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思婷(小PO)
圖/David E. Anderson
還記得當初想把在戶外以及攀登上的經歷和故事集結成書,送了新書提案給麥田出版社,最後要定書名的時候,編輯說記得我在會議中提到若是攀岩路線很長,需要在岩壁上過夜的對話, 出版社覺得這點相當有趣,最後拍板定案,書名定為《睡在懸崖上的人》。
睡在懸崖上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種感覺?該怎麼睡?很多人好奇地問我。大家都有許多不同的想像。許多攀岩者還告訴我睡在懸崖上是他們的夢想。其實單純體驗睡在懸崖上的感覺,可以找條路線上有個平台的地方,或者是辛苦一點把吊帳順著陡峭的路線拖上去,離地大約幾十米就可以睡睡看。但是這樣做好像失去其真義,睡在懸崖上畢竟還是要攀爬極長的路線,「不得不」睡在中途,辛苦過後,睡起來才香嘛!
睡在懸崖上的真實感覺究竟是什麼?
兩、三年前,我還是無法真正回答「睡在懸崖上」的感覺,當時我爬過最長的路線都還可以當天來回,有些高山路線雖長,但由於睡覺的環境不太好,寧願累一點回到營地,也不要為了睡而睡,增加暴露在險峻天氣環境的時間,反而造成永眠。
我人長在美國,有很好的環境可以攀登大牆,也就是問十個攀岩者十個會說是攀岩聖地的優勝美地。優勝美地是美國攀岩者引以為傲的地方,也是美國攀登史孕育的搖籃,蔥鬱森林中陡峭的花崗岩壁從地面拔起,衝入雲霄。動輒數百上千公尺的漂亮岩面,吸引各路攀岩兵馬來此處論證功夫,年復一年的華山論劍,寫下了驚心動魄的攀岩逸史也樹立了美國的攀岩風格。
優勝美地有蔥鬱的森林,陡直的岩壁,壯闊的瀑布。
優勝美地是爬大牆的一個理想地方。 世界上上譜的大牆多半都在荒郊野外,攀登技術之外,也講求在野外自給自足的技能。優勝美地則位在陽光普照的加州,屬於大牆所在地中氣候最好,最穩定的地方,萬一受困岩壁上,這裡也有嚴謹的救援編制(註:YOSAR,Yosemite Search and Rescue)。雖說如此,在這裡爬大牆還是不能掉以輕心,風雨團的突然來襲,路線上的落石,以及攀岩者本身的輕忽,都有可能奪走攀岩者的生命。
優勝美地的眾多大牆中,最享譽盛名當推酋長岩(El Cap),酋長岩上最長的路線約莫一千公尺,超過三十個繩距,大部分的攀岩者都需要花個三到五天才能爬完。從酋長岩的基底,跨過公路,一片綠油油的草甸前的路橋上,常見一個退休教師,架著高倍數的鏡頭,將牆上攀岩者的一舉一動都紀錄下來,再放在網路上,而這是他經年以來最大的嗜好。(該位攝影師名為Tom Evans)
優勝美地酋長岩El Cap正面。
優勝美地,前景為El Cap,後景為Half Dome。
2012年開始,我朦朧地覺得是時候了,似乎該去優勝美地爬酋長岩。說朦朧是因為我的意願沒有很強烈,立場也沒有很堅定,好像讀完高中就應該上大學,但是也說不上來為什麼。爬大牆,除了我本身一直持續在從事的自由攀登之外,還必須學習人工攀登。在攀岩界,自由攀登的定義為:藉著身體部位施力於岩壁特徵上,來取得往上爬昇的力量,基本上就是用手腳來攀岩,其他裝備只是以防萬一保障安全。大牆路線上,常有岩壁特徵稀少或是岩隙淺薄的路段,路線難度因此大大提高,攀岩者無法自由攀登,而需要放置岩楔或是鉤子等其他裝備,然後再將繩梯放在該些裝備上,手拉裝備腳踩繩梯上昇,這樣的模式稱為人工攀登。人工攀登和自由攀登比較起來相對緩慢,因為每隔不到一個人身就得放置保護,同樣的距離,人工攀登需要置放的保護可以是自由攀登的三倍以上。習慣自由攀登的人,剛練起人工攀登很容易有不耐煩的感覺。
2011年1月我第一次練習人工攀登,短短不到30米的路線,花了我兩個半小時。
爬大牆的另一個挑戰則是重量。爬大牆需要過夜,必須攜帶的東西可多了。睡袋、食物、衣物之外,最重的就是水。爬大牆不像登山,可以在沿途的溪流、湖泊、山泉補給水源,全部都要自己帶,估計每個人一天需要四公升的水,重量四公斤,兩人繩隊就是八公斤,兩天的攀登光水就有十六公斤,三天則是二十四公斤。另外垂直岩壁上若是中途沒有平台棲身,連床都要自己帶,也是好幾公斤。攀登者身上光帶裝備就已經很重了,若再加上這些重量,該怎麼往上?也因此,攀登途中用不著、「露營」時才會用得到的東西,都被放在拖曳包(haul bag)中,一個繩段一個繩段地拖上去。拖曳可真是體力活,自由攀登上男性女性的攀登能力幾乎已經不分軒輊,但是爬大牆,女孩子還是吃虧些。
大牆攀登除了攀登裝備,還要帶露營裝備、飲水、食物等,需要使用拖曳包。
而除了先鋒人工攀登、拖曳、另外一個爬大牆的基本活是使用上升器沿著固定繩上升(jugging)。大牆攀登的過程大概是這樣子的,先鋒也許人工攀登、也許自由攀登到了固定點,把繩索固定住之後,就開始把拖曳包往上拉。跟攀者則沿著固定繩上升,一邊清裝備,一邊確定拖曳包不會在過程中因為地形而卡住。固定繩上升沒有什麼大學問,只是根據岩壁的角度不同,需要稍作變化。岩壁若還不到垂直或是接近垂直的角度,雙腳還可以在岩壁上借力,比較不耗功夫,如果岩壁仰角大,身子周圍只被空氣包圍,那可累人了。又是一個體力活。
有些長路線中間可能有短距離的人工攀登路段。筆者在Eagle Dance的第七繩段。
不管怎麼說,還是好說歹說在行事曆上信誓旦旦地說六月要去爬酋長岩,只是日子愈來愈近之後我才終於開始練習大牆技藝。第一,我的當然繩伴Dave多年前已經爬過數座大牆,聲稱大牆攀登不是他的菜,不好意思逼得太緊,畢竟初學者的沒效率加上人工攀登本來就緩慢,確保者是很可憐的。第二,心裡還是認為人工攀登不就是拉著裝備上升嗎?有什麼難的?臨時抱佛腳應該是可以的。第三,我只是覺得「應該」爬,而不是滿腔熱血的「想」要爬,要求自己訓練的動機還不夠很強。到達優勝美地之前就只練習了五天,卻還不以為意。
而這「不以為意」當然讓我嚐到挫敗的滋味。
作者介紹/易思婷
土生土長的台灣女孩。在台灣,朋友大多叫她小Po,在美國,小名婷婷倒是被叫得比較響。從競爭激烈的台灣教育體系,到美國博士班的歷練,二十多年的學校生涯,一點都沒有馴服、反倒是磨亮了她的冒險本質。她有夢想,築夢踏實,「這一輩子,我要活得有聲有色。」她說。
個人網站:Chick from Taiwan