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馬路上三十公里 馬拉松有勤練無速成

0
2801

我是不是開始跑步之後,就變成一個有目標可追尋的人,是一個還有「夢」可追的人,現在回想起來似乎是的。完成半馬之後,我應該就像耿伯軒說的,不是那個傳統投手,球速保持住就好、平安是福。我沒有去想自己都是五十幾歲的人,能跑半馬很了不起了、可以說嘴了,反而去計劃有沒有下一步的可能。下一步自然就是全馬,當時還自以為是的告訴自己,跑半馬只是小聯盟階段,能完成全馬就是大聯盟了,呵!

長久從事棒球推展的經驗告訴我,任何運動都一樣,沒有好的賽前備戰,要想達到一定的目標好比像是在熱水中取冰塊一樣的困難。但要如何準備第一場全馬賽, 我其實沒有太多概念及想法,反而是很錯誤的認為,如果能跑半馬,那我就想辦法再「湊」另外一個半馬就好了,這是一個很離譜的觀念,當你真正踏上跑道,等著你的四十二公里,絕不是二十一加二十一這種數學算式。如果是開車,那是 OK 的,問題是你是用雙腳在跑。

有這麼一句話「盡信書不如無書」,但我覺得有些跑步書籍或網路上的分享文還是很值得參考的,所以備戰全馬,一開始就照書還有參考一些文章來練。跑步書籍多數都很實用,你應該很難看到書名為《十天速成馬拉松》這種的。它們很務實地跟你說如何從輕鬆跑、設定每週目標的跑步距離開始;有些書甚至還從你要如何走路,正確踏出每一步教起。輕鬆跑之後就是配速跑,設定你每一公里要跑的速度,除了可以訓練穩定速度之外,還可以模擬比賽。接著就練些間歇跑,像四百、六百公尺不等的衝刺,藉以突破自己的速度。另外還要加強肌力,因為當你不斷的跑,肌肉就會承受更大的壓力,肌力趕不上速度就容易受傷,所以要加入一些肌力訓練。雖然聽過有人是不練重訓,光是以不斷跑不斷跑的練跑量來強化自己,但我個人認為肌力訓練還是很重要的,好比投手就一直練投、一直練投,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問題,但稍懂棒球的人都懂,手臂是消耗品,這麼操早晚手就會廢掉。同樣的,我們是用腳在比賽,只靠腳不斷練也是早晚會出問題的。

不管花錢買書或上網看資料,差不多就是依這樣的建議方式來訓練初馬選手,面對即將到來的馬拉松挑戰。當然網路上也有些不同派別的訓練,都有它們的支持理論,不過重點還在於不論你聽哪一種、相信哪一種,就是得要持續的練習。這一點不管你是武當還是少林,哪個門派都一樣。看完書就能跑全馬,天下沒有這種事。

我差不多就是照著這樣的訓練模式在進行著,連書中建議的跑坡、跑不平整的丘陵地都照單全收。那時我的時間其實很有限,公司業務加球評工作,多出的空檔還得分給寫書及發表文章,即使如此,還是利用有限空檔練跑,當時每週跑量大概在三十公里,有時甚至不到,現在回想這個量其實是不夠的,或許就是那「二十一加二十一」的觀念左右,這也就是為什麼三十公里後跑得很厭世的主因。不過這段訓練過程雖然稍顯不足,但從那時到後來準備二二六都一樣,太太一直陪在旁邊,假日長距離跑足二十公里以上,她就在後頭騎車一路相陪,成為我最好的陪練員。

我的人生初馬那天是二○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前一次半馬的惡劣天候讓我很擔心跑全馬也是如此,好佳哉天氣是 OK 的。臨出發在市政府廣場前,FOX 體育台的幾個主播都到了,鄧國雄、陳亞理、常富寧、田鴻魁等,這個陣仗很像 FOX 體育台接下來要轉播這場馬拉松賽事,其實不是,大家都是來跑馬的。但唯獨我是全馬,出發前大家一起幫我這唯一全馬的跑者加油,他們嘴裡喊著加油,不過眾人的表情比較像送行者。

跑過各種馬的人都知道,出發那一刻真的有那種「是不是全台灣人都擠在這裡」的感覺,尤其是台北馬。在沒有分區規劃跑者位置之前更是如此,臨起跑前是動也動不了,直到槍響十分鐘後才能微速出發。不過,對我好像差別不大,對我這種除了慢還是慢的跑者而言,反正也快不起來。

跑台北馬你一定能見到一座建築物 ── 圓山飯店。早年圓山飯店算是台北很重要的地標,但我兒子在很小的時侯,每次見到都雙手合十朝著它猛拜,小小孩一直以為它是廟宇。多年之後,每回經過圓山飯店, 不管開車或搭捷運,偶爾還是會想起幾年前自己的初馬,因為從仁愛路轉中山北路進河堤之後,這古色古香的建築物就不斷出現在視線中,從內湖一路往前進、看著圓山飯店在很遠、很遠的一小點,直到它放大在你身前。接著,往前不斷不斷跑動後,它會出現在你身後,等繞完一圈它又出現在左側。接著是畫面重播般,看著圓山飯店在很遠、很遠的一小點,直到放大在眼前。那種感覺像無止無境地繞這該死的房子跑。我因為沒有全馬經驗,也從未在大直、內湖這帶的河堤訓練過,第一次來這裡就是這麼長距離,很有鬼打牆的感覺。

全馬是四十二公里,但它絕不是二十一公里加另外一個二十一公里,我要再說一次,因為真正決勝關鍵是過了三十公里體力下滑之後。忘了是在哪個 podcast 節目聽到的,來賓是一位跑馬好手,他形容一場全馬好比人生,前二十公里似年輕氣盛,一直衝一直衝什麼都不怕;到了三十公里如同中年過後,一直深覺在原地打轉,一步都前進不了。這個形容很棒很貼切,當你跑台北馬過了三十公里,眼前看到的,除了河堤之外還是河堤,好像處於「中年危機」,人生一直沒有在動時,你真的會很想停下來。

如果跑馬像人生,那麼現在人生路上「三十公里」的你,能做的就是期勉自己只要腳步不停下來,一定會向前移動的,風景其實有在後退中。而當時在真實的三十公里跑馬路上的我,除了告訴自己「我一定要跑完」的堅持意念之外,好像沒有任何對抗的辦法。訓練不足只能靠心志來撐了,只是我沒想到除了要對抗自己那雙跑不太動的雙腳之外,還要對抗「外在誘惑」。

好不容易跑完那無止境的河堤,離關門的時間也愈來愈近,僅剩一點餘力的我希望還能跑得起來,但準備出水門口時,卻聽到不知是工作人員還是裁判說「跑不動可以上車喔!旁邊有車可以坐」,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會在這時出現的跑者通常都已經身心俱疲,不論是什麼身分的工作人員,應該做的是鼓勵大家堅持,哪有叫人快放棄的。之前我說過很感謝路邊的志工及服務人員,但這位沒有設法救溺,還把別人頭往水裡壓的人,實在是瞎到爆。

然而我還是撐了下去,應該是沒有任何人事物可以擋住我。直線跑在基隆路上,終點不到一公里的距離,我應該是以一種逃離火災現場的速度前進著,深怕真的就這樣功虧一簣。在途中我看到有人在前方跌倒,我卻沒有拉他一把,直到今天都還有點後悔;雖然後來我才知道大會競賽規則是不能攙扶跑者,但沒有助人一臂之力就覺得是很糟的行為,所以常回想起那一幕,我應該拉他起來的,可是當時我太想完賽了,於是很自私的往前衝,最後,總算是通過那全台最美的拱門,時間是五小時二十一分三十七秒,迎接我的是最愛的太太淑華及女兒。

文章來源:60歲的我,也能完成226超級鐵人三項:跨越年齡,超越極限,勇於挑戰的曾文誠

【延伸閱讀】

靠跑鞋是不夠的 訓練平衡力讓你又快又穩

我們先是人 才成為運動員 奧運選手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