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聽到老人家反應:「穿厚襪腳比較不會痛!」一樣厚的運動襪,年輕人運動時穿覺得剛好,老人家卻覺得不夠厚,為什麼呢?
當我們走、跑和運動時,大多是足跟先著地,受到最大的衝擊力,長久下來足跟受得了嗎?人體有其他的保護方法嗎?原來,腳後跟的皮膚和骨頭中間,還夾有一層密度極高的脂肪墊,中間穿插許多韌帶支撐它,才不會輕易被壓扁。脂肪墊厚度約為2-3cm,是腳跟承受衝擊力時最天然,也是最主要的緩衝墊,可以減少骨頭直接受到衝擊,保護我們的跟骨。
但是這個天然的脂肪墊並不是永久有效,老化會讓脂肪墊萎縮,緩衝的效果就會減少,加上足弓也比較塌陷,讓「銀髮足」的彈性和避震效果較差,所以一般銀髮族較不適合赤腳走在較硬的磁磚或地板、鞋底也不能太硬,更不要說從事高衝擊的運動。老人家腳的彈性會變差,從老化的角度來看,這是不可逆的現象。
另外,過度使用(長期重壓如久站、過重、受傷…等)、體脂肪太少(過瘦),或是長時間赤足,造成中間的軟組織(足底筋膜、滑液囊…)直接與跟骨磨擦而發炎,也會影響到脂肪墊的緩衝能力。但這種情況造成的疼痛和受傷的組織是可以復原的,只是足跟離心臟較遠,血液的供應比較差,加上血管分佈也不多,復原的速度也會比較慢。
脂肪墊真的會變薄嗎? 我們可以想像脂肪墊由許多彈性纖維隔成如蜂窩狀的許多獨立的小房間,房間裡有滿滿的脂肪細胞和和組織液,當足跟脂肪墊受到外力破壞時,彈性纖維斷裂,每個房間裡的脂肪細胞會流出來,分散到足跟各處,所以脂肪墊就會變薄,再加上彈性纖維受傷,足跟的彈性就會變差。
說了那麼多,大家比較在意的,應該是脂肪墊的厚度和運動之間有影響嗎? 這邊來告訴大家一個有趣的生理現象。如前面提及,運動過程足跟脂肪墊扮演天然緩衝墊的角色,當運動的負荷和時間增加時,支撐脂肪墊的纖維強度會增加,保持損傷和修復速度的平衡,所以足跟不會疼痛。若持續、長時間的過度使用,足跟不斷地經過損傷→修復→再損傷→再修復的過程,脂肪墊會增厚,可以延緩並分散衝擊力,並且減輕足跟的損傷。如果損傷的程度大於復原的速度,那就會有發炎和水腫的情況發生。
這邊還是建議大家,每當運動到腳跟開始覺得痛時,就立即降低運動強度,或是先停止訓練,如果疼痛有緩和,很有可能是過度使用,或者是突然大量增加運動時間或強度;如果疼痛持續,或者疼痛發生在早上下床時,就要儘快就醫找出根源,畢竟,腳是要跟我們一輩子的,要好好地保護它!
原文出處:老年人喜歡穿厚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