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為了這種種現實,「國手匯」─一個由我們這些關心運動產業的社會大眾所發起專屬於運動員的品牌加速器,並期待多元重塑慢跑選手及其文化的專案,因此而生。其實,這並非原創,而是奠基在很多前輩與社團對於運動的熱心與熱血之上,期待能做到更多更好更全面。
跑步後認識了「和諧長跑俱樂部」張寶財張叔叔,略過他酸人千遍也不厭倦這部分,我深深感動於他不但自己熱愛跑步並全心支持兒子,一直以來更是無償投身培訓喜歡跑步的年輕人,而我始終希望自己也能成為那樣平凡而巨大的小人物。
二○一六年我跑完波士頓馬拉松的那個夏天,我和嘉哲、小豪因緣際會在「鐵人伙房」聚餐。我跟他們說:「我有個放在心裡很久的想法,希望讓運動員、支持者能夠串連起來,自己的選手自己挺。希望最後能像嘉哲說的一樣,讓跑步可以當飯吃。」
我記得當時的自己雙眼發亮、口沫橫飛,如今回想起來,自己還真是不自量力。
「為什麼運動員不容易維生?」
當我們看到問題時必須思考三個層次的觀點,分別是「系統結構層次」、「行為變化層次」,以及「個別事件層次」,而面對有些問題短期內煩惱恐無用、徒勞亦無功。當下或許能救急,但病灶仍在,除非我們能解得了系統結構性僵局。
然而針對「為什麼運動員不容易維生?」這個大哉問,有個系統結構性僵局跟我們社會整體氛圍有關,那就是整個社會環境與氛圍尚文輕武。而且長久以來,不論是哪一黨哪一派政府其實思考與作為都雷同,鏡頭前雖然宣誓運動立國、為國爭光爾爾,然而,真實情境卻是臺灣這些政治領袖們,絕大多數從小頭腦發達、四肢簡單,都共同經歷過把體育課拿來上數學課、國文課、英文課等那些「拿遊憩換成績」的日子。
多年後這些大人們位居廟堂,試問當預算、政策衝突而須有先後順序時,是否又複製兒時經驗,讓「體育與運動」相關項目被其他「重點施政」排擠?大人們當真愛運動?懂運動?會運動?只怕任何動作單純只是短期選票考量。
「為什麼運動員不容易維生?」
看來這個問題在系統結構層面的複雜度非常高,而僵局不容易獲得改變。雖說如此,不自量力如我總覺得無論如何還是想從「行為變化層次」以及「個別事件層次」做點什麼。即使確知必定困難重重且極可能徒勞無功,但自己過去曾夢想當個運動員,到了現在這沒有一大把也已有一小把的年紀,機會早沒了,但我還有機會去幫助那些未來值得期待的運動員們。
這個社會永遠不缺誇誇其談與憤憤不平,所以我選擇身體力行。儘管能力有限,但盼滴水或能穿石,不論力量多寡,與其抱怨環境,不如起心動念做些事。
同時,更真心期待大人們,別只是對著選手喊:「古嘎古嘎,米有古,妮有嘎?」(國家國家,沒有國,哪有家?)畢竟「事前遠處乘涼,事後臺灣之光」的日子實在讓人沮喪,何不真心投入運動,開始運動,把運動視為自己永遠的志業,大家共同建構一個適合把運動當作事業經營的環境。
文章來源:時報出版《 去你的人生低谷:最速總的世界六大馬重生路 》
由現任電通安吉斯集團──安納特(股)總經理以及集團CSR負責人王冠翔所著,熱愛運動與挑戰的他,和所有人沒兩樣,終日奔波於公事、家事與天下事之間。過去,跑步帶給自己許多動感。現在,希望透過跑步帶給很多人更多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