她在文化局表演藝術單位工作,常常需要在假日晚上加班辦戶外演出活動,如何完成谷關一日三雄課表後,傍晚4、5點還像個人的出現在活動現場,那就必須更早更早起床,以及如何有效率(偷懶)選擇三雄以及安排順序,也逐漸發現似乎體能越來越進步!幸運地也感到意外的在選拔賽發發爾衛45k組得到第三名,於是訓練的旅程持續至今,希望世錦賽時可以穩穩地發揮訓練的成果,平安完賽!

    她自覺跑不快,小時候大隊接力都是候補或被超過的那個棒次,工作以後偶爾跑步舒壓,慢慢才發現她似乎滿適合這種個人的耐力運動。從來沒想到能夠有天成為中華台北代表隊的一員,山徑越野帶她到不可思議的地方,跑在清晨的山徑時總會發出驚嘆,那時山裡的顏色、溫度、聲音真的很美好!再等她克服更多黑暗,希望有天她能夠享受夜裡的山,跑得更久更遠。

圖片來源: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
  • 吳怡諍—Train Smart, NOT Hard.

    她起初覺得跑步很無聊,被朋友推坑爬山,再被推向越野跑,意外感受在山林的自由靈魂,在山林跑動好快樂,像隻越野小精靈般的自在飛舞。2022年因緣際會下遇見歐霸,接著展開在GO Formosa的越野跑教練的斜槓人生。第一次長距離賽事是Formosa Trail 75K,當時算是無頭蒼蠅般地堆跑量,零經驗直接上場,沒有系統化的訓練也沒有課表,換來的結果就是對於跑步有種厭倦感,眼睛一睜開就要訓練,但也只能鼓勵自己無論如何都要完成設定的目標。

    75公里結束之後,因為越野跑而累積的倦怠感,使得當時嘗試轉超馬跑道,意外發現原先為了越野打的底,與超馬需要大量肌耐力的特色剛好契合;且超馬的優點是每五公里就有一個補給站,不用自己揹沉重的補給品,跑在賽道上的放鬆感,也讓她之前緊繃的心態得到解放,意外的提升不少跑動能力,還不小心獲得了超馬賽的凸台好成績!在超馬賽道上,她找回對跑步熱情,認識到自己並非競速型跑者,慢慢累積成長才是適合她的方式,也再次重新投入越野賽場,回到初衷。

    今年因為參加CCS教練培訓營,選擇了一場自我驗收的賽事,在今年的中國河北省的大境門by UTMB,這次不同的是照著自己的課表安排做訓練,強化坡道的跑動能力,突破過往的思維,也因而讓她更認識自己,也覺得似乎能夠再突破。從一開始的「只有累積,沒有奇蹟」,到現在的「Train Smart, NOT Hard」,讓 Ada 從厭世的跑者成長為一名到勇於面對挑戰的越野跑者;課表執行至今跑了四個月左右,因為台灣的天氣實在炎熱,訓練效果總是不如預期,仍期望自己能在世錦賽上能發揮最大極致,好好表現,無傷平安完賽!【延伸閱讀

圖片來源: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

長距離越野組


  • 許松明—只要夢想不滅,我會繼續與家人跑向世界

    松明的幼年生活於南投鄉下,閒暇時常與鄰居在山林原野間遊玩,因此培養了基本的跑動及攀登能力,中小學皆曾參加田徑隊。目前服務於高雄市的國民小學。

    大學畢業後體重僅有60公斤,因帶著家人吃遍美食,喜好甜點冰淇淋與含糖飲料的飲食,讓他在30至40歲時幾度超過80公斤!即將屆滿40歲的某日,因褲子腰帶緊到無法蹲下綁鞋帶,從而奮起,由同事文友大哥引領進入「高雄夜跑團」,半年內完成初馬及首場鐵人三項113KM。接著以波士頓馬拉松及完成一場超級鐵人三項226KM為目標,刻苦訓練,於一年內就以成績達標取得六大馬的參賽資格;但因疫情攪局,延遲到2022年10月份才開始的第一場倫敦馬拉松,至2024年11月初的第七星-紐約馬拉松,完成含三場AGWC世界馬拉松分齡錦標賽在內的世界七大馬拉松。

    43歲時,攀登人生第一座百岳-北大武山而喜歡上山林並夢想完成百岳。此後,週末多在柴山三進盤榕磨練自己的爬升及負重能力,並與哈利大哥弱弱組單攻班的隊友及北大武兩百多登的蘇峰賢老師成為好友及登山訓練夥伴,也讓自己在三年內完成99座台灣百岳。2024年3月完成第一場越野賽-墾丁XTERRA 35K跑獲得總四,2025年3月參加發發爾衛國手選拔70K組,獲選為2025WMTRC中華台北代表隊。

    越野跑訓練,需要長時間累積爬升跟距離,但比起訓練,最重要的仍是家庭與工作。他相當感謝太太多年來對他在練習上的支持和體諒,讓他在練習上無後顧之憂!WMTRC長距離組比賽限時15小時內完成,除了長時間跑動的耐力還要有極快的速度,對所有隊員來說都是一大挑戰,但在超馬協會及隊長易霖於賽務與裝備等後勤事務的全力支援,加上比賽合宜的補給及賽中隊友的互相砥礪,定能讓他們完成這個艱鉅的挑戰!只要夢想不滅,他會繼續與家人跑向世界!

圖片來源: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
  • 吳祥裕—山是靈魂的容器,安定內心的所在

    祥裕目前於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內的鞍馬山工作站任森林護管員一職。 因為著迷於瞬息萬變的風景、山林山谷間悠悠吹動的清新空氣、自然神秘療癒心靈的靜謐,大學時期他開始接觸馬拉松、越野跑、公路車等運動。台灣有豐富森林資源,能用雙腳去守護台灣山林之美,是件幸福的事!

    這次代表台灣出賽長距離組別,他過往的參賽經驗有士林越野,棲蘭林道越野、龍虎鳳越野、Far Far Away。參與這些比賽的初衷是「山是靈魂的容器,安定內心的所在」,我將會帶著同樣的初衷去跑看看西班牙的山。他也感謝八仙山灶咖、家人、越野恩師劉懷傑、譽鐘全力支持,我會盡120%的力量去享受這場賽事。

圖片來源: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
  • 蘇漢卿—每一分努力,都是奔向終點的能量

    漢卿從國小就開始跑步,求學階段一直都是校隊身分,接受過正規的訓練。出社會開始工作後,中斷過幾年,直到有一次陪伴朋友挑戰半馬,才重新踏回跑步的世界持續到現在。中間也曾投入過鐵人三項,參加過幾場比賽,但由於三項訓練需要較多的時間安排,最終還是回歸到單純的跑步。大約五年前,朋友邀請他參加五酒桶山夜跑,那次經驗讓他開始喜歡上了越野跑。

    越野跑最吸引他的地方,他說,就是能在山林間自由奔馳,感受大自然的氛圍,體驗不斷變化的地形與風景。相比在柏油路上的單調節奏,山林中的挑戰與樂趣更加迷人,也讓他更加享受跑步帶來的純粹快樂。

    這次參加的是長距離組別,有別於以往較常參與、也更擅長的短距離項目。在比賽策略、補給安排,特別是在訓練模式上,都需要做出很大的調整。投入長距離訓練的時間大約只有一年多,在各方面也還有許多需要學習與累積的地方。但不論最終結果如何,他都會盡全力去完成,秉持著信念,過去的每一分努力,都將會是帶他奔向終點的能量!【延伸閱讀

圖片來源: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
  • 鍾易霖—如果你的夢想裡只有自己,那它還不夠大

    易霖形容,接觸越野跑,像是開啟了第二人生。對長距離著迷,倒不是因為多會跑—反而是因為「真的不會跑」。總會遇到卡關、掙扎懷疑的時候。但不管在訓練還是比賽,那些拉扯終究會變成人生的養分。一次又一次的歷練,讓他更認識自己;越了解,也越能喜歡、相信自己。完美太遙遠,也太抽象。可是在追逐完美的過程裡,他覺得充實,也喜歡那個不完美的自己—笨拙卻努力不懈的樣子,其實有點可可愛愛。

    今年是第三年參加山徑越野世界錦標賽。拼盡全力的心態沒有改變,但信念和想法卻慢慢轉變。這一路上,他很感謝中華民國超馬協會的陪伴與成長;也很感謝這幾年願意投入資源的廠商們。大家的支持,讓他有底氣去告訴更多有能力的年輕人:這項運動,是有機會被看見的。他也期待未來有更多人投入越野跑—人口增加、族群更多元、活動更豐富,基數更大,也就能選出更多菁英選手。這條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最後,他也要謝謝太太的支持。女兒的到來,為他開啟了「第三人生」。

    他說:「在不同的平行宇宙裡,老婆大概都只有辛苦的戲份。能夠做自己,是因為她在背後支持著我。記得,有愛你的人在等你回家,所以在山上顧好自己的安全,是最基本的承諾。常提醒自己,也希望隊友們都記得。」#每次都平安回家才是唯一要保持的紀錄【延伸閱讀

    「我的夢想,曾經只看得到自己。
    後來有了家人,有了隊友,也慢慢看到越野跑未來的模樣……
    這麼大的天空,需要大家一起撐著。
    請和我一起舉起雙手,為選手們加油!」

圖片來源: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
  • 王家杰—沒有人是一步登天,努力後讓自己更靠近「想要的自己」

    一開始跑步,只是因為籃球運動時的體力變差,跑著跑著就越來越少打籃球了;後因腳傷ITBS影響,家杰轉而接觸爬山與越野跑,逐漸喜歡上這充滿挑戰性及變化的越野賽道。

    由於工作的關係,他曾隨隊採訪里約奧運、仁川亞運、雅加達亞運…等。透過攝影鏡頭的拍攝畫面,他看著各個項目的運動選手為了國家榮譽努力,心中其實很嚮往。直到現在,2025年透過選拔,成為WMTRC長距離越野組的選手,圓夢之外,他更想看看世界有多大。

圖片來源: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
  • 林聖紘—我相信吸引力法則,「當你真心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會來幫你。」

    聖紘,一個在臺北與竹科間來回奔波的靈魂。他的世界,被射頻晶片精密而繁複的線路所填滿,也在日復一日的通勤時光中流逝。然而,心不甘被塵囂困住,它渴望奔馳,在跑步和單車的律動裡,追尋一種自由的嚮往。他常自問:這份奔波與安逸,究竟是快樂中的苦澀,還是痛苦裡的甘甜?他只願,在追逐夢想的路上,能保有清醒的自我,而不成為蘇格拉底筆下那隻無知而快樂的豬。

    兩年前,幸運地遇到了生命的貴人——山林導師V姐。從此,生命中多了一道風景,名叫山林越野。他與一群超人隊友,在山徑中尋找詩意,多次一日高山單攻,甚至遠赴日本,連峰挑戰西穗、奧穗高、槍岳。這些經歷,如墨彩般暈染了他的人生,不僅讓我的視野更為遼闊,心靈也更加豐盈。

    由於熱愛旅行,UTMB(環白朗峰超級越野賽)自然而然地成了夢想清單。開始以賽事之名行旅,收集UTMB跑石,一步步朝著這個宏大的目標邁進。他相信吸引力法則,「當你真心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會來幫你。」他也感謝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位貴人,是他們讓這趟旅程充滿了意想不到的驚喜。榮幸入選WMTRC山徑越野世界錦標賽代表隊,猶如一曲夢幻樂章的序曲。他也期待與國際頂尖好手們同場競技,並盡情享受這場令人振奮的比賽。

    每個築夢者的故事,都獨一無二,如同一首美麗的詩。他期待,能用腳步走出專屬於他的越野史詩。願大家都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活出自己最嚮往的樣子。

圖片來源: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
  • 莊雅筑—隨遇而安,盡興而行

    幾年前,雅筑還只是個普通的上班族,朋友的一次邀約,竟為她的人生開啟了一扇遠離都市喧囂、通往山林的大門,從此踏入了迷人的越野跑世界。

    在山徑奔跑、徜徉在森林浴中,她深深著迷。吸引她的,不僅是眼前的美景,更是那充滿未知的挑戰過程。她的初越野XTERRA,是在酷熱的墾丁,中途抽筋、被落山風吹得仆街,每一步都狼狽又好笑。但正是這種笑中帶淚的體驗,讓她深刻體會到山如何療癒身心,也讓她明白越野跑的真諦並非追求勝負,而是享受過程、與自己對話。

    為了迎接 2025 年世錦賽,每一次的山訓都已成為她最期待的日常。她也提及,非常感謝協會、廠商,以及所有陪她訓練的隊友們,因為有大家的支持,這條路她才能跑得更遠、更踏實。能代表台灣站上世界舞台,她將以「隨遇而安,盡興而行」作為人生哲學,期待在賽道上,盡情享受每一段山徑與每一次呼吸。

圖片來源: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
  • 董孟芸—相信所有累積終究會回饋到自己身上

    「除了家以外,沒有任何地方能像山一樣,帶給我舒適自在的寧靜感。」雖然成長過程與運動扯不上邊,卻因為出社會後愛上台灣山林,越爬越多、越跑越快,對她來說,練體能的好處不是只為競賽,而是能夠更加自在、安全的享受山林。

    她也曾經歷過受傷久久不癒、或反覆受傷的低潮期,要說今年有什麼進展,就是她訓練量跟比賽多了,受傷卻少了。今年印象深刻的賽事太多,異常辛苦的谷關發發爾衛國手選拔賽、非目標賽事卻意外獲得女總一的墾丁Xtrail、林賈尼火山、取得OCC保送資格的西班牙UTMB連日賽等等,她常覺得自己很幸運,訓練、比賽與體驗人生,她一件都沒有少。

    第二次參戰WMTRC,這是場現階段的她怎麼準備都不會夠的賽事,但仍相信所有累積終究會回饋到自己身上。無論如何都還是會用盡全力,不害怕失敗的往前進,即使有一天不參與競技了,還是能在山林間快樂的蹦蹦跳跳,保持初衷。【延伸閱讀

圖片來源: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
  • 謝雯婷—想做的事就去做吧

    「想做的事就去做吧。」這句話是雯婷35歲後的人生座右銘,也貫徹在她尚在跑齡幼兒期的越野歷程上頭。

    2023年接觸登山前,她就是個鎮日坐守室內的宅系生物。2023年爬第二座嘉義獨立山時,因迴轉下山、剎車失靈,車毀於荒野山間。理應是場足以致死的嚴重車禍,卻莫名讓她一頭撞進山的世界,從此沉迷、無可自拔,開啟她百岳單攻人生。2024年因為想在有限時間內爬更多的山,接觸了越野跑。百岳攀爬之餘,陸續完成幾場短距與中長距賽事,同年底更嘗試首場跨夜賽事—龍虎鳳越野神獸組(88公里、+7069公尺),獲得女總二,意外發現自己天生擁有可以自在摸黑在山裡亂竄的體質。2025年進一步從谷關發發爾衛國手選拔賽長距離組(69公里、+5848公尺)、墾丁Xtrail100(93公里、+3069公尺)與八百壯士制霸石門(100公里、+2176公尺)等賽事中,更加確認自己喜愛的是長距賽事所致使的肉體與心理層面交錯複雜的迷人化學變化與難以預測性。並於這個夏天,完成了跨足法國、義大利與瑞士三國的環白朗峰UTMB-CCC(100公里、+6030公尺)賽事。

    她愛山,台灣美麗的山脈餵養了她,所有關於山的學識與試錯都源自於此,無須言語對談,卻是她越野與人生最好的老師。能夠代表台灣出賽2025年WMTRC長距離組是一份榮耀,她將帶著這座多山島嶼給予的愛,盡情奔赴享受。

圖片來源: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

 

圖文來源: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

【延伸閱讀】

相信自己的跑步 上田瑠偉的越野講座
跑騎全台灣 江晏慶如何安排跑步訓練課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