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為什麼在鳴砲後游200公尺,突然覺得吸不到氣,呼吸不順,只能改游仰式去試試。」林怡君 Meiya 笑說,她換了兩回仰式去調整,才慢慢順利前行,「也不是說緊張,或不會游泳,就是突然覺得沒辦法換氣。」
或許,是因為太興奮了吧!在深不見底的海上換氣不順,相信令許多選手相當害怕。對游泳選手起家的 Meiya 而言,這只是卡在鞋子裡的小石頭。這片大海連結的是夏威夷大島,被譽為鐵人世錦賽聖地的科納。多年來朝思暮想的渴望。林怡君最終以 12 小時 09 分 12 秒完成世錦賽,這不是一場夢,而是夢想成真。
對許多人而言, IRONMAN 象徵著極限挑戰,對Meiya來說,這項運動早已超越挑戰的層次,她思索了幾秒之後,才緩緩地說出:「可以說是我的信仰,也是我很喜歡的一件事,是我生活的一部分。」眼神映耀著光芒的她,手臂皮膚深淺分明的色澤,那是熱愛鐵人三項的刻痕。
泳池畔的跳台,鐵人路上的新生
一家三傑都是游泳選手的 Meiya ,在學生時期與隊友拿下接力獎牌,也多次參與全國性賽事,並擁有國內前六名的成績。儘管成績亮眼,回首那段歲月卻讓她稍有所思。
「那時候的訓練只是為了成績、為了責任跟升學,比較沒有自己的想法。」她說。
研究所畢業加上踏入校園成為體育老師之後,憑藉著既有的游泳能力,加入自行車與跑步,期盼給自己不同的挑戰──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鐵人三項。
「因為終於從教甄煉獄上岸,研究所也順利畢業,剛好學校有鐵人隊。而且,游泳選手一旦不練習胖很快……」 Meiya 笑道:「鐵人三項也剛好是一個很棒的挑戰。」自 2015 年化身鐵人,從 25.75公里 (半鐵) 開始比,慢慢地到 51.5 公里奧運距離、 113 距離以及真正的鐵人距離 (俗稱的 226 )。
形塑夏威夷科納的大夢
邁向鐵人三項運動前去,終究繞不過遠方最大的目標──夏威夷科納鐵人世錦賽。看過鐵人賽影片的 Meiya 心底有一顆種子默默地發芽:「最初是想帶我爸媽去美國夏威夷為我加油,因為開始比鐵人之後,幾乎所有人都反對我,不管是爸媽或是同事,難道不能好好當老師就好了嗎?幹嘛這麼累(隨口附上一句神經病)。」然而,隨著持續參賽也登上新聞版面,不只是學校同仁、爸媽都轉為力挺她,連熟悉運動的學生也會聲援助威,這帶給她很多的能量。
「現在爸媽會因親戚朋友的詢問,炫耀說『嘿阿~~那是我女兒捏!』。」她說。
心底形塑了鐵人世錦賽的大夢, Meiya 卻缺乏系統性的訓練,在學校有鐵人隊可以跟校隊一起訓練,不過強度、距離都不太一樣,看心情練習也不是長久之計,訓練上不得要領。
「如果自己土法煉鋼也是可以去比 226 ,只是比完應該就剩半條命,就跟沒有準備,帶著雀躍的心去騎北高380,蠟燭差點熄滅驚呆。」她笑道,於是在 2019 年找了同樣是游泳選手出身,已是鐵人賽場上赫赫有名的謝昇諺教練。
「一見面就跟教練說,我要去KONA !」 Meiya 說道。
從 2020 年起,遂投入漫長且艱辛的訓練旅程,讓自己沉浸在 226 的世界,這期間還經過疫情跟陪伴媽媽與肺癌抗戰。終於,在 2022 年普悠瑪鐵人三項, Meiya 圓夢了首場 226 賽事,總時間為 11 小時 30 分 37 秒。第一場 226 的圓滿落幕,也底定了她邁向夏威夷科納的心意與動力。
十年鐵人路的信任與堅持
為了取得科納門票, Meiya 累積了不少參賽經驗,亦曾於 112 年代表高雄市出賽全國運動會鐵人三項女子組賽事。在 2024 年得知 IRONMAN Penghu 賽事訊息,更是緊鑼密鼓地準備。
從 2024 年 10 月份開始,從週一到週六整整十多個小時的練習,數個月的生活拉扯與失衡,只為了踏過 2025 年澎湖國際鐵人三項賽的終點。嘴上總是討饒,身心卻是沉浸在訓練日常。不努力去拚, IRONMAN 就只是個夢想,一旦努力付出,就可能越離越近。
「鐵人練了十年,跟教練跟了五年半,KONA夢也想了五年半,終於不用再做夢!」在澎湖異常寒冷的強風下,用以堅毅的信念,跑進了夢想的終點。 Meiya 以 11 小時 54 分 18 秒獲得分組第四名,踏入了 2025 Women’s 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 。
喜悅之情毋需多言,真正挑戰才從當下開始。作為一名體育老師,Meiya的日常在工作、生活、訓練三者之間被不斷拉扯。從四月份取得資格,到十月份踏上夏威夷只有短短的幾個月,她沒有太多歇息的時間。
「我常說那不是平衡,是不斷被拉扯的現實生活。你要完成訓練,就一定得放掉一些東西。但…做什麼要像什麼!!」Meiya泰半都是早起與課間安排訓練,一天兩餐。凌晨時分或是課程空堂時間,在學校踩訓練台,中午空檔執行游泳或跑步,在這之間不斷的在老師與選手間轉換身分。周六則是她最密集的訓練日,是四到六小時的長程自行車騎乘後,再接上數公里或40分鐘以上的轉換跑,每週約莫是十五到十八小時的訓練量。
忙碌著學校請假,添購裝備與籌措資金,刷卡報名世錦賽之後,現實的一切才逐漸湧來。
「我一天最多練兩餐,假日練完要趕回屏東陪陪爸媽,也要照顧家裡15歲的老狗狗。能堅持完成,最重要的是肺癌末期開腦切肺的媽媽給我的動力,媽媽能撐過來,我有什麼不行的!!」生活過得很硬,卻是她選擇的道路,對 Meiya 來說,工作、訓練與家庭從來都不平衡,只會是持續地拉扯、協調,甘之如飴。
相比於年輕的游泳競技選手身分,現在的鐵人三項選手身分更像是她的渴求。「以前的游泳是為了成績、為了家裡跟升學,而現在比鐵人三項是我自己的選擇。」Meiya說,按耐著牢騷的心思,盡可能完成九成以上的訓練課表。
科納的圓夢時刻:用笑容跑完全程
「進終點的那一刻真的很感動,旁邊的觀眾全心全意地為每位選手加油,那個氛圍會讓你很感動,有被激勵到。」 Meiya 說道,迥異於過往牢騷不斷的 226 賽事,鐵人世錦賽卻是滿懷著喜悅完成。
「這一次真的是從頭笑到尾,完全沒有抽筋、胃也沒有不舒服,頭沒有痛、耳朵噴氣之類的。」她說,已經來到了夏威夷,這才是最重要的事,剩下的就是盡情去享受比賽的旅程。從 10 月 5日開始一共十天的旅程,美好的回憶值得說嘴一輩子。
過去的比賽中,她常在跑步段因抽筋、腸胃不適而無法發揮。在夏威夷則嘗試了來自英國品牌,無運動汗液測試技術,幫助選手設定科學化補給。「攝取多少碳水化合物、攝取多少鈉及水份都抓到很細。」在半信半疑下,並與教練討論擬定策略後,Meiya 放膽去嘗試,最終表現也相當穩健,沒有出現抽筋、腸胃不適或是體力耗竭的問題。但更讓她懷抱信心的,是過去幾個月的辛勤訓練,以及昇諺教練也隨著選手們一起來到夏威夷。
「 Sam 教練是雖然是海底針(女人心XD),但是我們的護身符。」她笑著。
首次參與的鐵人世錦賽,雖然遇到了開頭所說的『換氣不順』問題之外,在自行車項目因擔心換檔落鏈,導致她在上坡時只能「硬踩」大盤,速度受限,最終單車段以6小時13分完賽,略微超出預期。但這份「不想放棄」的堅持,讓她順利挺進最後的路跑項目,一路不停地跑完馬拉松。
「唯一比較疏忽的是轉換區吧,兩個轉換區都待了 8 分鐘,到底在幹嘛啊。」Meiya 自己都笑了起來:「想說要好好感受這個比賽,所以在轉換區就好好地喝水吃補給,擦乾腳穿好襪子,確保身心都準備好再出去。」酷熱的路跑項目令跑者叫苦連天,但 Meiya 獲得了昇諺教練給的冰帶領巾跟涼感帽,不只沒有熱暈,還能維持穩定的腳步前進。
「最後成績沒有比較好,也沒有達到當初設定的目標,但在最後 12 公里,整條路幾乎沒有不適,沒有停下來用走的!重點不是名次,而是我來到這裡,KONA 世界鐵人的神殿,我是鐵人三項世界錦標賽的選手其中之一。」
Meiya 以 12 小時09 分12 秒,在終點拱門聽見了那一句『YOU ARE AN IRONMAN』!那是她想像十年之久的夢想,在那一個夜晚之後,生命似乎出現截然不同的變化。
見過世界,還是要從腳下開始
完成科納世錦賽之後,見過真正的大場面,眼前的世界也變大了。看著的不再只是眼前的景物,而是遠方的地平線。
「回來後我發現,原本在學校覺得很大很嚴重的事情,都變小變平凡了。」她學會以更平穩的心看待生活的不順遂,也不再執著,能堅定地面對工作與生活上的種種障礙。「見過世界的廣闊就會知道,自己可以穩定做好一切,做得更好。」
十年前,鐵人三項是 Meiya 的道路、是她的人生也是她的夢想。「我現在當鐵人,跟以前當選手完全不同。」她說,「以前是為了比賽、為了名次;現在是為了自己。我在這裡找到優越感、成就感與尊重,也找到了信仰。」
真正的卓越,不在終點,而在每一次選擇繼續前行。
即便知道自己不是最強大、最厲害的選手,但仍希望一次比一次更好。接下來,她將目標放在明年的普悠瑪鐵人三項賽事,希望能超越過往的成績。而是否有再次前往夏威夷的想法呢? Meiya 笑了笑沒說死,只說 2028 年會是鐵人三項世界錦標賽自 1978 年創始至今的五十週年,如果要再去夏威夷,就該是那一年。
照片來源:Meiya Lin、Sam Hsieh 謝昇諺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