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腦袋記不住馬拉松的痛苦

0
2041

跑者總有無數個痛苦的競賽經驗:在最後五公里蹣跚前行、雙腿抽筋。然而,儘管歷經痛苦與疲勞,我們仍一次又一次回到起跑線上。到底是我們容易遺忘痛苦的經驗,或是熱愛這分痛苦?

事實證明,這可能是大腦對耐力運動所帶來的痛苦的記憶方式有關。根據一篇記憶研究雜誌上,針對62位馬拉松運動員的研究,發現馬拉松選手在賽後一周、一個月後、三個月和六個月後會減緩對痛苦感受的記憶。

「雖然馬拉松競賽被認為是充滿痛苦,對那些馬拉松賽的跑者來說是一種情感上的體驗,」該研究者Przemysław Bąbel博士表示。值得注意的前提是,該項研究只針對完成了馬拉松賽的人。完賽者可能比未完成比賽的人有更充沛的情感。

跑者往往比普通人更能理解並體驗痛苦。漢普頓大學體育心理學家 Tracey Devonport表示:「無論是誰,如果正在從事一場耐力挑戰,你在訓練、賽事中就會感受到痛苦和不適。我們會認為自己能夠做到最高強度表現,並長時間重複這樣的訓練。」

因此,運動員必須學會將正常的不適感與訓練直觀串聯起來,而且要能區分高強度訓練效率的感受與瀕臨造成傷害之間不適感的差異。Tracey解釋說,這可以幫助你認知正常的訓練疲勞與不適感並調整訓練計劃,以避免造成肌肉疲勞或受傷等問題。

但低估競賽的痛苦也是記憶區域的一個功能。人們傾向回憶賽事過程中的亮點,而不是每一個小細節。「這些值得注意的事件往往是偶發的,你會記住那些偶發事件,而不是感覺。」Tracey Devonport 解釋例如你可能會記得起跑、跨入終點,以及在某個距離遇到的朋友。

更多的是,賽後愉快的情緒與成就感、自我滿足等感受,可能會讓你更為對該賽事的困難之處記憶猶新。體育心理學家 Tracey Devonport補充:「如果痛苦的行為能產生有價值的成果,進而延伸出積極正面的情緒,那麼這些情緒就有助於抵銷原本的痛苦感受,讓我們再次嘗試挑戰。」這是進化論。

Przemysław Bąbel博士建議,應當用積極心態去幫助自己挑戰一場艱難的競賽,專注在你完成的距離,而不是你還得跑多久、跑多遠上頭。「把疲勞疼痛視為即將完成馬拉松的前兆,而不只是跑步帶來的影響。」

賽後,多花點心思琢磨好的部分。與其把心思耗在抱怨低溫或是傾盆大雨的環境上,不如關注自己保持了很好的配速與步調,以及從惡劣天氣中走出來的精神力量。確認這些良性且積極的部分,未來還有漫長的道路。

參考來源:www.runnersworl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