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公尺決勝前 增加表現的熱身建議

0
17

想在下一場 5000 公尺刷新個人最佳嗎?或許只要在開跑前,加入幾段短而快的加速,就能讓你的雙腿更快進入比賽狀態。

多數跑者在比賽前會輕鬆慢跑或做一些伸展,但研究指出,更硬的熱身建議,往往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根據《運動科學與醫學期刊》研究發現:在 5000 公尺起跑前加入幾段短距離、接近比賽速度的快跑,有助於跑者更快找到節奏,也能讓更快取得完賽。以下是整理其研究重點與可直接套用的熱身方式。

研究怎麼說

研究中,跑者在兩次 5000 公尺測試前分別採用不同的熱身方式:

  • A 組:包含幾段接近比賽配速的短間歇
  • B 組:僅以次強度的跑步為主

高強度組包括 1 次 500 公尺跑,強度約為比賽配速 70% ,以及 3 次 250 公尺跑,以比賽配速 100% 為準;低強度組包括 1 次 500 公尺跑,強度約為比賽配速 70% ,以及 3 次 250 公尺跑,以比賽配速 70% 為準 (相對高強度組,難度較低)。

研究人員利用庫柏測試的結果計算跑步強度。他們採用多種方法評估生理和代謝反應以及耐力跑表現參數,包括血乳酸濃度和反向跳(CMJ)。他們評估了跑者能跳多高以確定肌肉準備情況,跑步的難易程度,血乳酸水平以確定身體的運動強度,以及參與者的 5000 公尺總成績。

結果發現,加入短間歇的跑者平均快了約六秒,且整體配速更穩定。肌肉活化程度也較高,顯示他們的雙腿在起跑時就已準備好承受比賽強度。

如何實際操作

研究中的熱身較長,包含多段 250~500 公尺的加速,但你不必完全照抄。以下是較容易融入一般賽前流程的「精簡版」:

  1. 從輕鬆開始
  • 先跑 10~15 分鐘慢跑
  • 接著進行幾項輕鬆的動態活動或短距離加速(strides)
  1. 加入接近比賽速度的短間歇
  • 1 段 400~500 公尺:中等強度
  • 2~3 段 200~300 公尺:以比賽配速跑
  1. 讓身體回到穩定狀態
  • 最後步行或輕鬆慢跑 2~3 分鐘,調整呼吸、讓身體放鬆到準備開跑的狀態

如何讓熱身幫上忙

這種熱身的目的,是讓身體「醒來」,而不是把你提前累垮。因此,你應該在日常訓練中先嘗試,找出適合自己的節奏與力道。

  • 視當天狀況調整強度(包含天氣、疲勞度、雙腿的感受)
  • 若快段跑完後感覺疲累過頭,代表當下強度可能太高
  • 理想的感覺是:身體變得輕盈、呼吸順暢、準備好起跑

只要以耐心與適度的節奏安排好熱身,這種更聰明的賽前準備方式,也許真的能讓你在 5K 開跑時就找到節奏,並穩穩地跑向終點。

資訊來源:Effects of High-Intensity Warm-Up on 5000-Meter Performance Time in Trained Long-Distance Run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