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籃協會如何突破台灣輪椅籃球的現況?盼競技、推廣雙軌並行

0
590

碰!碰!唰!看向籃球場,一樣的運球、投球,不同的是輪椅取代雙腳,在場上靈活移動輪椅的是籃球國家隊隊長呂駿逸,已有十二年代表國家參與國際賽的豐富經歷!

從他剛開始加入籃球隊與隊友默默打拚,到今年輪椅籃球協會的成立,駿逸神情專注地和我們談起輪椅籃球在台灣的改變與影響,不只表示肯定,更將眼光放遠,期許帶領輪籃運動一起走向更高的目標。

輪椅籃球國家隊隊長呂駿逸。圖片來源:呂駿逸
輪椅籃球國家隊隊長呂駿逸。圖片來源:呂駿逸

認識輪椅籃球

輪椅籃球(以下簡稱為輪籃)是肢體障礙者的籃球運動,上場前需要從一般輪椅轉換到籃球專用的輪椅上。參賽球員按照障礙程度分級並用點數計算,程度越重、點數越低,反之程度輕者點數越高,上場球員總點數不能超過 14 點。

這些無法改變的身體條件,除了考驗球員技巧,更需要在團隊合作下考驗溝通及戰術,「這是一個公平的運動,他又有一點鬥智,例如我低點數的人把你高點數的人擋起來,不讓你進攻,這樣我就賺了啊。」呂駿逸開玩笑的表示輪籃很適合臺灣人,比較會「想東想西」。

輪籃選手需要用手控制輪椅的方向、緊急煞車,因此雙手破皮、長繭都是常態;也因為輪椅限制無法跳耀,所以在輪籃中,體長成為一種絕對條件。圖片來源:呂駿逸
輪籃選手需要用手控制輪椅的方向、緊急煞車,因此雙手破皮、長繭都是常態;也因為輪椅限制無法跳耀,所以在輪籃中,體長成為一種絕對條件。圖片來源:呂駿逸

跨不過去的門檻

「籃球讓我成為一般人。」這不只是呂駿逸的心理寫照,也是許多輪籃選手的心聲。在參與這項運動的過程找到生存的意義,也讓身體更加健康。對於身障者來說,無論是先天的身體限制,還是後天因意外身體衝擊,他們要面對的一切就像是一連串的遊戲闖關,沒有破關秘訣可參考,魔王可能是過不去的自己,也可能是社會的標籤框架。身障者參與運動的門檻相較一般人已經高出許多,更何況是輪椅籃球這種團體運動,更是難上加難。

呂駿逸以過來人經驗分享,身體的限制讓身障者的心牆更高,「輪椅籃球現在越來越少人打,這個運動非常難。你可以參加很多運動,都可以幫助到你,可是團體運動很特別的是,你需要溝通,你要跟別人說話,你要說服別人或被說服,對身障者來說是件很難的事,因為我們不太容易去敞開我們的心說話。」

突破心防開始跟其他人互動,是加入輪籃的第一步;而這一步除了要破除自己的心魔,還要無視於社會大眾在身障者身上貼的各種標籤。輪籃球員跨出心中的門檻後,還需要克服許多外在環境的「門檻」,從專用輪椅的移動到球場的路程都有許多一般人無法想像的細節要注意。

想要玩輪椅籃球,首先需轉換到籃球專用的輪椅上,練習如何移動,碰撞翻覆都是必經過程。籃球專用輪椅的輪胎皮,就如同會磨損的球鞋鞋底,也需要定期更換。算一算這樣的花費並不便宜。克服了裝備,訓練場地又是另一個難關。駿逸與他的夥伴,目前在每週日固定到學校戶外籃球場練習,但若想要在平日自主訓練,還需要找到「可以到達的球場」。「那些一般人習以為常凹凸不平的人行道、抬腳就可以跨過的臺階及草皮,對我們來說非常阻礙。」駿逸說。

籃球專用的輪椅前後左右都有輪子,就像是圓柱狀將球員包起來,所以幾乎不會跌倒,但問題是沒有辦法過門檻,甚至在某些場地無法移動。圖片來源:呂駿逸
籃球專用的輪椅前後左右都有輪子,就像是圓柱狀將球員包起來,所以幾乎不會跌倒,但問題是沒有辦法過門檻,甚至在某些場地無法移動。圖片來源:呂駿逸

我們也沒那麼高貴一定要在室內打球,但就是有些東西是沒有辦法克服的。」呂駿逸指著室外球場的路面及邊緣舉例,凸起的小石頭可能會讓輪椅翻覆,以及考量雨天排水,室外球場會有傾斜的角度,導致他們在推輪椅時左右手推的力量會不一樣,就必須格外小心。這些細節對於一般人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日常風景,但對輪籃選手來說卻是格外困難。

另外,目前臺灣輪籃選手平時皆為上班族,只能利用下班及休假時間自主訓練,即使他們皆已合作約十年,但在大型賽事之前仍難以進行長時間集訓培養默契,想提升輪籃國際賽成績,駿逸認為,還有一段路要走。

臺灣的輪椅籃球現況

臺灣輪籃目前大約有 30 位選手,每年可參與的賽事包含在臺北、彰化、高雄、屏東等各地所辦理的地方性大賽,以及兩年一度的《全國身心障礙國民運動會》。目前台灣選手在國際舞台拿到最好的成績為亞洲第 4 名。

今年五月,台灣輪籃在疫情之後首次出國比賽,呂駿逸表示大家手感較生疏,最終導致比賽失利,但接下來還有許多賽事,可以讓大家慢慢把比賽的感覺抓回來,相信接下來會越來越好!

為了提升臺灣的輪椅籃球運動環境與能見度,去年(2022)在企業的協助下,正式成立《台灣輪椅籃球發展協會》,提供選手們球衣、場地等裝備,並建立起跟國際總會的橋樑,大力爭取資源,目的讓輪椅籃球選手在上班之餘,可以更無後顧之憂的訓練!

已有十餘年國際賽經歷的呂駿逸,十分肯定的支持與協助,「以前都要想辦法自己來,但有資源進駐後,發現影響力有成功擴大,似乎有越來越多人知道輪椅籃球。」他也表示對於如何推廣輪椅籃球這件事,他也才剛開始摸索,持續評估還需要投入什麼樣的資源,才能創造更多可能性。

透過教練群與籃球協會的牽線,駿逸與夥伴們有機會在台北小巨蛋HBL的中場休息時間進行表演賽,其他如中信特攻隊也曾邀請過他們,期望透過表演賽讓更多人有機會認識輪籃。圖片來源:呂駿逸
透過教練群與籃球協會的牽線,駿逸與夥伴們有機會在台北小巨蛋HBL的中場休息時間進行表演賽,其他如中信特攻隊也曾邀請過他們,期望透過表演賽讓更多人有機會認識輪籃。圖片來源:呂駿逸

對籃球喜愛接近痴狂的呂駿逸,曾自費到日本及中國大陸移地訓練「取經」!其中令他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去日本讀語言學校的那三個月,除了隨處可見的無障礙設施,還有與當地輪籃交流的寶貴經驗。

他分享道:「日本人也許不太知道他們國家的一般籃球選手,但他們一定知道輪椅籃球,很神奇!他們有大概 100 多個輪椅籃球隊伍,分得很細,有分老人家、點數低的-就是場上 5 個人加起來只能 8 點,還有正常大學生在打的,他們還有自己的比賽!」驚訝於日本對於輪籃推廣及參與,呂駿逸也把在日本科學化的訓練經驗帶回臺灣,期望可以替大家提升訓練效率與觀念,也期望比賽的好表現可以帶來社會更多關注與資源。

讓輪椅籃球成為你我的日常

一項運動發展要全面,需要同時全民化、菁英化,如大家熟知的棒球、籃球 、羽球、路跑等,除了培育出菁英選手之外,同時也大力深耕全民推廣。

呂駿逸認為,目前臺灣的輪籃發展偏向競技,但《台灣輪椅籃球發展協會》已意識到向社會大眾推廣認識的重要性,目標先讓大家從「了解」開始。在各方牽線下,呂駿逸有越來越多機會到學校及醫院演講、受邀到一般籃球賽場上進行表演賽,或是提供輪椅讓一般人體驗身障運動。從興趣出發進而自發性的去關注,甚至是吸引更多身障者的加入。

「我想去帕運看看,以選手的身份。」說起心中的夢想,呂駿逸眺望遠方,彷彿在想像滑著輪椅進入帕運殿堂的籃球場。駿逸深知要完成帕運夢想,需要先擁有能夠與日本、泰國等亞洲強隊抗衡的能力,而臺灣輪椅籃球距離這個目標,還有一大段路要走,但無輪如何,他相信終有抵達的那一天。

「輪籃的運動壽命很長,我應該會打到不能打為止,如果我現在不做,可能就錯過能競技的時候,如果未來某一個時間點沒辦法從事競技的話,我還是會留下來推廣籃球,用不同的方式去幫助它,因為我覺得它是改變我人生很特別的一個運動。」

呂駿逸最後看著籃球場上練球的夥伴這樣說著,十年時光讓他找到自己的心之所向並積極投入,輪籃也成立協會開始更有組織的運作,讓那些正在與魔王纏鬥的人們有典範可以參考。相信下一個十年,輪籃這項運動能更加成熟、有更多新血加入,甚至是建立更多無障礙設施,讓這些身障者可以安心前往想去的地方。

追蹤呂駿逸的粉絲專頁:Jim 輪籃 Taiwan

參考連結

【延伸閱讀】

陳人瑜深耕特奧籃球 願「融合」理念成改變契機

定義我們的是運動員身分 秋美與家文的網球女雙金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