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輕鬆跑不再輕鬆 為什麼 Zone 2 跑越來越難

0
20

如果你最近發現,原本「輕鬆」的 Zone 2 配速跑,怎麼越跑越吃力──別懷疑自己,這其實是訓練進步的徵兆。

當「輕鬆跑」不再輕鬆

加拿大耐力教練暨菁英跑者 Kylee Toth 曾在社群上指出:「當你的有氧系統變得更強,能在 Zone 2(第二心率區間)維持的配速或功率會明顯上升。以前 140 bpm 的心跳只是慢跑,如今可能已經接近比賽配速。心率沒變,但速度、肌肉負荷與衝擊力都提高了。」

也就是說,Zone 2 的心率範圍雖然相同,但由於身體能在該範圍內產生更高輸出,整體疲勞與恢復成本也隨之增加。這個轉變並非一夕之間發生,而是經過數月穩定、有計畫的有氧訓練後,逐漸出現的進步現象。

看似疲勞,其實是適應

當 Zone 2 跑變得更辛苦,往往代表身體正經歷以下改變:粒線體密度增加,能更有效率地利用氧氣產生能量。脂肪代謝能力提升,更能在長時間運動中節省肝醣、延長耐力。乳酸清除效率改善,延後疲勞出現的時間。

這些代謝層面的進步,讓你能以相同心率跑得更快,但肌肉、關節承受的機械負荷卻同步上升。心肺系統通常適應得快,而肌肉骨骼系統的恢復速度較慢,這種「系統不平衡」,正是讓人覺得 Zone 2 不再輕鬆的原因。

運動生理學上,這被稱為「有氧發展的表現悖論(performance paradox)」──你越高效,越需要恢復。你的心臟可能很從容,但雙腿其實正加班工作。當然,也要排除其他可能讓跑步變難的因素,可能因素包含睡眠不足、天氣炎熱或濕度高,脫水與壓力或荷爾蒙變化。若這些外在條件都穩定,而 Zone 2 仍顯得吃力,那就極有可能是你「變強了」。

如何調整與管理 Zone 2 訓練

隨著體能提升,有氧與無氧閾值會逐漸上升。建議每 2~3 個月重新測驗,或透過乳酸測試、實測跑步配速來校準 Zone 區間;當 Zone 2 配速顯得勉強時,暫時放下手錶,改以感知努力感(RPE)為準。輕鬆跑該是能穩定呼吸、可以對話的節奏。

若長時間感到疲倦、腳沉重,代表身體需要更多恢復。降低跑量、放慢配速、增加睡眠與營養攝取,都是讓身體追上心肺進步的關鍵。最後,不同品牌(Garmin、Suunto)或教練系統, Zone 2 的範圍略有不同,理解這些差異,有助於你正確解讀訓練數據。

當 Zone 2 不再「輕鬆」,別急著懷疑自己。那是身體在告訴你──你的有氧系統升級了。在相同心率下跑得更快,是進步的證明;但別忘了,進步也意味著要給身體更多時間去恢復、整合這些改變。

文章來源:running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