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在籃球場才能展現我們的高度。」「我們想做到別人不能做的事!」看著場上認真練球的球員,述說著與聽障籃球的相遇,雙胞胎教練鄧碧雲、鄧碧珍滿臉驕傲,兩人從 2009 年台灣首支聽障女子籃球隊成立開始領軍,從那之後兩人執掌兵符帶著台灣的聽障籃球隊在國際賽中持續蛻變到如今發光!
聽障籃球緣起
孿生姐妹鄧碧雲、鄧碧珍是早產兒,因小時候身體不好,在家人及醫生的鼓勵下參與各種運動賽事,國小運動會她們幾乎參加過所有田徑項目,意外在哥哥同學的推薦下加入籃球隊,沒想到一路打到國家隊,退役後兩人一起轉任教練,當時鄧碧珍的先生東方介德在聽障協會擔任召集人,因此牽線邀請鄧碧珍擔任聽障女籃教練,妹妹鄧碧雲後來也隨之加入,如今兩人仍分別擔任聽障男籃及女籃的教練,攜手聽障籃球持續創造歷史。
「他們不行啦!」「你會被他們氣死!」2009 年台北主辦聽障奧運,一群聽障女孩抱著熱情想要參賽,但對於籃球的了解如同白紙,當時找來許多教練前來嘗試帶隊未果,最後鄧碧珍不顧身邊的耳語毅然決然接下這個「不可能的挑戰」,帶著聽障女籃從最基本的跑步體能練起,妹妹鄧碧雲下班後也會趕來一起帶隊,並在訓練後兩人特別留下來討論如何優化訓練,談起那時候的想法,雙胞胎姊妹不約而同堅定的說:「那時候純粹覺得我們對籃球就是一種想要回饋的心,對於籃球我們還有一份熱愛。」
秉持著對於籃球的堅持,鄧碧雲、鄧碧珍幾乎全天候待在籃球場帶著選手訓練,並對她們寄予期望,她們不斷對每位球員說:「你也要練,你很重要。」「你只要願意來,我們就願意教。」鄧碧珍回憶,有次團練僅有一位球員可下場練習,其他的傷兵球員只能坐在場邊,原本大家都以為會直接取消整場訓練,結果鄧家姐妹親自下場與球員進行三人對練,讓現場球員們十分震撼。在長久的相處中感受到兩位教練對於聽障籃球的真誠,逐漸讓隊伍一條心,更願意努力為目標而戰。
從大幅落後到漂亮超前
「以前人家都問聽障籃球,你們輸幾分,現在可以很驕傲地說,我們贏幾分。」帶著對籃球的熱忱跟期望,鄧碧雲、鄧碧珍帶著選手披上中華台北戰袍,一改先前每次參賽大幅度落的結果,近年中華女籃開始可以從多國強隊中脫穎而出。用成績證明即使沒有身高優勢,藉著戰術與堅強的防守,不但可以縮小差距,甚至拿下勝利。
說起這些年帶隊的經驗,鄧碧雲有些激動的分享令她印象深刻的一場賽事,去年(2022)中華隊遇上陣中有三位快要 200cm 球員的美國隊,中華隊無人看好,場上的球員甚至在一開始被中華隊領先時都不以為意,直到美國隊發現比分已逐漸被拉開、想追分時已回天乏術,精彩的表現與堅持的態度讓現場觀眾全場站起來為中華隊鼓掌吶喊!
想起這場勝利鄧碧雲感動的說:「那個感受,很棒,說到雞皮疙瘩都起來了,我們就是用準投、防守,不慌不忙去鬥他們,不讓他們過去、一直逼他們,用我們的體能把他們逼瘋。」她也藉由這次的經驗提醒所有的球員,千萬不能輕敵!
經過這些經驗的堆疊,鄧碧雲、鄧碧珍帶著聽障籃球隊伍不斷寫下新歷史,聽障女籃已兩次(2014、2016)拿下亞太國家冠軍盃冠軍,甚至在去年(2022)以色列舉辦的首屆世界聽障三人制籃球賽女子隊獲得第6名、男子隊拿下第7名,雙雙寫下臺灣在國際聽障籃球賽事的紀錄。
無聲世界裡的指引
繳出漂亮成績單的背後,是教練與選手的自我挑戰與相互磨合,還有聽障協會的無條件支持。對於聽障選手來說,從聽、說,到實際理解他人的表達,因生理限制本身就需要花費較多時間,踏上籃球場,肢體的協調、與隊友的溝通都是考驗,在正式聽障籃球比賽中不可配戴助聽器的情況下更是具有挑戰性。
「聽障球員跟聽人球員是不一樣的,聽人球員你講他就懂了,但聽障球員你需要一直陪著他們。」一開始鄧家姐妹遇到這群聽障選手十分震撼,那些平時在國家隊、校隊理所當然的口令對聽障球員來說如同鴨子聽雷,無法運用原本的訓練模式,讓她們下定決心改變自己,用更多的耐心及包容心帶著球員一起成長。
為了克服構通障礙,鄧碧雲、鄧碧珍不斷調整教球方式,像是在訓練溝通時會刻意講話大聲一點、慢一點,讓球員習慣注意教練的臉型、手勢,鄧碧雲邊說邊踩地板:「那是一個無聲的世界,正式比賽我們都要跺腳,他們感受震動的時候才會看你。」
試著站在球員的角度思考,她們還共同研發出許多好記憶的口訣,加速球員增強專業技巧,像是「哪三種情況可以運球?帶球上籃、危險保護球、傳球角度調整」,用練習及比賽的情境搭配動作隨時抽考球員,確保他們理解教練的指令,並將複雜的戰術拆解後再組合讓選手練習跑位,這樣扎實的基礎讓這群球員在場上防守固若金湯、出手準確率極高,成為大家無法忽視的大黑馬。
除了專業的籃球訓練,鄧碧雲、鄧碧珍對於球員的態度更是注重,在她們眼中球員沒有大小牌、年齡之分,只有練球與不練球這樣的差異,期望選手堅持訓練、珍惜舞台,並用親身經歷不斷強調「服從」及「禮貌」的重要性,鄧碧珍還延伸分享有次在聽障籃球國際賽中看到外國選手因輸球對著自家教練不斷辱罵,她嚴肅的說:「輸絕對不可恥,可恥的是,人家不認同你、不認同這個隊」,期望球員們未來無論在哪裡、站在什麼樣的位置,言行舉止都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每個人都很重要
「公平才不會有隔閡,才不會有小團體,這是我們兩個帶隊最驕傲的點。」也許是因為無法聽到外界的聲音,鄧碧雲、鄧碧珍觀察到聽障選手較容易猜疑,因此會特別注意對於每一位球員一視同仁,鄧碧雲補充道:「絕對不可以在他們的背後說什麼,一定要全部集合到你前面,要講誰就讓他們知道,不然他們會覺得教練在說他壞話。」從相處的細節建立信任,讓球員感受自己的重要性,並透過「陪伴」讓聽障選手打開心門。
「球隊就像一個小型社會,你要怎麼去跟不同類型的人合作融合,要怎麼樣成為一個家庭很重要,我就教他們,球員就是你的家人,每一次中秋聖誕或是我們生日都會有人回來,我們就很開心,那是一種傳承,球隊不就是這樣嗎?」
鄧碧珍回想剛開始帶著聽障女籃的備戰時光,她有些感性的表示希望那時可以讓球員看到教練的真心誠意,所以時常陪著她們聊天、一起吃東西,做什麼都一起,然後一直提醒她們,有什麼話一定要講出來,不然教練絕對不會知道;經過不斷的相處與磨合,最終與球員的感情如同家人一般,如今她們也秉持著一樣的信念帶領著球隊,許多球員離開國家隊後還會時常傳訊息給教練,甚至回到球場一起重溫練習時光。
歷史需要球員來創造
在球員不斷寫下聽障籃球歷史的同時,球隊面臨著球員短缺的窘境,甚至遇過國家隊出國比賽無足夠球員可輪替,最終球員體力耗盡將勝利拱手讓人的狀態,鄧碧珍看著場上拼命跑動的球員,有些難過的說:「聽障國手競爭的人少,願意吃苦承受下來的人又更少,現在遇到的困難是,人太少、沒辦法長期培訓。」
先前聽障女籃已停練六年,今年(2023)因有球員主動提出想參加比賽,因此重新組隊,但因人數較少,只能以三人制籃球為目標。鄧碧雲、鄧碧珍觀察聽障籃球隊員大多沒有母隊、且有些成員甚至有其他正職工作,加上體育署給予的賽前集訓僅 21 天(註1),面對國際賽強度練習量明顯不足,為了讓球員有足夠的實力與國際選手競爭,因此她們對這群的球員唯一要求是,需在比賽前提早至少四個月開始集訓練球,拉長時間訓練體能投球、培養默契。
即使球員人數不多,且需要花額外時間訓練,鄧碧珍還是不願意放棄,她認真的說:「有心最重要,不會打都沒關係,我都願意從基礎教,教到現在每個球員都會左手上籃。」兩人對於訓練的態度始終如一,她們也將眼光放遠至明年的國際賽,期望能收穫今年的訓練成果。
目前臺灣的聽障籃球老中少加總大約有20隊,為了讓更多聽障孩子有機會接觸到運動,聽障協會每年都會舉辦「全國達福林匹克運動會選手育苗訓練營」,提供許多國高中前來體驗各項運動,而籃球也是其中一項,鄧碧珍教練說起這個營隊眼睛發亮,彷彿看到未來的明日之星,她表示在這營隊訓練中看見許多潛力選手,若未來年輕的球員能夠延續下來,帶著他們參加國際賽的日子指日可待。
「如果球員願意練,絕對沒問題。」從一片荒土耕耘到如今繁花盛開,鄧碧雲、鄧碧珍始終不忘初心,並感謝一路走來有許多貴人的支持,有聽障協會對於籃球項目的重視、企業提供訓練比賽的資金及裝備,還有亞東科技大學黃校長相挺提供場地,讓球員能更無後顧之憂地追尋目標,也因為如此兩人十分有信心的對大家喊話,盼望接下來能有更多新血加入聽障籃球隊,將這些所學和精神傳承下去,兩人也相信球員們能打出站上頒獎台的好成績,最後離開籃球場時,鄧碧雲、鄧碧珍用力對著選手揮手,彷彿在對選手說:「明天見,我們會在球場等你們!」
註1:一般聽障國際賽集訓時間為 21 天,大型綜合賽事如亞奧運,集訓時間為 45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