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者如何以身練心 防水老編推薦文

0
446

人體相當擅長『適應』,無論是針對外在環境的適應、甚或是自身內在狀態,也因為如此,要打亂適應,添加的變數就要夠多且複雜。就跑步上可能是最後的一公里、或是瀕臨抽筋邊緣還要再加速,即便如此,人們還是會適應下來,無論是就著厚重的軍靴練跑的埃米爾‧扎托佩克,或是基普喬格透過微笑提醒自己放鬆。人們對於內在極限的追求,永遠沒有停止的一刻。

若要談內在,最好的途徑是『對靈性的追求』,舉凡靜止的祈禱、打坐,一直到動態如印度瑜珈、伊斯蘭教蘇菲教派 SEMA 旋轉舞、少林寺企求身心一體的拳術、體操運動,還有被稱為『動禪』的跑步都是。熱愛跑步的藏傳佛教大師薩姜‧米龐仁波切,在其修行裡少不了跑步。日本傳有盛名的比叡山馬拉松和尚的千日回峰行,更是把徒步升級成修練苦行。許多我們認識的跑友也常說,因為跑步,無論身體、心靈上都有所提升。運動,或精準地說,『跑步』是可以提煉心靈、安放內在的活動。

今年九月底,運動作家徐國峰出版了《跑者如何以身練心》。如果不是特別訴求以跑者為目標客群,我認為,只是『以身練心』就足以說明了一切。因為我們都是這麼跑過來的。

我自己從 2010 年開始跑步,至今有 13 年了。 70 歲的散文作家陳幸蕙老師,是從 50 歲才開始跑步。有個朋友半開玩笑地說,如果跑步只有『與他人競技』這個面向,老早就放棄跑步了。那麼,是甚麼讓我們這些跑者能堅持到現在?是因為跑步能挖掘我們的內在、是因為跑步能砥礪自身的心智,還是純粹因為跑步讓我們變成『更好的自己』?這一個簡單的問題,卻有著萬千的答案,回到源頭,還是『以身練心,心動身動』。

熱愛跑步的村上春樹曾經訪問日本傳奇跑者瀨古利彥:「像瀨古先生這種水準的跑者,會不會有今天不想跑,好厭煩,真想留在家裡繼續睡覺的時候?」瀨古利彥睜大眼睛,用以「什麼笨問題」回應他:「當然啊,這種事情經常有啊!」即便百般掙扎不甘願,實際繫上鞋帶踏入家門,完成跑步的人,總會在休憩時抒發感想:跑完了,還好今天有去跑呢。

照片來源:USA Today
丹尼爾.李伯曼 照片來源:USA Today

演化生物學教授丹尼爾.李伯曼在其著作《天生不愛動》指出,人體的原廠設定是為了省能、低耗能而設計的,所以人類普遍熱愛沙發,勝過於耗費體力的運動。但要讓人主動去運動也有方法,其一是讓運動成為比較辛苦的遊戲 (因為是遊戲所以可以忍耐),二是發自內在欲求的動機 (因為是夢想所以可以忍耐),其三是同儕情感與共識…等等。一當從跑步中收穫,就會如馬太效應一般,一點一點地疊加對於跑步的嚮往。而才會透徹地認知,心智與身體是彼此交集而漸長的,而不是如鐵軌般永不交集的平行線。一個負面的起心動念,就可以斷送掉只剩下兩公里的長跑課表。

我想套用小說家三浦紫苑的《強風吹拂》來為《跑者如何以身練心》背書:

清瀨灰二:「你覺得形容一個跑者,最好的方式是什麼?」

阿走搔了搔頭說:「不就是快嗎?」

「我覺得不是快,而是強。」清瀨若有似無地說。

徐國峰所著述的《跑者如何以身練心:第一本出自專業教練,專為跑者設計的「心智與心志」訓練策略》,書中囊括了許多心智技巧與心理學研究,從卡蘿.杜維克《心態致勝》到熱愛戶外登山的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心流》、強納森.海德《象與騎象人》,結合國峰自身的教學經驗,以及與他人、學員們共享討論的話題,這是他淬鍊精華的一本書,幫助讀者成為『強』的跑者、運動員。

讀完了書,談跑步還是要親自跑出去。但是,下一次的跑步,或許能用全新的心態去面對。每一種訓練課表都有其訓練目的,而每一次訓練、跑步的內心對話,都能修練或淬鍊你的心智。

BTW 可能大家有聽過一句話『跑者是防水的』,這句話的原話是『人是防水的』。我首次聆聽到這句話是 2017 年徐國峰在跑團訓練時說出口,用來激勵跑者們不要害怕風雨。當時聽了熱血澎湃,一分鐘後就覺得人生好難。六年過後,在雨中跑步已能心如止水。只要雨沒有大到會把我隱形眼鏡沖掉都行。

 

【延伸閱讀】

在台灣萌芽鐵人之心的馬浩鈞 來自西班牙的台灣女婿

金門有酒也有故事 旅跑馬拉松 17 Running 跨海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