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最惡天氣的東京馬拉松 氣溫與雨勢影響跑者

0
2619

今年的東京馬拉松夾雜著雨勢與風勢,令許多跑者叫苦連天,這不禁令人回想起霸王寒流來台的渣打台北馬拉松以及去年酷寒的波士頓馬拉松賽。今年的東馬許多跑者幾乎是全程穿著雨衣或是防風外套、長袖衣著跨過終點,儘管跑了42.195公里卻連暖起來的感覺都沒有。

今年的東京馬拉松夾雜著雨勢與風勢,令許多跑者叫苦連天
今年的東京馬拉松夾雜著雨勢與風勢,令許多跑者叫苦連天 照片來源

天氣冷一點,跑者比較能跑出好成績,這是過去以來的共識。但怎麼樣的冷溫度是剛好適中,而不會讓跑者因為寒冷而失溫,這才是重要的關鍵。首先你要認識WBGT指數(Wet Bulb Globe Temperature),這是許多比賽的參考依據,結合溫度、濕度、風速與日曬而計算的指數。

氣溫上升對馬拉松表現的影響

2007年由Matthew Ely與其合作者發表了『天氣對馬拉松表現的影響』中,他們將氣溫鑑別為四個範圍:攝氏5-10度、攝氏10.1-15度、攝氏15.1-20度、攝氏20.1-25度。

該數據收集了幾個大型馬拉松如波士頓、紐約、溫哥華等馬拉松賽的數據資料,先取得前幾名的表現以及較慢的選手如25名、50名以及100名、300名選手的紀錄進行比較;此外,在2012年發布的研究中,Nour El Helou與其同事結合了六大馬的十年紀錄,總計180萬名跑者六十場比賽的紀錄。透過完賽者的時間與當天氣溫作為統計數據,確認比賽當天的氣溫對選手表現的影響。

兩個大型研究都勾勒出很類似的結果,當氣溫上升時,選手的表現就會相形下降。當比賽期間的氣溫為攝氏6度,前25%選手的完成比賽時間為3小時31分;當氣溫為攝氏16度的時候,這個數據就會變成3小時39分。此外,如果跑得越慢,氣溫的影響就越大。

儘管溫度漸升會導致表現欠佳,但馬拉松賽並不是越冷越好
儘管溫度漸升會導致表現欠佳,但馬拉松賽並不是越冷越好 照片來源

沒有理想的溫度 只有適應的溫度

儘管溫度漸升會導致表現欠佳,但馬拉松賽並不是越冷越好(北極?),而是有條件式、與個人生活背景環境搭配得以適應。嚴格來說,更快的跑者會希望更冷的溫度,因為跑得越快,身體產生的熱量就越多。根據上頭的統計數據顯示,理想的氣溫範圍從攝氏1度到攝氏8度是理想的馬拉松賽事氣溫。但參賽者的背景環境也是極其重要的,包含身高與體重以及出生條件養成耐寒或耐熱的體質。

每個跑者的成長背景、訓練場所都會養成耐熱或耐冷體質,這也是為什麼副熱帶氣候的台灣不適合做為馬拉松訓練基地的原因。動輒二十度以上的氣溫,對選手訓練並不容易。或許未來,政府可以籌措部分經費作為給予選手到海外訓練的基金,幫助選手得以訓練跑出更好的成績。

雪上加霜的雨勢

今年的東京馬拉松開跑時,氣溫為攝氏5.7度,低溫環境已經是東馬多年來的特色了,但今年卻因為下雨導致體感溫度更低。隨著比賽開賽後,雨勢並沒有減緩下來。許多跑者不是克服寒冷跑得更好,就是在此退出比賽。

大迫傑在賽後表示:「在開跑前就感覺很冷,最後連跑起來都很困難,冷到讓我退出比賽。」連2019年東京馬拉松的優勝Birhanu Legese在賽後也表示:「惡劣的天氣有一些影響,這次比賽有很多困難譬如氣溫跟強風,但這仍然是一場很棒的賽事。」你可以想像,低溫加上下雨,對跑者的影響有多麼巨大。

參考來源:runnersworldrunnersconnectrunningmagazinewe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