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櫻花武士道的北海道 IRONMAN

0
604

這是升M60的第一次鐵人賽,既期待又惶恐。去年FXT 未能完賽後,整個人軟爛,今年上半年沒安排任何大賽事,讓自己好好休息一下。四月起開始每週一次的教練重訓,主要目標就是強化耐力運動的肌群與改善體態結構,與一般健美的訓練重點不同。可惜有氧耐力訓練受時間限制,仍然比較缺乏。

這次日本行來去匆匆,都只待在函館,老婆開學請假不方便,剛好日本通DVTT 的雄哥可以陪伴,因此我們兩個就一起行動,順便來趟深度之旅,除了吃遍美食享受購物行程外,世界三大夜景的函館山夜景當然不能錯過,甚至還到函館馬場買個馬票。今年剛好有虎航跟星宇航空直飛函館,省卻從札榥到涵管243公里的路程,九月11日一早搭乘紅眼虎航班機直飛函館。

日本人是有名的龜毛,例如入境要檢查單車輪胎是否有帶泥土,有些飯店單車不能拿進房間。也有很多限制,如果沒租車,單車不能上機場巴士,就只能搭計程車去飯店。此外,日本人認為馬路是給車開的,沒有單車安全觀念,除非在郊區鄉下騎車,都會區騎車要很小心。路況也沒有想像中好,路面斑駁補丁不少,甚至連高速公路也一樣。

這次IRONMAN T1與 T2的距離約33公里,比英國IRONMAN 的20公里更遠。T1位於飯生,離函館車站還約10公里,報到、交車都要到此地,我們一群台灣選手都是從函館騎車去交車。比較麻煩的是終點位於偏遠的木谷內町,不像英國或台灣澎湖的比賽T2位於方便的市中心。

比賽當天的賽後取車最後時間是晚上九點,這就讓無法在14小時內完賽的人很不方便,晚上九點之後完賽的人必須等到隔天才能取車。世界其他地方也沒有這個規定。比賽當天結束後雖有接駁車接送選手,但不准運送單車。像我隔天中午就要搭機的人,只能先準備好簡便攜車袋搭8:55最後一班道南鐵路,或是搭計程車。我成績不好,雖在晚上九點前取到車,但火車開走了,只好花17000日幣搭計程車回函館車站。倘若隔天去取車,大會有安排黑貓與另一家貨運幫忙運送單車。

這是日本洞爺湖IRONMAN 結束九年後再度舉辦,而且跟先前單位不同,賽程設計難免有瑕疵,許多外國選手抱怨連連,認為不受尊重,當然交通不方便是主因。主辦單位雖有安排函館車站到T1與T2 的接駁車,但都不准攜帶腳踏車。此外,比賽前後選手必須出席的時間多達3-4天,比起其他賽事的2-3天多了一天,也造成選手不便。

報到時送的參賽禮有 IRONMAN 號碼帶,水壺,貼紙,還有一個印M 的銅鑼燒,還算有誠意,加分。各地方舉辦的 IRONMAN 都有Expo 販賣該場的相關商品,這次的Expo 竟然紀念T恤在週四就賣光,讓週五去報到的我完全撲空。還好有看到我們台灣澎湖 IRONMAN 的攤位,希望能招募更多的選手參賽。

這次 IRONMAN Hokkaido 主要的吸引力在世界七大泳渡海峽之一的津輕 Tsugaru 海峽游泳,騎車則全程在高速公路飆速,跑步可看到優美傳統的日本農村景色。訴求完美,但實際上有些許的差距。

9月15日比賽當天清晨氣溫 19度比預期稍好,水溫約21度,很適合穿防寒衣,6:00開放選手試游。6:15之前開放T1給選手做賽前檢查,但不能進入轉換袋區。6:30鳴砲正式比賽,泳帽顏色以成績區分為橘、粉紅、綠與黃。台灣選手大部分成績都高於70分鐘,所以戴上黃色泳帽。下水也跟台灣類似,採取六人一組輪流出發。

本次游泳段津輕海峽沙灘的土是黑色的,而且是淺灘,因此海邊的水幾乎像泥巴水,選手大致要先走過100公尺以上才能開始游,即使游到離岸遠一點的水域能見度也只有手臂前端,水草也不少。這次游泳要繞二圈,必須上岸感應晶片,越接近岸邊浪越大,要小心避免嗆到海水,比起澎湖蒔裡海域或尼斯蔚藍海岸算難游不少。另外,這次的定位浮球標示不明確,轉彎的浮球竟然像一根紅色的骨頭躺在水上,終點的浮球也太小了,加上浪潮起伏,在海裡有時候根本看不見,害得許多選手迷航。

單車段原則上在函館與木谷內町間的高速公路來回騎近三通。理論上公路路面平整,應該有機會狂飆,然而不少路段可能使用頻繁加上雪水侵蝕,柏油路面斑駁導致單車輪胎跳動,能騎快車的機率減少。長緩的上坡路段也考驗選手的肌耐力,爬升共約1400公尺,只有在唯一的平整的長隧道內最好騎,因此不少選手的單車段時間都比預期的久。

高速公路上的風景變化不大,甚至有點單調,偶爾過大橋時可遠眺津輕海峽,唯一的大景點是高速公路末端木谷內町的寬闊海景。至於補給更令人抱怨,三個補給站只有第一站有供應Amino Vital 能量包,其他二個站只有水、運動飲料與可樂。沒自己準備補給的選手,或是沒拿多一點能量包的人會餓肚子騎車。

最後的跑步段要繞三圈,周邊沒大山沒海景,大部分繞著黃黃的稻田跑,天黑了甚至有些路段完全沒路燈。比起尼斯鐵人賽跑蔚藍海岸的英國人大道,或是瑞士鐵人賽隨時可看到少女峰與圖恩湖的風景差很多。

跑步段的補給倒是好很多,除了能量包外,還有香蕉、Oreo餅乾、蘇打餅乾、鹹乾薯條等。每約二公里就有一個補給站,唯一想抱怨的是第一個補給站竟然離T2有2.5公里遠,騎車後能量不足又要跑那麼遠,肚子真的餓扁了。

好不容易在晚上九點前跑進終點,第一件事是急忙的趕到一公里外的T2去領單車,完全忘了要去領完賽衫這件事。聽台灣隊友說完賽衫的品質不優,我心裡至少比較不嘔些。賽後的餐點也不夠好,只有麵包、三角飯糰跟味增湯。

假設要幫賽事打分數,瑞典Kalmar 、瑞士 Thun 、法國Nice與愛沙尼亞 Tallinn 都可獲得90分,台灣澎湖至少有85分(主辦單位用心95分,賽道90分,天氣太熱了 80分),這次日本北海道我只給75分。

 

【延伸閱讀】

先運動再進食 吃對早餐不易胖

肉腳超級鐵人訓練團|為什麼會「撞牆」呢? 無痛完跑必須了解速度與補給

SHARE
Previous article北面山地節樂遊福隆 越野跑鐵人咖眾星雲集
Next article熱血雨戰大直橋 WE POWER 團體綜合體能賽
肉腳超級鐵人邱宗聖 從國三到大學都是田徑隊,屬於三流選手,幸運矇到一枚全國大專運動會1600m接力銅牌。2008年因中年身體危機開始從事自行車運動,2013年初馬,到2015才完成人生第一場鐵人賽 Ironman Taiwan當自己五十歲的禮物。因為職業關係只考慮選擇參加226,至今完成國內外十一場賽事。2015年參與 Ironman University 課程,成為第一批拿到 Ironman Certified Coach 的人,也是研究運動醫學與科學化訓練的開端。與友人共同成立知名鐵人社團DVTT並設立 AED Runners。2019年有幸親臨美國波士頓參加馬拉松成為波馬跑者。另外跑過三次鎮西堡100K,也騎過三次北高380K。 經歷與專業認證: Ironman Certified Coach / Ironman認證教練。 DVTT 醫聲論壇常務理事(二任),監事。 中華民國眼科專科醫師,診所負責人。 倫敦大學科學碩士。 參加過的重點賽事: 五屆 Ironman Taiwan超級鐵人賽 (2015-2019)。 三屆 Challenge Taiwan 226(2016-2018) 二次分二,一次分三。 三場歐洲 Ironman 賽事。 2017-2018 二次台北馬拉松波馬資格達標。 2019波士頓馬拉松。 2019 Ironman AWA 世界分齡銀牌選手。 Facebook:肉腳超級鐵人訓練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