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後休息兩周不跑,是我們的基本守則。」,蝦嫂不時提及,也自行參考了一輪的Hansons,其實除了訓練法外,也有成立一支訓練隊伍,叫做「Hansons-Brooks Distance Project Team」。這訓練隊旨在培育奧運級精英,其中2018年波馬女子冠軍Desiree Linden,也是他們的隊員之一。(第一句的「我們」,就是指這隊中的成員了)。
坊間的馬拉松訓練書,很多都把焦點集中在開課表、如何訓練的問題上面。至於賽後應當如何呢?不是本本有提及。Hansons Marathon Method 漢森訓練法算是比較全面,頗為細緻地闡釋了在他們訓練理念底下,你應該怎樣做。
得說明一下,他們限制隊員跑全馬頂多只能兩年三場比賽。所以,他們每次比賽都是準備得超級充足,課表走得超級完整的才上場。如果你是「兩月三賽」甚至更密的話,他們的建議,你大可不必理會了。
基於好奇,我也特意在賽後這刻又翻了翻Hansons,看看他們對跑者的幾個賽後建議。歸納所得,有以下幾點,不妨公諸同好參考。
1.馬拉松後兩周徹底休息
Hansons訓練法認為,一場認真的馬拉松比賽過後,跑者應該要有兩周時間停跑,讓身體好好補充糖原、水份,也讓肌肉有時間修復。
兩周不跑,乍聽之下相信不少跑友會感到難以接受。但Hansons訓練法提醒大家相對於長年的規律訓練來說,兩周的休息一點也不過份。這樣可避免過度訓練引致傷害。這段期間,儘管享受,重過一段「正常人生活」。不然,也可做點輕量的交叉訓練運動。總之,兩星期休息是利多於弊,它沒你想像中的害,更不會使你前功盡廢。
2.恢復跑也要慢慢來
兩周過後,恢復跑也要慢慢來。即使你是有經驗的跑者,Hansons訓練法也建議首周復跑也應該由30分鐘慢跑開始,逐漸加到周末的60分鐘。而他們所說的「慢跑」(easy),可能遠比你想像中的更慢。假設你馬拉松以四小時完成(均速 5:40 min/km),easy就應該是6:50-6:22 min/km;若你馬拉松是3:30的實力(均速 5:00 min/km),easy應為 6:01-5:36 min/km。
第三周完成後,Hansons 建議可逐漸堆疊回昔日的平均每周里數(例如他們的進階課表平均周跑量是60-70公里左右)。待再一次建立起肌力基礎,才面對下一個目標,執行相關課表。
3.用休季時間做10K或半馬訓練
按照Hansons長跑隊的比賽節奏,馬拉松賽之間會有大段空檔,他們建議隊員可用初段時間安排10K或半馬比賽,然後針對這些賽事去練習。這種做法,是希望跑者可以藉此訓練速度,為雙腳帶來一些新鮮感。大概10星期的速度訓練,會使跑者暫時脫離長期馬拉松訓練的comfort zone,當回頭再為馬拉松備戰時,會更容易衝破昔日成績。
4.檢討得失,前瞻未來
跑過的每場馬拉松,其實對跑者都是非常寶貴的經驗。好好檢視自己的比賽數據,回顧、反省、分析整個練習周期到底有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會為下次比賽帶來無數啟示。
Hansons列舉了一堆問題,例如:我是否能按時按量按強度完成課表?我訂立的目標時間是否過於進取?執行課表期間我的生活變得如何?是否不勝負荷?我能睡得好嗎?回答這些問題,可以使你知道如何把未來的課表微調得更適合自己。
Hansons Marathon Method書中有個不錯的決策指引圖(decision tree),協助跑者決定未來應該做哪些訓練,訂立哪些目標。
不少人會問:我下個賽事應該訂立怎樣的目標時間才對?Hansons坦言,這是非常個人的決定。年齡、經驗、過往成績、可訓練的時間等,全部都會對進步空間有影響。所以,Hansons在書中提供了一些指引協助跑者下決定。但礙於篇幅,這點無法在此盡錄,大家有興趣的話,建議還是去把書找回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