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Athletics Club總教練Dathan Ritzenhein曾說:「你不會過度訓練,只是恢復不足。」這句話點出了恢復與訓練同等重要,甚至更甚。頂尖的運動員們對恢復的重視程度,與他們對長距離、慢跑的重視程度一樣。
身體的考驗始於雙腳跨越終點的那刻:當汗水與成就感襲來,真正的挑戰才剛開始—如何讓疲倦的身體與緊繃多時的內心重返最佳狀態呢?
很多運動科學家都強調,身體與心理相互影響,當你體能狀態良好時,若站上起跑點內心突感怯懦,這天的表現很有可能會大受影響、而若賽事進行中為自己打氣並展露自信,也能間接帶動身體的放鬆,這樣的身心緊密連結,於賽後恢復也是非常重要的。
跳過恢復期,很可能導致過度訓練,並且降低未來比賽的整體表現!
身體恢復的階段與策略
賽後的恢復,可分為幾個關鍵階段,接連跑完馬拉松及超馬的你,好好讓身心靈一起慢慢回歸到初始狀態:
- 賽後(0-30分鐘):
- 飲食: 以3:1或4:1比例攝取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如香蕉加花生醬、冰沙或能量飲,主要用以補充糖原儲存,修復肌肉組織。
- 水分與電解質: 飲用足夠的水和電解質,同時避免飲酒,以補充比賽中身體所流失的水份,來維持身體平衡。
- 輕度活動:步行或進行1-3公里的恢復跑,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排除代謝廢物,避免低血壓。
- 賽後48小時內:
- 飲食: 保持每2-3小時少量進食,包含蛋白質,脂肪,複合碳水化合物,好重建比賽中身體被消耗掉的肝糖。
- 冰敷:運動後立即冰敷,能有效減輕疼痛感,也可將雙腿浸泡在比體溫低20度的冷水中15-20分鐘。低溫不僅能減緩發炎反應,還能刺激身體釋放抑制發炎的賀爾蒙,也能降低延遲性肌肉酸痛的發生。
- 活動與伸展:全天保持輕度活動即可,比方說步行或肌肉伸展,以避免肌肉僵硬;也可抬高腿部,或穿著壓縮腳套,來改善血液循環,減少水腫。
- 賽後一周及長期恢復:
- 積極恢復:可開始進行低衝擊運動,如游泳、騎自行車,慢慢加入恢復跑,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肌肉壓力。
- 肌肉放鬆:以滾筒自我按摩或尋求專業運動師按摩,緩解延遲性肌肉酸痛。
- 充足睡眠:每晚至少要有7-9小時的優質睡眠,有助於促進身體修復與再生。
- 開始熱敷:比賽結束48小時後,可以進行熱敷或熱水浴,能加強患部的血液循環,以減少疼痛、肌肉痙攣、關節僵硬等問題。
- 目標建立:為新賽事重新設定目標,同時投入其他活動,以應對賽後的失落感;或與專業人士(教練、物理治療師)合作,制定更有效的恢復方案
心理調適:情緒與表現的平衡
馬拉松不僅是體能的考驗,更是內心的巨大挑戰。所以賽後的心理調適,與生理恢復同樣重要!因應結束一場重大比賽的失落感,最佳的方式也許是重新設定目標,或與朋友相約一起跑步、騎單車,擺脫失落感,重拾運動樂趣。
適度恢復:成就更強大的自己
賽後的恢復,是一場科學化的自我修復之路,透過策略,我們能夠更有效地修復身體,調適心理,為下一次的挑戰做好準備。恢復不僅是休息,更是為了成就更強大的自己。建議在完成半程或全程馬拉松後至少等待3週後,再投入參加下一場5公里比賽,並在4-6週後才能參加另一個半程馬拉松。
期待在下一場賽道上與你相遇,以我們最佳的狀態和自己比拼一場!
圖片來源:pinterest
參考來源:I Run Far Sprkhealthyrunner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